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互助县5所中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互助县中学生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其体育锻炼行为的各项因素,为引导和促进互助县中学生群体形成“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养成合理的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天水市秦州区初中肥胖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初中学生肥胖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主要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通过本文的调查与研究希望中学生的肥胖现状能够引起学校、家长及肥胖学生对肥胖的关注,并且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和合理的饮食及合理的生活习惯来解决自身的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3.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能辅助主要教材增加练习效果,能调整上课注意力的益智作用,能促进恢复体力的休闲作用。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陶”情操,增强体质。体育教师应熟悉体育游戏,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属22所中职学校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属中职学校普遍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安排不足,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安排专门的体育教师或班主任指导,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2)福建省属中职学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过低,体育锻炼的强度不够、持续时间不稳定,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注意力水平是衡量智力活动及其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的基本手段是身体练习。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承受一定负荷。因此研究运动负荷后注意力水平的变化,对探索体育锻炼对智力活动的影响,加深体育锻炼与智力活动关系的认识有重要意义。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化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改革,提升高职学生人格及人际关系发展水平,利用自编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人格量表及人际关系量表对新疆1 659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探究课外体育锻炼对人格发展及人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疆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锻炼时长、锻炼频率、锻炼次数较为合理;高职学生的人格及人际关系水平存在性别及年级的差异性;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人格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体育锻炼与人格发展呈现正相关,与人际关系呈现负相关。建议:新疆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及鼓励,通过积极的引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及人际关系水平的提高,推动高职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石油大学大一、大三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和课外体育锻炼意向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学生业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参与行为,并进一步探讨体育课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满意度及体育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评价较好,学习满意度较高,且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学习满意度均会影响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意向。因此建议教师要通过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来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意向,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外体育锻炼中。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高校合理组织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采取问卷调查、 数理统计等方法展开调查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部分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管理目标不明确,不再组织常规性的课外体育锻炼;2.组织形式以自主锻炼为主,参与锻炼次数较为随意;3.体育运动场地与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需求;4.高校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建立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管理机构的总体比例不高.  相似文献   

9.
当前课外体育锻炼在广大大学生中非常普及,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也逐渐重视。但是由于目前大学生只注重了锻炼本身,忽视了与运动相关的科学知识,形成了许多错误的习惯,对体育锻炼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存在错误的习惯,并由此对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调查,试图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使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南京7所高校1400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南京高校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大多数能够参与体育锻炼,但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不太乐观,多数学生无法达到体育人口的相关标准,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有待提高。并在分析过程中提供了相关意见,希望能为高校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