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对儿童ADHD实行干预的主要有三类对象:医疗康复机构、学校和家庭。文章就这三类服务对象各自经常开展的干预技术与综合干预措施及其干预效果加以梳理、评定,为评价儿童ADHD的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ADHD儿童选定干预技术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规律太极拳锻炼对注意力缺少多动障碍(ADHD)倾向儿童的影响,为太极拳锻炼干预治疗ADH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康纳斯诊断量表筛选出多动指数在1.5以上学龄儿童,随机分成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太极拳组(n =18,男童8、女童10)和对照组(n =18,男童9、女童9)。在16周太极拳干预前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感觉系统能力发展和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评估。结果:(1)在儿童行为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社交退缩、多动和交往不良因子得分显著减小( P <0.05);(2)感觉综合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的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得分显著增加(P <0.05);(3)适应性行为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的独立因子和认知因子得分非常显著增加( P <0.01)。结论:定期的太极拳锻炼一定程度改善了 ADHD 倾向儿童的症状,建议太极拳锻炼可作为 ADHD儿童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3.
ADHD(俗称多动症)是如今儿童心理病症中上升较快的疾病,很多家庭都报告自己的孩子患有多动症或是有多动倾向,更有很多的多动症儿童没有得到确诊.以父母的视角,来具体分析在求助的每个阶段受到的影响.探讨了如何调整父母的觉察阈限,使多动症儿童及时得到治疗.政府采取增加投入、开展研究项目、普及ADHD知识等多种措施,可减轻ADHD儿童家庭的负担,也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少儿健身拳对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其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儿童家长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少儿健身拳对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锻炼效果的观察,研究其对改善ADHD儿童在注意力、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及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应用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本研究把33例受试者根据专业医师诊断结果分为确诊组和趋向组,对两组儿童进行为期10周的训练,观察其练习前后的变化,所有数据按组计算平均值,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组内前后比较T值检验。结果显示,少儿健身拳对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活动本位”理念下3-6岁ADHD儿童规则意识培养内蕴着新的教学特色、教学精神、教学气魄和教学语境。它有自身的理论架构、话语系统和阐释路径,需要教师用科学视角去把握。  相似文献   

6.
以动作发展理论为支撑,采用实验法,以某市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24名学龄期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为被试,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被试进行12周的大肌肉运动技能干预研究,对照组被试接受常规教学活动,探讨大肌肉运动干预的有效性及其对自闭症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大肌肉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在实验前未见显著差异,运动干预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的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均提高,实验组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提高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与基本运动技能的变化未见显著相关。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实验组自闭症儿童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但大肌肉运动技能干预对基本运动技能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积极行为支持为理论基础,选取一名具有攻击性行为问题的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使用功能评估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提出功能性假设,制定并实施初步的干预方案,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使用单一受试撤回设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一名问题行为严重的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进行积极干预.研究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被试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且实施包括前因后果控制、行为训练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该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如不进行及时的干预,将会错过治疗的关键期,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处在幼儿期的自闭症儿童进行体育干预研究,将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密切结合.结果验证了体育干预研究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是教育干预的有力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合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体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与全国同龄儿童体质状况比较得出:合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整体发展符合儿童身体成长的基本规律;但整体身体发育水平普遍落后于全国普查水平;部分指标测量结果优于全国水平,符合农村儿童的生活实际。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发育相对迟缓,从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几个层面提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鼠进行为期7周的递增负荷实验,发现长期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导致大鼠肝脏形态学结构异常.肝脏功能下降;心肌形态学结构异常,心肌肌丝排列紊乱、线粒体结构异常和功能降低,导致运动能力低下.通过对实验组大鼠进行中药干预使得运动大鼠肝脏形态学结构维持正常,明显降低了大负荷强度运动对肝脏形态学的不利影响;中药干预使运动大鼠心肌形态学结构维持正常,心肌肌丝排列整齐、线粒体结构完整;有利于运动能力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有着严重的进食问题,如挑食、厌食、拒食、不进食、对食物不感兴趣等。这些常见的进食问题如果长时期得不到矫正和治疗,不仅会降低嗅觉和味觉的正常功能,还会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滋生出各种各样的进食心理情绪和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如何让孤独症儿童养成正确、良好的进食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作为脂肪酸合成过程中关键性的限速酶,影响着机体内脂肪组织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研究发现,它与脂代谢紊乱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激素、降脂药物、不同的膳食结构以及运动干预会影响脂肪酸合成酶的基因表达水平。根据国内外最近研究动态,从该酶的结构、分布、功能、基因调控、疾病相关性及运动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探索当前儿童体质健康研究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索引数据库核心合集,检索以儿童体质健康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共获得2248篇,借助Cite Space V对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结果:儿童体质健康研究发文量持续递增,相关热点为采用调查、测试、Meta分析等方法探讨儿童体质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从心血管机能、代谢、运动能力、学业成绩等方面探讨儿童的体质健康。结论:今后可以进一步明确儿童体质健康的测量方法和任务,确定体质健康、教育环境与儿童成长之间的关系,对儿童体质健康进行运动干预,构建有益于儿童体质健康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有效性。方法:共招募80名3~6岁超重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共有68名学龄前儿童完成实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干预6个月后的差异。结果: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法能有效降低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的BMI-z评分、BMI百分位数、体重,减少热量摄入、脂肪摄入、饱和脂肪摄入、含糖饮料糖分摄入、屏幕时间、久坐行为时间,增加水果蔬菜摄入,但对增加体力活动效果不明显。结论: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法在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方面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19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及20名正常健康少年儿童进行了血压、血脂(TC:用酶反应试剂药盒测定,TG:乙酰丙酮微量测定法)检测,并对19名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了8周的耐力训练(训练中未对受试者提出低盐、低脂的饮食要求).结果表明:单纯性肥胖儿童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血脂代谢紊乱.非饮食干预条件下的耐力训练后,肥胖儿童血清中TG含量下降,HDL-C显著上升,血脂代谢紊乱得到缓解,同时血压有明显下降.且从众多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发现,TG与SBP( r=0.32) 、DBP(r=0.22)呈正相关,而ApoAI与SBP( r=-0.19) 、DBP(r=-0.20)呈负相关,提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高血压与其血脂代谢紊乱有关.非饮食干预条件下的耐力训练有助于降低肥胖儿童的血压、血脂.  相似文献   

17.
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对两名大学生强迫症患者进行体育疗法干预研究。在深入了解两名被试情况、分析其致病原因和特点的基础上,把针对性疗法、一般疗法及心理辅导结合起来制定体育疗法方案。经过八周的干预实验,结合观察记录和问卷测评结果得出以下的结论:体育疗法干预后相关强迫因子均有所降低,被试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促进,但体育疗法对于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对于中度或重度症状的干预效果好于轻度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