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1月底,湖南省教育学会请了全国一些有名气的老师到长沙上课、讲座,笔者慕名而去。说实话,这次来上课、讲座的老师中,有些我是听了多次课与讲座的。听完后感觉到,有些名师的课与时俱进,每次听了都有新感觉、新体会。但也有些却是停滞不前,总是老调重弹。比如有一位在上完课后说,这堂课是第38次上了。我一听很惊讶,上了38次?但仔细回味那堂课,却觉得不像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值得讨论的地方太多了,甚至连课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常识还值得推敲。至此,我们很容易想到“名师需有进取精神”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了几堂课,有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能手"评选课,有语文课、物理课、政治课、历史课等。教师们的课准备得都很充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环环相扣,多媒体也能充分运用,教师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评课教师都对上课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赞不绝口,但是,我总觉得课堂上少了点什么。几个学科教师上课的模式都差不多。教师们怎么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等新课程理念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无论是听课也好,看课也好,首先要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看,去听,要能够从别人的一堂课中听出道道,看出道道。任何一位教师都会有很多开课机会,也有很多听别人课的机会。很多人都会对亲自开课下很大功夫,长时间准备、精心修改教案、备教材备学生,努力做到面面俱到,尽量让每堂公开课都精彩成功。而到底有多少教师对听别人的课下过功夫?又有多少教师从别人的一堂课中学到点什么,汲取到什么或者发现什么瑕疵和缺点。自己所听的这堂课到底  相似文献   

4.
一节课终于结束了,我心中真的挺高兴,学生在课堂上和我配合得不错,整堂课很顺利地进行了下来,没有什么意外。我该做的,什么鼓励性评价、儿童话语言、自主性学习等等,也都做了——这可是全学区的教师来听我上课。接下来,是大家的评课活动,我等待着他们的评论。有的教师说,这节课上运用了儿童话的语言,听起来让学生感觉很亲切。有的老师说,上课的时候你很注意鼓励学生,让学生互相评价,这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在平常上课期间,经常发现有学生在课上玩手机。这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也影响了我上课的质量。不少学生喜欢在课上用手机玩游戏。据同学反映,一旦遇上一些所谓“无聊”的课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把手机拿出来。他们这样一摆弄,更是把周围的同学,甚至于一些想学习的同学也吸引过去了,结果,这堂课就更没人听了。  相似文献   

6.
校长听课后与教者平等地议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议课而言,笔者有几点肤浅体会。 一、议教后感 促自省自悟 无论是资深的教师,还是年轻的教师;无论是教学业务骨干,还是一般教师,他们的每一堂课都有成功之处。校长听课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不能  相似文献   

7.
关于作文教学,教师普遍的感慨是学生的好作文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天赋使然。很多学生谈到自己的写作情况时也常常提及自己的课外阅读等方面的影响,似乎教师的作文指导与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关系不大。教师在作文教学面前真的是无所作为吗?笔者近日听了一堂作文指导课,获益颇多,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下面请看这堂课教学的大体流程。这堂课教的是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里的一个内容——《说真话,抒真情》,因是借班上课,学生不认识老师,于是这位老师单刀直入。“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叫薛…  相似文献   

