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古今诗趣     
古代有位叫詹义的书生,一直到73岁高龄才考中秀才,他诙谐地吟道:“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一生潦倒,一年除夕赋感怀诗《除夕口占》:“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诗中道出了穷愁境遇和自甘淡泊的豁  相似文献   

2.
所谓节序诗,是以时令节日、民俗风景为表现对象的一类诗作。节序浓缩了人们对于特定时序的感情。苏轼一生仕途大起大落、命运坎坷多舛,对于节序更是敏感。纵观苏轼的节序诗,从元日到除夕,四时八节都在其抒写范围之内。这些节序诗从诗人真实的内心出发,寄托了诗人不同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样子     
灯,犹如一位时光老人,记录着岁月,温暖着年轮。提起灯,大家想到的可能是各种灯,信号灯、霓虹灯、台灯……可是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每年除夕时候的那个红灯笼。一年中,我最喜欢的日子就是除夕了。除夕前,我总会和奶奶早早地挂好那个已经有点旧旧的红灯笼,可是奶奶却说不能太早点亮灯笼,只有在除夕的时候才可以。所以,自打我记事以来,对亮亮的红灯笼的期盼和对除夕的期盼一样,从来都是热切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民族节日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从古代节日诗歌中可见一斑。除夕同样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蕴。为何叫作除夕?除者,光阴过去也。《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除夕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即换新岁"的意思。除夕守岁,早已成为千家万户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名流雅士常以除夕守岁为题材即兴赋诗,抒发情感。但由于时代不同,境遇各异,诗人抒写心志也千差万别。总的来看,除夕诗主要表达以下几种意蕴。  相似文献   

5.
除夕的欢乐     
正在我三岁那一年,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荷兰。虽然来到了美丽的荷兰,但是我每每不能忘记遥远的中国,尤其是除夕。至今我还觉得没有一天能像除夕那样让我倍感家人的爱、温暖和快乐,而这种感受是源于遥远中国的传统习俗。2009年的除夕,是我印象格外深刻的一个除夕。因为这一天是周末,我记得早上一醒来,就听到从厨房里传出来的各种声音:炒菜锅欻欻啦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1,(12):F0002-F0002
除夕是我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  相似文献   

7.
印度支那人除夕有互赠桃花或桔花的习惯。 伊朗人岁月末则有互赠陶瓷器的风俗。 蒙古人除夕常以结伴串毡房的方式,互贺新年新岁。 日本人除夕要撞响寺钟108声,然后躺下睡觉,凭梦境的吉凶,预测新一年祸福。 南斯拉夫人认为除夕餐桌上不准有家禽肉,不然来年的福气就会飞走。  相似文献   

8.
《卖火柴的小女孩》(小语十一册11课)是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著之一,它的结尾值得我们仔细咀嚼和深思。有人认为结尾一句是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怀着“美好的愿望死去”。我认为这样的分析未能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小女孩的一生,是在饥寒交迫、受人欺凌的悲惨生活中度过的。除夕,对每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快乐和幸福的时刻啊!可是,小女孩却光着头,赤  相似文献   

9.
除夕趣赏“除夕诗”夏民安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今选2首,为广大读者“除夕”守岁平添几分乐趣。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是唐朝史青所作,道出了星移斗转,...  相似文献   

10.
除夕     
<正>除夕,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回望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除夕是团圆日,家人们从祖国的各个地方赶回家中,用不同的方式共度春节。我的家乡在河北,大家跟着我一起过一个河北年吧!除夕早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贴年红了。每年除夕,我都是在奶奶家度过。奶奶家是典型的农村自建房,大门又高又宽。  相似文献   

11.
年戏     
现在的年,越来越冷清,除夕前还有点忙碌要准备些东西,除夕开始就会一路寂寞,不知道有什么好热闹的。  相似文献   

12.
门神     
在老家豫西灵宝,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有贴门神画的传统习俗。门神画中的唐代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曾给少年时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令我一生敬畏。且看那门神画,左面的秦琼手持瓦面金锏,右面的尉迟恭手拿钢鞭,两位武将头戴金盔,身披龙鳞铠甲,怒目圆睁地站立着,为乡亲们看家护院。我的老父亲总在除夕贴门神画时给我们讲,这两位门神为百姓祈福纳瑞.  相似文献   

13.
近日,重读了本刊第2期所刊发的杨冬梅老师的文章——《味在读中浓情在读中升》。文中,杨老师以约匕京的春节》一课中的“除夕”语段为例,强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初读,感受除夕的印象。自读,走进生活化情境。再读,感受除夕的热闹。不可否认,杨老师所举的语段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学,在“读”中,除夕“味”浓了,感悟“情”深了——这是“得意”。  相似文献   

14.
农历猪年将尽,除夕即将到来,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大扫除,贴上春联、窗花、吊钱,除夕晚上全家围桌而坐,共吃“团年饭”。我国虽幅员广大,但大江南北、长  相似文献   

15.
1、温家宝总理与江西财经大学师生共度除夕。农历大年三十,亲临我省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辞辛劳,来到江西财经大学,看望因冰雪灾害无法回家的大学生,与师生一起共度除夕,给全省教育系统和广大师生以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6.
邓林 《文学教育(上)》2008,(17):138-140
除夕是一年中最末的一天,又称除日、除夜、岁除,俗称“年三十”。因为它是一年之终结,所以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极为重要,极为隆重。而宋代又是一个非常重视岁时节令的时代,宋代的除夕民俗活动可以说隆重、丰富而热烈。  相似文献   

17.
王依 《幼儿教育》2021,(1):16-17
年夜饭 年夜饭,也称为团年饭、团圆饭、围炉,是除夕的阖家聚餐,目的是在过年前一家团聚,对一家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顿晚餐.传统上年夜饭多在除夕祭祖后食用,意味着告别旧岁迎来新岁.各地年夜饭的时间不尽相同,较为常见是除夕日的下午到夜里开吃.但在中国极少数地区,年夜饭甚至有早晨吃的,如湖南湘西、湖北黄冈.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天地》2011,(1):16-21
编辑大朋友的话:在喜庆的鞭炮声中,除夕的钟声敲响,我们告别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小朋友眼里的除夕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19.
一、何时过年人们只知道,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殊不知道还有少数地方,春节不在正月初一,除夕也不是年三十。腊月初六过新年云南省宁蒗一带,除夕(腊月初五)各家在院内、院外,屋顶栽插青  相似文献   

20.
新年试笔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提起笔来想写新年试笔,黄景仁的这首除夕诗,竟如故旧一般,很快的在脑海里浮现出。无可奈何,我的“试笔”也只有从除夕开场了。除夕诚然如黄景仁所说,一面有那“悄立市桥”的,一面却也有“千家笑语”;而所谓新年之乐,最紧张最使人高兴的时候,实际上也只有除夕。很多的人,在除夕是不睡的,一般是称作“守岁”,大家在不断的花爆声中,等待着天亮———新的时代潜潜的走来。“守岁”的人,大概可以分作几种。一种是兴高采烈的赌博,熬过———也可说是暂时忘却———那茫茫长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