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麦加 《阳光搜索》2006,(1):16-16
我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一年被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录取,发誓要去北京读名校的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放弃,回到高中复读。第二年高考,我是学校文科班唯一超过重点大学录取线的考生。但我成了班上极少数上录取线的幸运儿中最不幸的一个,我的录取通知单竞来自于一所中专学校。母亲哭着说:“家里再没钱送你复读了。”  相似文献   

2.
问与答     
《招生考试通讯》2007,(5):I0006-I0007
Q:我是一名落榜生,没有参加学校的复读班,在家学习准备高考,我想知道社会考生是否与应届高三考生同时报名?我该去哪儿报名?报名时需要提供哪些相关资料?在录取时,同等条件下各高校是否优先考虑应届生,而对社会考生有所排斥?  相似文献   

3.
每年高考录取工作结束之后,都会有一批考生放弃已经获得的录取通知书,选择复读高三。而媒体也总会热烈地讨论,是否应当限制高分生复读?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是否有选择自由、在教育资源紧缺环境下这种选择自由的界限、谁来限制这种自由等等复杂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本文则试图解释导致这个问题的前置问题:为什么除了北大、清华,就没有好学校了?高分毕业生之所以非要复读,是因为他们及家长立志要上一个好学校。而好学校,在很多人心目中,似乎已经被局限于北大、清华两所学校。以笔者的记忆,20年前或许还不是这样。那时,在很多人眼…  相似文献   

4.
参加过高考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进行复读,大多是考试分数不理想,未能被大学录取,不得已而返校复读。也有许多考生已经被大学录取,却因为所录取的大学并非他的“最爱”,所以宁愿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而返回学校进行复读。这部分学生多是具有“名校情结”,他们的心态都是“不是名牌我不爱”、“咬定名校不放松”。据调查分析,这类学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自信型。这些考生在自愿复读的学生中占多数,他们一般自小就是成绩优秀,平时各种考试势如破竹,但由于某种原因,却在考场上失利,以微弱劣势被名校拒之门外,他们不委屈求全,非名校不走;…  相似文献   

5.
《招生考试通讯》2005,(6):56-57
每年在第一批本科录取线划出后。甚至在高考成绩刚刚公布后不久。都有相当一批成绩出色却因种种原因和北大清华等名校无缘的高分考生踏上了复读之路。弃学复读成为一种风气。很多考生宁愿放弃升学的机会而走进“高四”课堂。据统计。今年仅北京市就有22名600分以上的考生“没有本科可上”:在内蒙古赤峰二中的复读生中.一半以上考生的高考成绩都超过了二本的分数线。按已公布的高校录取比率,  相似文献   

6.
李卫龙 《江西教育》2012,(31):16-18
"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复读,她也许可以走进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如果你恨她就送她去复读,她可能比上一次摔得还要惨。"这是一名高考高分复读女生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高考复读班原本应该是为高考落榜生举办的,但多年来,很多已上本科分数线的考生,尤其是一些上了重点分数线的高分考生也加入了复读大军。通过复读以圆自己的名牌大学梦或名牌专业梦,原本无可厚非,因为选择接受何种  相似文献   

7.
星辰 《高中生》2009,(5):66-66
1.填写了提前批次的院校志愿但没被录取,其他批次是否受影响?答:考生填写了提前批次的院校志愿,如果没被录取,不影响考生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但是,如果考生已被提前批次的院校录取,就不能参加其他批次院校的录取。  相似文献   

8.
《招生考试通讯》2005,(1):36-37
Q:我是一个落榜生,没有参加学校的复读班,在家自习准备高考,我想知道社会考生是否与应届高三生同时报名?我去哪报名?在报名时需要提供哪些相关资料?在录取时,同等条件下各高校是否优先考虑应届生,而对社会考生有无排斥?  相似文献   

9.
1.填写了提前批次的院校志愿但没被录取,其他批次是否受影响?答:考生填写了提前批次的院校志愿,如果没被录取,不影响考生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但是,如果考生已被提前批次的院校录取,就不能参加其他批次院校的录取。  相似文献   

