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今年7月18日,全世界媒体争相传播一则震撼人心的新闻:英国国防部前顾问戴维·凯利博士身亡,随后被确定为割腕自杀。世人震惊之余,不禁要问:事情究竟怎么了? 事情得从今年从5月说起。5月22日,凯利接受BBC记者安德鲁·吉利根采访。5月29日,吉利根发表一篇新闻报道,在报道中,吉利根  相似文献   

2.
刘肖 《新闻爱好者》2003,(11):31-32
5月11日,美国《纽约时报》在其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辞职的时报记者留下的一长串欺骗行为”的文章,揭露该报一记者在过去7个月里杜撰了36篇新闻报道。在接受《纽约观察家》独家采访时,杰森·布莱尔洋洋得意地说,他把一些“新闻界最优秀的人”都给骗倒了。27岁的黑人记者杰森·布莱尔靠一台手提电脑和一部手机迷惑了读者和报社同仁。布莱尔所用的手段是伪造当事人的评论、编造现场场景,并从其他的报纸和通讯社中摘抄材料。当他不在现场时,他还会从新闻照片中摘选细节,制造出了他到过那儿,见到过某人的假象。从华盛顿郊区恐怖的连环枪击事件到…  相似文献   

3.
胡栓 《新闻知识》2005,(9):76-78
谁是“深喉”(DeepThroat)?谁是那位70年代初向《华盛顿邮报》记者告发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传奇“深喉”?30多年来,无数文章、书籍、电影和电视节目都对此津津乐道。“深喉”这个词甚至被收录入韦氏大词典,成为美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谜团之一。今年5月31日,美国媒体戏剧般地破解了困扰人们30多年的“深喉”之谜:“深喉”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二号人物马克·费尔特。这个美国新  相似文献   

4.
朱文丰 《现代传播》2003,(5):117-118
最近令全球媒体哗然的大丑闻———《纽约时报》一名叫杰森·布莱尔的黑人记者大肆编造独家新闻的“传奇经历”———再次唤起人们对新闻界的假新闻现象的关注 ,也再次让人们审视媒体从业人士的职业道德问题 ;同时学者们也希望借此次假新闻事件做出深层次的探讨 ,并期待着从根源上更有效地防假新闻于未然。据新华社的报道 ,从 2 0 0 2年 10月底至今年 5月 1日 ,杰森·布莱尔为《纽约时报》做国内新闻报道期间 ,他的73篇报道中至少有 36篇存在作假和抄袭等问题。据介绍 ,杰森一直在纽约布鲁克林居住 ,但是他却通过使用手机和电脑与报社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5月3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以下称"5·31"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党和全国上下要抓住机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江总书记在对历史和现实进行精辟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6.
何涛  陆彦 《新闻记者》2004,(7):54-54
北京时间5月20日,《东方早报》文化专题部两名记者登上飞机,开始了全程独家采访普利策颁奖典礼的美国之行。经过16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我们来到美国西海岸最重要的城市———洛杉矶。一下飞机,我们立刻奔赴一举夺得5项普利策大奖的《洛杉矶时报》进行采访,与世界著名大报的同行们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31日,美国《名利场》杂志揭开了一件30年的历史谜团:当初提供《华盛顿邮报》揭露“水门事件”重要线索的关键线人——“深喉”终于现身,他就是当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副局长、现年高龄91岁的马克·费尔特。“水门事件”对政治界与新闻界影响深远,这一事件对美国政治腐败行为不啻为当头棒喝,而为新闻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反对党工党在5月1日的大选中取得了它在本世纪大选中最辉煌的胜利,一举击败保守党,成为带领英国跨向21世纪的执政党。率工党脱颖而出的托尼·布莱尔也成了英国自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可以说,工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布莱尔。是他打出“新工党,新英国”的旗号使工党赢得了这场针对保守党的心理战。使工党更新的布莱尔是否能使英国向世人展示“新瓶新酒”呢?这关系到工党下个世纪开始时能否继续执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5月9日,北京几家报纸不约而同的报道了一则消息:肇事司机李某成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北京市被吊扣骂驶证一生取消驾驶证资格的第一个司机。有的报纸将“终身禁驾”误与成了“终生禁驾”。例如:北京青年报 A1版的标题是《逃逸司机面临终生禁驾》,北京晨报3版的标题是《门头沟‘5·3’交通肇事逃逸案告破(肩)  相似文献   