8.
王栋 《考试周刊》2013,(99):98-98
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上好初中英语第一课?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这堂课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富有创新。经过多年研究。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心得,以飨读者。初中英语教师上好初一年级的第一堂英语课非常重要。这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课,所以它不仅关系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的印象,而且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学生如果对老师上的第一课一“听”钟情.那么他们肯定就会喜欢你.对你以后上的英语课也会感兴趣。这样的话.他们就有可能学好英语。反之,他们就不会喜欢你,对你以后上的英语课自然也不会感兴趣,对自己可能也会自暴自弃。那么.英语教师怎样上好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第一课呢?笔者就此课题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
何瑜 《科学教育》2009,(4):76-77
我们无论是听课也好,看课也好,首先要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看,去听,要能够从别人的一堂课中听出道道,看出道道。任何一位教师都会有很多开课机会,也有很多听别人课的机会。很多人都会对亲自开课下很大功夫,长时间准备、精心修改教案、备教材备学生,努力做到面面俱到,尽量让每堂公开课都精彩成功。而到底有多少教师对听别人的课下过功夫?又有多少教师从别人的一堂课中学到点什么,汲取到什么或者发现什么瑕疵和缺点。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上课,既要把课讲得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又要指导学生听好课。前者,老师一般比较注意,后者,却往往被忽视。有的教师认为,听课是学生的事情,老师至多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就行了.这是不够的。同听一堂课,收效不相同,这固然跟学生的基础有关,但我认为与听课得法不得法有很大的关系。怎样指导学生听好课呢?我以为最主要的,就是在讲述一个内容之前,要告诉学生讲述这一内容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所采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去听公开课的时候,都感觉或多或少地有收获,他们所上的课都与平常不同,毕竟是下了很多工夫精心准备的课。笔者经常在思考,如果每个音乐教师在平常的课堂中也这样努力上好,那音乐教育一定是另外一种境况了。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如何上好常态课是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谈一下对音乐常态课的思考与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每堂课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课是一个section,由语言、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构建.有不少教师按部就班地上课,总是处理不完教材.其实没有必要完全处理完教材,教师应该明白,只要重点的活动被学生掌握就可以了.一个教师若过于注重细节设计,而不是围绕教学目标去设计课堂教学,就会给课堂教学留下败笔.……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每堂课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课是一个section,由语言、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构建.有不少教师按部就班地上课,总是处理不完教材.其实没有必要完全处理完教材,教师应该明白,只要重点的活动被学生掌握就可以了.一个教师若过于注重细节设计,而不是围绕教学目标去设计课堂教学,就会给课堂教学留下败笔.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我到仰慕已久的一位老师那里听随堂课。我们是好朋友,没有任何的客套,就是纯粹的交流,准确地说,我是向他学习。那一天他上的课是《大作家的小老师》,是三年级的课文。上完课以后,我们就这堂课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话题的中心自然离不开"高效课堂"。"这是教学的主旋律!"朋友略带调侃地开始了我们的谈话。下面是我整理的谈话记录。我:今天听了你的课感觉很清爽,没有通常那样听课以后还很费脑子去想人家的路数、人家的亮点。觉得你上课不但清爽,学生也特轻松。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新教师文化水平都较高,知识储备方面甚至还略有优势,欠缺的是教育教学经验。他们对怎样备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往往心里没底。笔者听过不少新教师的“见面课”,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听评课来给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问诊”。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指导,收效甚微。引领新教师高起点模仿,即全方位模仿名师,才是提高他们教学能力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6.
“构建课堂模式”这个话题招来了很多议论,人们褒贬不一.近日笔者参加了某镇“区域推进课堂模式”的展示活动,听了两节数学课,颇有感触. 其中的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这堂课是一堂比较好上的课,但问题是这节课后面的内容学生已经上过,仅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被教师留了下来,用来展示.  相似文献   

17.
许多老师跟我说,我做梦都想把课上好。他们向我讨教,怎样上好一堂课?我想了许久,把我一生教书的体验归纳起来,有三句话。一、每堂课都是金子常香玉演了一生的豫剧,她概括出演戏的要诀:戏大于天。教师上课,传道授业解惑全在课堂上,课大于天。但是,课的内容必须有金子般贵  相似文献   

18.
笔者生长在农村,听课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尤其是聆听大师级别的课机会更少。2011年4月8日,教育局给了笔者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让笔者和许多优秀的教师去太仓经贸小学听课。此次活动一共开设7节课,其中6节课的上课教师都是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他们个个博学多识、思想先进,有着独特的教学方法、模式等,让笔者敬佩不已。因为笔者现在任教二年级,所以在听课时,笔者特别关注两节二年级的课《"黑板"跑了》。一节是园区星湾学校的韩轶老师  相似文献   

19.
又去听课,这次是南京市同仁小学,这是小班化试点做得较好的一所学校。由于临近暑假,所听的两堂课就都属于复习课的范围:一是三年级的“面积单元整理复习”,一是五年级“圆的周长与面积(复习)”。内容不同,教师当然也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因此,两堂课的设计就有一定区别。例如,三年级的课更加注重“重点知识”,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围绕...  相似文献   

20.
近期笔者与同行就《宋明理学》这堂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在 备课、说课、上课研讨后,就一堂课中教材、教师与学生三者关 系处理方面略有几点心得体会,愿与同行研讨与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