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后殖民主义文化的研究视野,对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歌剧《原野》从剧本观念、创作观念等方面进行重新剖析,力图打破以往西方人眼中看中国歌剧——以西洋歌剧为标准的审美价值观。探寻中国歌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歌剧是我国音乐文化板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基于我国民族元素与西方歌剧传统的融合进而打造的具有中国独特韵味饱含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运河谣》正是融合了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戏曲、民歌、民俗等创作而出的表现民族气质的中国民族歌剧代表作之一。本文从作品音乐内容、音乐美学的角度对《运河谣》这部作品做简要分析,以期大众能对这部作品带来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民族歌剧艺术是我国艺术工作者在借鉴欧洲歌剧的基础上,融入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化和民族艺术,创作出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自从我国进入世界市场之后,我国文化、艺术表演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经过改良的传统戏曲、歌剧层出不穷,为民族歌剧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木兰诗篇》作为第一个将古代文学与现代歌剧融合的新型民族歌剧,在我国民族歌剧艺术领域具备里程碑意义.本文将以《木兰诗篇》第三乐章为例从中国歌剧发展、重唱及创作分析、民族歌剧创新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由著名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于2004年创作完成的《木兰诗篇》是新世纪中国歌剧的代表之作。该部歌剧以《木兰辞》为主要框架,又在原作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扩展引申,赋予历史文化题材以更丰富的时代内涵,用歌唱、交响乐、戏剧、清唱剧、情景剧、舞蹈表演的崭新形式,抒写了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歌剧《西施》是一部创作和演员全部来自中国本土的一部讲述古老中国故事的歌剧,由国家大剧院倾情打造。自首演以来,以其充满诗意的音乐和唯美的场景受到较高的评价。本文就观看《西施》后的一点感受对其作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他创作的歌剧作品,不仅坚持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而且也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歌剧《图兰朵》为普契尼的代表作品之一,《图兰朵》作为意大利传统音乐文化与新时期音乐文化有机结合的新产物,在戏剧效果与音乐效果上达到了完美融合,在该部作品创作方面实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本文就以普契尼较为鲜明的异国情调歌剧作品《图兰朵》为例,通过创作背景、人物特点、和演唱技巧等几方面对歌剧中女高音声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创作的"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同时也是影响最深、流传最广最经典的压轴之作。它是由小仲马的同名小说《茶花女》为创作蓝本进行改编的,在世界歌剧史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小仲马曾经赞叹是威尔的歌剧《茶花女》让众人记住了这一个凄美的故事,也记住了《茶花女》。笔者主要从歌剧《茶花女》的创作历程、创作背景以及主要剧情出发,对歌剧《茶花女》的悲剧艺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认为该剧深受秧歌剧的影响,其创作充分借鉴秧歌剧的形式与内容,着力突出地方戏曲元素和民歌元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说,没有延安秧歌运动创造出的秧歌剧就没有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在秧歌剧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为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创作开拓出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发展道路,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开辟了新里程。  相似文献   

9.
歌剧《屈原》创造性地把西洋歌剧创作手法与我国传统音乐融合,在人物塑造方面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探索出了中国歌剧发展的一条新路。《屈原》将戏剧因素和音乐因素完美结合,成功塑造了婵娟这一女性角色,展现了她不畏强权,始终跟随屈原追求光明与正义的人生蜕变历程。  相似文献   

10.
Info     
《出国与就业》2009,(11):108-108
国际歌剧季 在11月20日至23日,中央歌剧院将与香港歌剧团首度合作,推出世界经典歌剧《魔笛》,这是由两地艺术家联袂打造的奥地利伟大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名篇。“中国歌剧经典回顾”、“世界优秀歌剧作品经典回顾”是近期中央歌剧院推出的两套歌剧音乐会,剧院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向观众集中展演中外歌剧作品中的优秀篇章。  相似文献   

11.
詹棉棉 《文教资料》2012,(29):62-63
中国歌剧是2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形式,另一方面吸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营养,从而使中国歌剧日趋走向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歌剧《江姐》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典范之作,它掀起了中国歌剧的第二次高潮,引领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茶花女》是威尔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长演不衰的剧作。本文介绍了《茶花女》的创作背景,分析了《茶花女》创作的艺术特色,这对理解歌剧《茶花女》的艺术价值,进而分析其它同时代的歌剧音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歌剧《苍原》中的咏叹调《情歌》,用西方歌剧的音乐结构创作手法和表演形式,呈现中国民族特色的经典唱段。在演唱时应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充分挖掘音乐内在的民族元素,展现作品其特别的民族情感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大量的艺术作品。而对于中国现代的室内歌剧而言,其形式和素材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现代室内歌剧不但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本文主要通过从歌剧《夜宴》的音乐表现风格和音乐结构入手,对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夜宴》的音乐特色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苍原》是中国当代民族歌剧的优秀代表作品,由黄维若与冯柏铭编创剧本,曹其敬导演,徐占海、刘晖作曲,是运用西方歌剧形式同时又具备中国民族民间特点的歌剧。《情歌》作为该歌剧的重要唱段,是学习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值得训练并需仔细研究的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16.
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师生把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成同名歌剧上演,受到人们喜爱。50多年后,中国音乐学院和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先后重新排演这部歌剧,依然受到观众欢迎。本文从文化自信、传统经典的现代转化、独特的名片意义、赵树理文学观的现代价值4个方面分析了歌剧《小二黑结婚》经久不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歌剧是2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形式,另一方面又吸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营养,从而使中国歌剧日趋走向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歌剧《江姐》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典范之作,它掀起了中国歌剧的第二次高潮,引领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时代的到来.它自1964年首演到2008年复排,历经四十余载春秋和五代“江姐”的演绎,久演不衰,常演常新.为中国歌剧的创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歌剧《弄臣》突破了传统的意大利歌剧的剧情简单,人物面谱化的窠臼,通过增加剧中的主要角色,丰富了歌剧的表演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独特文学艺术创作和音乐创作的创新等特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从颓然到繁荣一步一步走来,而其中曾轰动全国的中国民族歌剧之一就是《江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在1964年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了歌剧的舞台,并创作了歌剧中的部分唱段,共完成了一千多场的演出堪称中国民族歌剧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其中歌剧中的著名唱段我们熟悉并传唱的有《红梅赞》、《绣红旗》以及《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作品.五代江姐含情传唱,历经了半个世纪却依然可以振奋我们的心.本文将从歌剧《江姐》中最为著名的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剖析,同时也希望通过本人多方面的分析可以让初学这首歌曲的演唱者以及爱好者更好地把握歌曲进行演唱.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缅怀先烈,鼓舞后人,传递精神,国家大剧院力邀国内顶尖艺术家,组成了一支一流团队.历经四年,精心打造出以"长征"为题材的大型中国原创歌剧《长征》.本文旨在从该歌剧的民族性音乐创作特征、歌剧创作理念以及时代性与创新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探析这部中国原创歌剧独具特色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