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文课堂本应该是儿童的乐园,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失去了儿童本应该具有的童真与童趣。文章从引导学生发现,让课堂充满语文味;创设教学情境,让童趣在情境中闪烁;激发想象思维,让童真在课堂中流淌;要让读写互促,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意味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童真语文”是季科平提出的教学主张,它合乎“儿童语文”的本质要求——“让孩子在童趣中学到真语文”。历经十年打磨的“童真语文”,体现了“儿童语文”各种教学样本的内在共性,成为值得借鉴的优秀样板。“童真语文”的首要追求是让孩子在“童趣”中学习:“童”是因材施教的初始之材,“童”是导儿学步的天然对象,“童”是循序渐进的开序阶段“。童真语文”的核心追求是让孩子学到“真语文”:“真”是母语习得之真谛,“真”是面向生活之真途,“真”是授人以渔之真经。  相似文献   

3.
"童真课堂"是儿童自主学习、创造的课堂,"以真为先"是童真课堂的核心理念.教学中要从生命视角、儿童视角以及学科视角关照"童真课堂".把脉儿童"真学"起点、建构儿童"真学"过程、提升儿童"真学"效能,关注儿童"真思""真言"与"真情"."童真课堂"具有强大的发展力、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童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更是真学的语文。"童真语文"基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践行"道法自然"的深度变革,便是清晰地认识到:"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忘初心,让每一个儿童做最好的自己;不忘童心,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忘真心,让学习成为课堂的中心;不忘本心,让语用成为学习的根本。"童真语文"不是培育完美,追求完美,而是着力追求基于儿童真实生活的教学,让"童真语文"润泽儿童的生命发展,为儿童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相似文献   

5.
陈唯 《成才之路》2014,(24):77-77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去童真化"的教学倾向,违背了儿童心智发展的规律。教师要从分析教学过程中"去童真化"的表现以及反思入手,然后从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激活学生的想象、童真阅读等三个方面寻找解决"去童真化"的对策,以期纠正小语教学中的这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堂中"非真学习"的现象时有发生。"真学"背后矗立着"真教","真教"引领着"真学"。语文教学应钻入儿童的世界里,教师要成为儿童的同质体,从儿童的视角看问题,让课堂在"真读""真想""真评"中呈现出"真"气象。  相似文献   

7.
语文作为一门滋润儿童心灵的基础学科,对保护学生难能可贵的童真,发展学生天真烂漫的童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至关重要的作用。习作教学要回归生活,就要体现学生的童真童趣,更要彰显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童真童趣,让学生的习作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8.
教育生态的构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个生态链,使课堂真正地成为学生精神变革、意义把握和生活实践的生态过程显得尤为迫切. 一、还课堂主权以学生,亮出童真天牌 构建语文教学生态,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还学生以童真,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儿童学习、交往、成长的理想时空.  相似文献   

9.
<正>让人生的“独家记忆”充盈童真。——赵建华他是一位有着28年管理经历的小学校长,更是一位有着37年教龄的小学优秀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他形成了“简实灵动、自在从容”的教学风格。他是“童真语文”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认为“童真语文”就是要坚持儿童立场,遵循母语教学规律,倡导“儿童的语文、  相似文献   

10.
正有效的阅读教学呼唤真切的课堂互动,提倡真正的语文实践,因此,"真"应该成为每一堂语文课的追求,而还原教学的本真,追求教学本源的实践,必须从低到高,一以贯之。《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是一首儿童诗,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竭力关注文本的价值和孩子的学习状态与灵动潜能,追求教学的本真与文之情、童之趣的相谐相融,体现教学的真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通过古诗词塑造了许多儿童特有的真、善、美和奇、趣、乐形象。教师在教学这类古诗词时,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捕捉古诗词中自有的童趣、童真,从儿童认知水平、心理需求、能力发展出发?本文总结出了四种较为符合儿童天性的教学策略,期望在这一类型的古诗词教学中能渗透美育因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进入初中语文课堂,我们往往发现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成人,经常从成人视角出发,预设好教学中的问题,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真问题,教学内容失去童真味。我们应改变教学的机械、沉闷、程序化,把"童真"引进课堂,让每一节语文课陪伴学生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47):75-76
如今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校本教材的实施与运用。在"语文校本实践课"中,老师要带领孩子进入不同主题单元,去品读趣味故事。从经典故事《三只小猪》开讲,加入《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三只小狼和一只大坏猪》由此引领孩子颠覆印象中小猪与狼的固有印象,展开丰富多彩的辩论与思考,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大卫·威斯纳的《三只小猪》《我是最厉害的大野狼》启发了学生去积极创作多个"角色""串门"的原创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让童真童趣在故事中闪光,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在"颠覆"与"创新"的奇妙旅程中,促使学生去感受不同故事中共同的真、善、美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习作教学要"童化",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同意识,也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行动共识。在"童化"过程中,大家似乎都有着这样的理解:"提倡‘儿童作文’就是要反传统的、成人化的‘小学生作文’;提倡‘儿童作文’,就是要让作文回归儿童,成为儿童表情达意,抒写真‘我’、爱不释手的  相似文献   

15.
"童真课堂"从儿童的生命成长出发,主张数学教学要激活童趣、启迪童真、放飞童心,努力让儿童展开数学表达、数学思考、数学创造.在儿童自悟自得、共悟共得的数学学习中,提升儿童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让儿童悦享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成人对儿童世界的过多介入,很多儿童已不再具有童真,他们的世界由不得自己做主,文章自然也缺少了一分儿童的视角。要找回儿童的那部分童真视角,就必须去探索童年的乐趣,把学生们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把富有童趣的生活还给他们,让他们通过学会追寻生活的本源,感受习作的快乐。本文尝试通过建构儿童特有的写作视角,还原写作的"童性"、让学生童心回归、丰富写作素材、唤起写作本真、增强写作自信,让作文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童真语文"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季科平提出的教学主张。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认为季老师倡导的"童真语文"解释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渗透了语文课程的人本观。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认为"童真语文"就是在求真老师的引领下,儿童们快乐地拥抱真善美的语文。浙江省特级教师莫国夫认为"童真语文"的价值在于回归常识、回归儿童、回归真实,"童真语文"的使命是寻求儿童心理逻辑与语文学科逻辑的完美契合。"童真语文"追求的是这一类、这一个孩子的语文生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要学会欣赏儿童的童真,尊重儿童特有的语言,保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在教学中敢于表达,让个性得到充分彰显。但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言语表达陷入了一种固有的模式,儿童的发言成为一种刻板的存在。因此本文提出要品味文本形式,感悟儿童语言的独有韵味;促进思维交流,创设儿童语言的倾吐渠道;链接认知联系,促进儿童语言的学以致用;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语言生命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童真语文,即儿童的语文、真实的语文、适切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是本位语文,养护儿童的“真性情”;真实的语文是本色语文,贴近儿童的“真生活”;适切的语文是本场语文,发展儿童的“真素养”。童真语文三“本”一体,以实现“用每一个40分钟玉成师生一生‘童真’”为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20.
童真语文要“循道崇真”,所循之道和所崇之真可概括为五句话:儿童是语文教育的主语,真实是童真语文的灵魂,学会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的核心,生动活泼地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的表征(表情),儿童创造自己的语文是童真语文的境界。关于童真语文,还要进一步展开理性追问:儿童是谁?儿童的伟大之处是什么?儿童究竟在哪里?儿童究竟是怎么学语文的?儿童怎样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