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少年》2010,(6):54-55
一、命题作文 1.明天我在哪里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是"丰年"的音符,是"绿色"的象征,是"梦想"的角声。然而如今,"蛙声"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地远去……  相似文献   

2.
家乡的蛙鼓     
你听过蛙鼓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朝著名诗人辛弃疾《西江月》词中的诗句。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农村丰年的喜悦与夏夜蛙声的迷人。吟味这两句诗,令人陶醉于一个优美的意境中,对农村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往。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于蛙鼓声是非常熟稔的。冬眠苏醒过来的蛙儿再也忍受不住缄默,它们放开喉咙尽情地从春天歌唱到夏  相似文献   

3.
农民守望麦田,期待收获;我们守望乡村教育,期待孩子“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由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183;夜行黄沙路中》中的一句,笔者不由得回想起15年前,在农家院落生活的夏天夜晚里,和谐大自然里稻田、池塘中的青蛙清脆入耳的叫声,而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池塘中成群的青蛙和听到稻田中成片的蛙声吗?少之又少了。这便触发了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笔者对两栖动物生存状况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同学少年》2010,(5):54-55
一、命题作文 1.明天我在哪里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是“丰年”的音符,是“绿色”的象征,是“梦想”的角声。然而如今,“蛙声”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地远去……  相似文献   

6.
邵燕祥 《学习之友》2006,(12):16-17
唐代以前的诗中,咏蛙的似不多。到了南宋,辛弃疾词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传诵多年。吴涛的“怪来一夜蛙声歇”,戴复古的“身在乱蛙声里睡”,都只是乡居况味,不含褒贬。  相似文献   

7.
惊贼     
“呱呱”“呱呱”,村边池塘里蛙声一片。头些年,我们就是伴随着这片蛙声入睡的可是,这几年,街上的饭店里吃青蛙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到我们这儿捉青蛙的人一茬又一茬,警察叔叔也曾在这里捉住几个人,可是总不能老守在这儿啊! 这不,这几天夜里总能看到两个人拿着矿灯捉青蛙,那灯晃来晃去,晃得我们眼痛心也痛。我们刚  相似文献   

8.
农民守望麦田,期待收获;我们守望乡村教育,期待孩子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的幸福……人性化,让教师先靓起来乡村教师管理,不在于制订多少规章制度约束,而  相似文献   

9.
《云南教育》2010,(14):46-48
命题作文 1.明天我在哪里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蛀声一片”,“蛙声”是“丰年”的音符,是“绿色”的象征,是“梦想”的角声。然而如今,“蛙声”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地远去……  相似文献   

10.
夏游宏村     
刘江宇 《生活教育》2012,(19):44-45
"月照南湖戏鸥鹭,红花初绽万盏灯。"这是哪里?对,这就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镇——宏村。今年暑假,我和同学们去宏村旅游,那里古老的房屋、清澈的小溪、葱茏的古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刚进村,一大片麦田便映入眼帘,碧绿的稻海中传出阵阵蛙鸣,一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野风光,我拨开水稻一看,那上百只小青蛙原来是,  相似文献   

11.
该作品是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蛙声如何画?据说老人整整想了两夜,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做文章。于是老人没有画蛙,而是  相似文献   

12.
一路蛙声     
在自然界里,最闹热动听的声音除了鸟声外,恐怕就数蛙声了。每当听到那一阵阵如鼓如鼙的蛙声时,儿时听蛙鸣的情景就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老家在乡下,房前屋后是水沟和农田,每到夏秋时节,回荡在耳畔的就是一片闹热的蛙声。这些乡村的鼓手,大自然的精灵。是最忠于职守的哨兵,它们守护在溪旁河畔田边地角,不失时机地报告着农事的来临,时序的交替。每只青蛙都是一个忠诚的战士,不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季,还是阴雨连绵的秋季,都坚守在田野,为保护庄稼鼓与呼。在欢快的蛙鼓声中,农人播种希望,姑娘小伙编织爱情,孩子们则张着小嘴巴,“呱呱呱”地欲与蛙声试…  相似文献   

13.
颜洁 《学子》2013,(8):56-56
白石老人曾应他人要求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老人只在画纸上点了几只小蝌蚪于两石激流中奔游,留出大块供遐想的空白,使人仿佛听到十里之外的蛙声一片,让人有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妙空灵的艺术感受。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同样需要留白。它是文本结构中的"无",是"潜藏在水面下的冰山"。文本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留白愈多,给读者留下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愈大。语文阅读教材中的这  相似文献   

1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课堂上同学们对这首词描写季节的探究,让词的意境凸现,让课堂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5.
明月别枝惊鹃,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相似文献   

16.
还我蛙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朝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西江月》中的名句。在那星光点点的春夜,田野中此起彼伏的蛙声犹如迷人的乐章,那种享受是何等惬意。青蛙仿佛在向人们倾吐心声:“丰收果里,有农  相似文献   

17.
推荐理由:在美丽的三月里,在和风细雨中,在小伙伴的欢笑声中,春天吹着口哨,向我们走来……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秋天的收获     
<正>秋风起兮,金穗起浪,榴果摇曳,虾跳鱼跃,我的家乡到了收获的季节。走进荆涂大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代辛弃疾词中的丰年景象悄然呈现在我的面前:茫茫金田稻海里,黄灿灿的稻穗乐弯了腰。欢快的秋风沙沙吹过,禾下肥硕的青蛙纷纷跳跃鸣唱,欢腾起一道道金色的涟漪,仿佛在告诉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块热土将奉献出晶莹如玉、清香甘润的“白莲坡贡米”供人们品食。  相似文献   

19.
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变得美丽起来有一位伟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一种自信,是一种豪情,更是一种追求。有一位中学生,曾经写下这样的文字:"忽然发现这世界美得眩目。来去匆匆的行路人,将背影嵌在这黑色的城市里,竟是从未见...  相似文献   

20.
乡村土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唐朝诗人孟浩然被朋友邀到乡村聚会所写的《过故人庄》诗句。从这诗句里我们可知,农家休闲产业在盛唐已有,身处农耕文明的我们,无论在喧嚣的都市是否幸福安逸,最后追寻心灵解脱的地方还是那一片泛着泥土气息的乡下——美丽恬静的农村,既无名山胜水,也无异草奇花,有的是一片水塘,一片芦苇,一片桑麻和具有淳朴感情的农家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