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水浒传》虽然以男性英雄为主 ,但是也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全面分析《水浒传》中的种种女性不仅可以看出作者复杂矛盾的妇女观 ,并能进一步了解这些女性形象的客观意义和认识价值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俗民情  相似文献   

2.
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看《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章集中描绘了鲁智深的性格特征,从中可以看出《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色,即善于用精雕细刻的笔法从行动中刻画人物;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并以各种描写来衬托出主要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是早有共识的,但是清代的评点家对此都语焉不详.鉴于此,文章从首尾结构、人物设计和特殊情节叙述三个方面探讨《水浒传》对《儒林外史》叙事的影响.而结合《水浒传》在清代流传情况及具体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金本《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更为具体直接.  相似文献   

4.
读《绿野仙踪》,时时能感受到《水浒传》的影子,尤其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技法等方面。《绿野仙踪》某些故事情节与《水浒传》"行文一法";亦塑造了诸如与鲁智深、李逵、"四大淫妇"等肖似的特色人物若干;并模仿运用《水浒传》之"犯中求避"、角色引入、故事衔接等叙事技法。《绿野仙踪》多方面承衍《水浒传》创作手法,深得水浒壶奥。  相似文献   

5.
通过把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的点评与《李贽文集》尤其是《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进行思想内容和行文风格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容与堂刻本《水浒传》中的点评不是叶昼托名李赞所为,而是李贽自己的评点。他的《焚书》、《藏书》等著述与对《水浒传》的评点都有共同点,即都着眼于朝廷国家的理治,“与圣教有益无害”。“忠义”思想是李贽评点《水浒传》的思想维度。“童心”说是李贽对《水浒传》进行艺术性评点的指导思想。其中,“真”、“趣”是李贽评点《水浒传》两个重要的艺术维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经典小说源于生活,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服饰反映当时社会的特征。小说中刻画的不同人物通过不同服饰的映衬,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作者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水浒传》囊括了社会各阶层中的人物,从社会最底层到最高层对其中许多人物进行了重点刻画。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女性服饰。从服饰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水浒传》。  相似文献   

7.
以历史时间为序,对《水浒传》不同阶段的续书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的回顾与评述,并指出以往研究多集中在明清时期的续书《水浒后传》、《后水浒传》、《荡寇志》三部作品,或略及清末两部续书《新水浒》,而对民国时期出现的《水浒传》众多续书,大多数研究却少有论及。今后,有必要对民国时期的续书,展开个案分析,探讨原因,从而完善并发展《水浒传》续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酒楼、酒库、阁儿、座头、绰酒座儿等酒文化,并不是作者向壁虚造,而是宋元时期酒文化的生动体现,是宋元时期人们宴饮场所等世俗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之所以如此受世人喜爱,与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关系密切。在《水浒传》中成功塑造的人物有很多,鲁智深无疑是个中翘楚,可以说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这既源于其高超的武艺又源于其复杂的性格,同时还得益于其独特的上梁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九天玄女是我国道教之女神,她与宋江故事的联系的原因之一,是有共同的泰山文化背景。这一形象在《水浒传》中虽然描写不是很多,但在全书“天人合一”的结构布局与情节发展上,为“天命”之象征,宋江之保护神与导师,作者之代言,堪称思想与艺术关键中之关键。其意义则加强了全书的道教色彩,体现了作者化“盗”为“良”的淑世意图,显示了《水浒传》成书资料有更复杂的来源,其在“天人合一”故事框架作为“天”的代表人物,开章回小说中这类人物设置与描写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伟大杰作 ,尤其是文中运用对照的艺术方法来描写人物 ,更受到高度的评价 ,本文以身份相近的林冲、鲁达、李逵、武松为例 ,论述了这种对照的艺术方法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0月31至11月2日,山东社科论坛——《水浒传》与儒家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曲阜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水浒传》与儒家文化"。这次研讨会是《水浒传》与儒家文化最新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层次较高,规模较大。会议共收到论文44篇。与会专家主要就《水浒传》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水浒传》的文本分析及《水浒传》的作者、版本、传播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梁山是水浒文化的摇篮,而这两个地方从行政区划上看均属于今天的济宁市,会议在济宁学院召开,有浓厚鲜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水浒传》成书过程的史地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浒传》是苏北人施彦端,以张士诚起义为故事原型,以兴化湖为地理原型的“兴化说”提出了异议,认为《水浒传》的地理背景是山东东平。本文讨论了《水浒传》成书的历史背景、成书条件和成书过程,论证了元代东平元杂剧作家群在《水浒传》成书过程中所作的特殊贡献,提出了《水浒传》成书“东平说”  相似文献   

14.
择主而事为社会动荡时期普遍的人才流动现象,《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不约而同地对此进行了大量描写。根据主体能动性的差别,两部作品所描写的择主而事现象可分为3类:一、静待择主;二、主动择主;三、被迫易主。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儒学权威地位的衰落,是人才能够择主的外部条件;个体意识的觉醒,则是人才能够择主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许多神奇、虚幻的色彩,如梦、法术、鬼魂等。这些奇幻色彩尽管有唯心的和迷信的成分,但是我们要从客观和主观等方面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了解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认识它在小说创作中的积极作用,切不可一概加以否定,从而最终达到研读《水浒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绍林执导的电视剧《水浒传》播出后,引出了各种各样的话题。以湖北大学教授张国光为代表的一派甚至提出了“封杀”电视剧《水浒传》,重拍《水浒》。本文作者认为,张国光和张绍林在对待如何改编《水浒传》问题上,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自以为是。作者在分析了张国光和张绍林在改编《水浒传》上出现的偏颇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现在暂不争论电视剧本身,也不在拍摄上唱对台戏,可先对小说《水浒传》进行学术讨论,使国人对该书的认识评价大体一致,然后再将其转化为电视剧,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是一部富于抒情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作品善于利用悲剧的形式创造抒情气氛;绰号、喝酒场面描写洋溢着浓郁的情感;有时又借景抒情;突出表现了情感与理智的较量;并且作品还通过大量的诗词歌赋来加强抒情色彩,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疑案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水浒传》的文学性质疑案,本文认为《水浒传》属于民间文学,是说书艺人的口头创作。史有一个由艺人创作到文人整理、加工、补充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书名上有反映。《水浒传》是最后定稿时由文人起的书名。关于《水浒传》的作者疑案,本文认为,《水浒传》曾署名“施耐庵的本”。此话应解释为“施耐庵说话的原本”。既然必是施耐庵说话的本子,那作者就不一定是施耐庵本人。它有可能是书商为了招揽雇客而这样署名的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中妇女形象虽屈指可数,篇幅不多,但她们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如果没有这些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的衬托,梁山的英雄们将失色不少。虽然这些妇女形象不是作者要着力描写的,但她们的存在对于整部小说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以往的种种主题说,都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话语,其阐释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因而也是相对正确的;不过,《水浒传》的当代阐释则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就是“生存功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