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其他普通高校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如何根据体育院校毕业生的自身特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指出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提高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对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质量的测度和就业反馈系统的建构进行分析。建立了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质量测度的指标体系,与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并提出了体育院校实施就业反馈系统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和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前提下,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并不是高校扩招惹的祸,而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的原因.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体育高等院校要转变办学观念,将学校办学责任目标后移;转变就业观念,用大众化教育的观念来对待就业;改革办学思想,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体育院校专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体育院校的就业率非常低 ,在各类院校中排在最后 ,毕业生出现就业困境 ,就业领域狭窄的特点 ,这主要是因为就业制度与人才资源存量增加的社会环境因素所致 ,某些用人单位吸收能力下降 ,尽管在某些领域需求强劲 ,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在人才供给一方 ,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不尽合理 ,研究生规模小 ,人才预测工作薄弱 ;而毕业生自身文化基础薄弱 ,考取研究生的概率较低 ,并受到择业观念的影响 ,上述因素共同造成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毕业生、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因素,对当前金融危机下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解决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生的焦虑、挫折、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研究表明:体育院校应当积极引导体育专业毕业生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求职过程中产生的挫折、压力和挑战,使毕业生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在做好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极为重要。文章分析了体育院校现阶段的就业现状,对体育院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具备的优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就如何发挥体育院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着眼点。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就业关系到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职能演进的梳理,分析了当前政府在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全面,职能定位偏差、履职目标与国家导向存在错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就业中政府职能的调适与完善给出了建议,即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单位组织的广泛参与,做好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发展工作,及时发布就业情况真实提供就业数据,统筹政策的制定和发布形成合力,转变职能发挥体育产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着力消除就业歧视等等,以期为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心态与取向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院校的毕业生是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务培养的专门的体育人才,如何使他们顺利就业,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些人才,如何使他们发挥所长,学以致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当今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仅就我院目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中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院校 (系 )与其他高等院校一样 ,今年迎来了我国扩大招生后的第 1届毕业生 ,毕业生的超常增加使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尽管我国目前确立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深入人心 ,极大地活跃了我国的人才市场 ,但就业难问题也确实存在。如何在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过渡进程中探索就业制度的新思路 ,通过对中日两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制度比较分析 ,提出若干重要的启示和观点 ,旨在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是摆在高等体育院校管理者和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鉴此,笔者通过调查、访谈、资料分析和逻辑思辩,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教学条件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观念的转变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一、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市场现状与培育目前,在全国较早创立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有天津体院,厦门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但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据天津体育学院94、95、9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中从事社会体育(体育行政管理、体育产业经营、健身俱乐部…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应向毕业生提供就业能力培养与服务、毕业生自身应积极做好就业准备。高校应提高专业培养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实现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析体育院校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体育院校正在实行或将要实行的教师聘任制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如必须遵循的原则、影响因素、目标确立、把握好几个环节,以及创造体育院校推行教师聘任制的条件等,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高等体育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影响了办学质量的提高。建议 :体育院校要以全新的资源配置观念 ,针对不同的教育资源形态采取不同途径和方法提高使用率 ,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4.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以山西省8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去向、信息渠道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虽然良好,但能成为国家正式事业编制的体育教师较少,毕业生大多希望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等,针对这些现状相应的提供一些促进就业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理工学院体育系田径选项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作为体育传统教学内容之一的田径受到冷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田径的价值认识不足;田径课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形式较单调、枯燥乏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无趣味性;就业压力等.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为深化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体育院校图书馆主题信息服务的应用,以及该服务的发展趋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就业问题是我省体育院(系)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在寻找特点,查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受学生观念和自身素质、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学校培养方面的不完善、国家就业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从提高认识、合理定位、合理分流、强化就业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提高就业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的就业愿望与实际需要存在着对立的矛盾;毕业生离校前有半数以上未能就业,特别是专科生就业及其困难;毕业生的签约单位集中于学校,就业范围狭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整体发展不够,特别是功能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还没有建立,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还没有实现;近半数毕业生对国家毕业生政策不够满意,对此,提出了改革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高校体育现状分析与探讨,提出了高校体育在市场经济氛围中的运作模式及其改革与发展的构想,以促进高校体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快步入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