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谭军 《广西教育》2010,(30):54-55
如何建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关系到当前和今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特别是在新生入学的阶段,这项工作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就如何对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认定及时策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韦小双 《教育与职业》2021,(10):105-108
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现行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亟需破解的难题有认定方式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对此,我们要改革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具体包括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机制、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规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伴随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收费制度的改革以及高职院校生源类别多样化,越来越多青年学子和社会人员得到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问题日趋凸显。如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客观认定和精准资助,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结合省级示范高职院校——YCGY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例,对当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概况及其认定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研究现有认定方法的利弊以及相关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量化评估的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以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客观准确性,减少认定过程中的主观和局限影响,促进精准资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益与效率。文章通过阐述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尝试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2010年秋开始,国家再次加大了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客观、公正、准确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可操作的认定量化指标是做好认定工作关键,文章在建立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指标量化体系及认定方法方面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如何科学准确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系到国家资助政策能否的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否顺利求学。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特殊性,认定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认定对策,以做好高校大一新生助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SPSS系统统计分析广西、海南、云南等10多个省(区)4 883位受助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情况与家庭居住地、学生及家长对奖助政策了解情况、生活费支出情况、资助用于学习和生活的比例等显著相关(P<0.01),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指标参考,并分析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困难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的科学、完善、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和教育平等,关系到能否保持大学校园及社会的稳定、和谐、进步。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着认定程序不规范,量化标准存争议;认定方法不科学,界定过程缺乏监督;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认定经济困难学生的方法和休系。一是制定严格的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可行的认定程序;二是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标准,建立高校和全国高校关于贫困生情况的中心数据库;三是建立严格的跟踪调查和监督制度;四是建立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9.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有效资助的基础。对"贫困"的理解,在不同的国情、文化背景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理解。目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存在认定标准的模糊性和不可操作性、认定方式的主观性和不科学性、认定材料的不规范性和缺乏真实性、认定结果缺乏可利用性等问题,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应坚持公平、有效、可操作、合理、学生参与等原则,规范程序,促进资助公平有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学生数量的连年递增,造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的增加,国家、社会和学校增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也对这些学生认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探索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严密清晰、可操作性强的认定模式,已成为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最为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贫困生的认定是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基础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在新资助政策下,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当前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贫困生认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高职女生群体庞大,在成人成才与发展的道路上面临较多困难与障碍。高职女生家庭收入普遍较低,她们的学习兴趣参差不齐,这一群体具有四个特点,有五大问题困扰着她们。高职院校往往是"无性别"教育,高职女性教育及其研究普遍薄弱。高职女性教育应增强针对性,创建良好的教育机制,应加强高职女性教育研究与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出台了新的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加大了财政投入,扩大了资助范围,提高了资助标准。在此首先肯定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确确实实地帮助了困难家庭的孩子圆了大学梦。分析了高职院校国家奖助学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使该政策更好地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4.
郝伟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101-102
勤工俭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的一项有效措施,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贫困学生也随之增加。因此,高职院校勤工俭学工作的问题也较多。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并探索出勤工俭学的新途经,即在相应的岗位上进行勤工俭学,以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和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信心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年级差异、男女贫困生的自信心无显著差异、文理科贫困生的自信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贫困生自信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贫困生自信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学生食堂工作状况事关学生切身利益,事关教育质量,校园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食堂工作面临物价持续上涨,贫困生承受能力超限,学生需求多样化,政策落实偏差,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加大,相关制度和标准滞后等诸多新的挑战。应对新挑战,要按照政治性、系统性、公平性、安全性、民主性、科学性原则,系统构建"三方联动"的政策保障与投入机制,"三轮驱动"的市场运作机制,"三者挂钩"的价格联动机制,"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学生食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信心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年级差异、男女贫困生的自信心无显著差异、文理科贫困生的自信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贫困生自信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贫困生自信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波 《成才之路》2021,(14):6-7
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成长为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且具备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从明确培养目标、重视人文情怀、开展实践活动、巧用学徒机制、借助榜样效应等方面入手,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社会培养了大批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养较低的问题也呈现出来,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高,心理承受力和应变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与高职院校教育存在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三所高职院校调查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依此提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阅读能力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阅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我国高职航海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通过分析新形势下高职类航海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动力缺失、专业兴趣不高、从业意愿降低、忠诚度不足、服从意识与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及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提高高职航海类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高级海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