10.
去年的美国书展上,杰克·韦尔奇大出风头。今年,轮到了纽约市长鲁迪·朱利安尼。鲁迪·朱利安尼主持了5月2日的欢迎仪式。这次露面,对于他6月出版的事业新书《领导》肯定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英国国防部武器专家戴维·凯利之死把布莱尔的“伊拉克门”窘境推到了一个新高峰。但许多英国人仍然认为他有可能会在2005年的大选中继续当选,“问题在于,除了他,我们没有更有影响力的人”一名英国学者说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纽约时报》头版发表文章,揭露了一篇假报道。这篇报道的内容是走访地处柬埔寨群山中的高棉罗支要塞,刊登在去年九月二十日出版的《纽约时报杂志》上,作者是时报的一位自由撰稿人,名叫克里斯托弗·琼斯。时报的揭发文章,是在对现居西班牙的琼斯进行了一个月之久的调查之后,由时报驻马德里分社社长詹姆斯·马卡姆执笔撰写的。下面是这一事件的始末——去年夏天,时报收到一份寄自罗加诺的访问束埔寨的专稿,署名克里斯托弗·琼斯。琼斯在亚洲时曾为一些报刊撰过稿,这些报刊对他评价甚佳,认为他是位可以信赖的通讯员。编辑和调查员们对琼斯的来稿也进行过研究,并多次打电话与作者交谈,没有发现破绽。于是文章被采用了。一场风波竟由此而起。一月十三日,亚历山大·科克伯恩在《农村之声》上撰文,指出琼斯文章末尾一个盲人吉他演奏者在月光下歌唱一段,与安德烈·马尔罗(著名作家,法国龚古尔奖金获得者——译者注)的小说《忠诚之路》里的一段描写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我作为政协全国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政协报》的负责人,应匈牙利爱国人民阵线机关报《匈牙利民族报》的邀请,到匈牙利进行友好访问,为两家报社建立联系。5月5日下午我们到达布达佩斯,6日下午便去《匈牙利民族报》编辑部拜会他们的负责人并进行座谈,学习他们的办报经验。总编辑肖尔特斯·伊斯特万同志前几天陪他的夫人到维也纳治病去了,要过几天才赶回来。副总编辑凯什利·埃尔诺、托特·加博尔,编委瓦尔科涅·蒂博尔、佐伊·拉斯洛、H·鲍  相似文献   

14.
今年美国普利策奖已经公布。非小说类图书奖.由先前已获匕全国图书奖”的蒂娜·罗森伯格获得.件奖作品是《鬼域》(The Haunted Land),可谓双喜阶门。戏剧类则由今年一月因患癌症去世的乔纳森回卢森夺得,其作品是《房租》(Rent)。传记类奖项颁发社杰克·迈尔斯(Jack·Miles),他的作品是《神·传记》(God:A Biography),他是洛杉矾时报专栏作家历史类著作奖的得主是艾伦·泰勒(Alen·Taylor)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对于彼德·魏德哈斯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对于法兰克福书展,就知之甚多了,至少在出版界,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事实上在欧洲,法兰克福书展与彼德·魏德哈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参考消息》在1998年7月11日译载了法国《新观察家》周刊1998年5月6日的一篇题为"欧洲的99颗明星"的文章,文章中列举了当今欧洲99位世界知名人士,彼德·魏德哈斯先生名列其上.  相似文献   

16.
《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2003年4月8日报道】2003年度普利策奖颁奖仪式4月7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行,在14个新闻奖项中,《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各得到3个奖项。突发新闻摄影奖被《落基山新闻报》夺得。《鹰论坛报》因为报道四名拉丁男孩溺死事件而获得了突发新闻报道奖。去年普利策奖项主要集中在对恐怖主义袭击的报道上,而今年的奖项则涵盖了政治文化方面的广阔范围。《纽约时报》克里福德·利维以对精神病人受虐待的报道夺得了调查报道奖;《巴尔的摩太阳报》的黛安娜·萨格则获得独家报道奖,她报道了病人对医疗…  相似文献   

17.
“哈利·波特”系列诞生后,被翻译成70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并在全球创造了销量超过5亿册的佳绩.从2000年到2017年,“哈利·波特”在中国掀起的魔法热潮持续了17年.“哈利·波特”系列在中国的成功推广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这些经验,对我们打造自己的世界级儿童文学作品,扩大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剖析“哈利·波特”系列在中国的出版过程,可以反观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对解决这些问题能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滕原 《新闻世界》2008,(7):51-52
2003年5月29日,BBC第四广播电台“今天”节目播出防务记者吉利根的一则报道。报道引述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说,布莱尔政府为了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这一报道使得布莱尔政府陷入了尴尬的“情报门”事件。布莱尔政府后来向媒体宣布:经过调查,  相似文献   

19.
前所未有的,一部电影的上映在诸多国家引起如此大的争议甚至抵制5月19日,电影《达·芬奇密码》在全球同步公映,这也是今年在中国首部和全球同步上映的分账大片。美国作家丹·布朗引起争议的惊险小说《达·芬奇密码》,2003年出版以来,在欧美一些国家迅速升到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若干个星期高居不下,包括在被出版界和大众都视做权威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中列榜首。到目前为止,该小说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发行超过4千万册。被称作是自《哈利·波特》以来的又一个文学现象。在刷新畅销书出版纪录的同时,这本书也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世界搅…  相似文献   

20.
2003年5月29日,BBC播出了记者吉利根的一则报道。报道引述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说,布莱尔政府为了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这一报道使得布莱尔政府陷入了尴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