10.
权威数据显示,在全国,选择复读的学生正在增加。近年来,非北大、清华不上的高考落榜生和上线考生复读的越来越多。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取消了高考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对大学生退学再次高考也不予限制,导致大学生回流复读、再次高考的现象。为此,有人惊呼:复读生正在加剧高考竞争!  相似文献   

11.
王兴忠 《教书育人》2007,(10):22-23
权威数据显示,在全国,选择复读的学生正在增加。近年来,非北大、清华不上的高考落榜生和上线考生复读的越来越多。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取消了高考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对大学生退学再次高考也不予限制,导致大学生回流复读、再次高考的现象。为此,有人惊呼:复读生正在加剧高考竞争!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高考结束后,还没等到录取结束,就开始有一批批复读班涌现,大批的考生重新拾起课本,踏上复读的道路。他们中,有不幸落榜的,也有因为不能被名牌大学或热门专业录取,而自愿复读的,也有被录取到不理想的学校或专业而不愿去报到的。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阅读》2009,(3):6-8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考录取程序越来越规范,以及各类高考录取相关政策的出台,要求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需要了解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在这些繁多的信息当中,考生应着重注意各高校招生章程中一些专业的限制要求,许多考生由于忽视了高校对招生专业的限制政策,导致在录取时无法被录取到自己填报的专业。  相似文献   

14.
高考成绩公布后,多数考生在焦急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有部分考生却在思考着复读的问题,其中有的还是高分考生。可他们在考虑复读时也存在着许多的担心和疑虑。复读到底值不值得?哪些情况适合复读?选择复读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供准备复读的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考录取程序越来越规范,以及各类高考录取相关政策的出台,要求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需要了解的信息也是越来越多。在这些繁多的信息当中,考生应着重注意各高校招生章程中一些专业的限制要求,许多考生由于忽视了高校对招生专业的限制政策,导致在录取时无法录取到自己填报的专业,失去了宝贵的录取机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高校正在遭遇不小的尴尬,表面上有很多考生填报志愿,但真正到开学报到时却是生源的大量流失,一些考生或"不辞而别",或"另攀高枝",或是选择复读.部分考生不守倩用使高校招生工作陷入困境.综合多年从事高考工作的经验和对复读学生的调查情况,对录取考生不报到的情况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7,(26)
所谓"考霸"张非再度被清华录取,关于大学生"回流"参加高考的话题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据了解,在北京的复读群体中,此类现象并不罕见,而且由于这些考生通常是比较优质的生源,往往还能得到复读机构的垂青和照顾,因此造成了大学生放弃学业再复习参加高考的现象近年来有增无减。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为"回流"。  相似文献   

18.
高校招生录取不是行政行为,而是民事法律行为,是合同行为。不能用行政权力限制高考录取后不报到考生下一年的高考报名资格,也不能将其不报到情况记入考生诚信档案。录取后不报到考生下一年将被原录取高校拒绝录取是其应承担的唯一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正填报志愿期间,身为复读生的小艺、小幂、小薇先后赶来咨询。小艺:我是少数民族考生,也是一名复读生,今年还能享受优惠加分吗?会不会有学校歧视复读生,扣掉一定分数再参加录取呀?俺:首先要说明的是所有考生均可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根本不存在所谓"复读生扣分录取"的问题,这一点请你放心。如果符合享受河北省优惠照顾政策的条件,即使身为复读生,仍可按照优惠照顾后的分数投档。例如,小艺是少数民族考生,复读后再次高考仍可享受加分优惠。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应届生还是  相似文献   

20.
冰启 《教育与职业》2007,(22):87-88
数据显示,2007年高考报名人数约1010万,高校计划招生数567万,均创历史纪录. 对于这一创记录的高考报名数,有人认为,这是高考改革"开放"、"人性"的结果--过去几年来,高考改革打破了年龄限制、婚否限制,由此增加了社会考生报考的可能;高考打破了"门户之见",允许"三校生"报考,由此拓宽了高校选择人才的范围;高校尊重考生录取不报到的权利,于是有更多学生复读;高等教育的扩招,则刺激了各地发展高中教育的积极性,也由此推动初中升学率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