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特点:在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只能抽象理解的情况下,特制此教具。该教具能形象而生动地演示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深度有关而与液体质量无关。该教具制作容易,操作方便,由于配备了放大标尺,学生很容易观察。易于推广,是帕斯卡实验的缩小,学生非常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液体的压强与液重无关的演示实验刘传河(泰安第二中学)现行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五章的第七节讲了液体压强的公式P=pgh,这是该章的重点之一.公式指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总重和体积等都没有关系.可是一些学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有...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浮力教材只用图例方法分析了一个浸入水中的立方体的六个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得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分析中要用到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涉及到的力较多,增加了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难度。我们在实  相似文献   

4.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液体压强的公式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做好“研究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这一实验,对于学生建立液体的压强概念和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有很大帮助.但按书中所设计的方案来做实验,很难做成功,难点有三:一、要使平底玻璃管竖直浮于水面,装沙量要适当很难掌握,往往要重复几次花费很多时间,使得在一堂课里要完整的取得一组数据很不容易,想取得三组数据困难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5.
自制液体压强传递演示实验器杨泗华(江苏省赣榆县班庄中学222132)初中物理第一册中是用压强计测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的演示实验,总结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此演示实验需多次转动金属盒,...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溢液杯的设计目的是使溢液杯不仅能用来验证阿基米德定律,还能用来验证帕斯卡定律。 目前初中物理教材中验证帕斯卡定律的演示实验仪器只有一个帕斯卡球。这个实验只能证明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不能证明被液体传递到各处的压强等于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  相似文献   

7.
新编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自然科学课本第三册第三章是关于“液体的压强”。课文只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pgh,但初中学生受压强定义、产生原因和直觉导向的影响,对公式往往难以置信。为了打消学生对公式的不信任感,很有必要增加演示实验来证明此公式,使学生对公式的正确性有个直觉的印象。据此,笔者设计了教具“液体压强公式实验仪”。器材粗细有明显差异的有效长度为80厘米的玻璃管各一根:“T”形三通管一个;规格20毫升的注射器一个;弹簧一根;小夹子一个;软管三根;整个装置固定在长60厘米,高100厘米的平整木板上(如图示)。实验方…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学习物理知识,而且要注意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想化模型”就是物理教学中常常使用的科学方法.初中物理是在学过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研究浮力的.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有些问题比较抽象.教学实践证明:浮力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一方面是由于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非科学的经验和观念干扰学习正确的知识,加之,与不少现象、知识联系密切,综合性强,这样处理实际问题就比较难,有时对一些问题感到无从下手.为此,如何降低难度,把浮力现象推进到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地步,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引入理想化模型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复杂的对象和过程,可以先研究其理想化模型,然后,将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加以修正,使之与实际的对象相符合,这是自然科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学习浮力问题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流动的液体,理想化地看成是不会流动的固体模型,图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型”的模式,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降低了问题本身的难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块冰放在  相似文献   

9.
液体对容器器壁的压强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知识点之一。它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液体对容器器壁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二是同一深度上液体对器壁的压强相等。为了使学生易于理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帕斯卡定律”一节中,图5-8的实验,是用活塞压筒里的水,从而可以看到,扎在各个小孔上的橡皮膜都向外凸出,表明液体能够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但是,这个实验不能证明活塞对水的压强等于小孔上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把图5-8实验做如下改进后,不但可以证明密闭液体能传递压强,而且能证明密闭液体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帕斯卡桶实验原理和现象特征,对其实验装置作了改进并加以开发,使之成为多功能"液体压强演示仪",实现将液体压强一系列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串成一线,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物理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验证性演示实验 ,教材中的做法是在两只分别放有不同阻值的电阻丝烧瓶中装满煤油 ,通过加热后 ,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使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 ,来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以此验证 :Q =I2 Rt.(如图 1 )图 1按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去演示 ,则明显地有 3点不足 :1 不能同时演示热量跟电流、热量跟电阻的关系 ;在说明电流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时 ,是分两次实验进行的 ;不同的电流值时所产生的液体高度不能直接比较。2 只能定性研究 ,不能定量研究 ,演示效果差。3 烧瓶…  相似文献   

13.
液体压强实验的改进四川广汉中学侯小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演示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强的心理,利用实验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理现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之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  相似文献   

14.
1 焦耳定律实验的改进现行初三物理教材《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 ,虽然演示效果良好 ,但是在实验中有以下不足 :1.用煤油作为吸热膨胀的物质欠佳。由于注满烧瓶的煤油质量比较大 ,吸收一定的热量后 ,温度升高不大 ,况且煤油的热膨胀系数很小 ,即使用很细的玻璃管做实验 ,液柱上升也极缓慢 ,耗时较长。2 .教材中的实验需要分两次进行 ,耗时多。3.煤油颜色浅 ,在玻璃管中上升可见度低。4 .课前准备时需将两烧瓶注满煤油并且要调整两管中煤油高度一样 ,不易操作。5.因为液体用的是煤油 ,实验后洗刷麻烦。鉴于以上不足 ,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  相似文献   

15.
1 旧式压强计的缺点及原因分析在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中 ,压强计是用来研究液体中内部压强规律的仪器。利用旧式压强计进行实验时经常出现下列现象 :(1 )调节橡皮膜朝向时 ,传动带易打滑 ,导致橡皮膜朝向失控 ;橡皮管时常被扭折 ,阻断了压强的传递。(2 )橡皮膜的深度不容易准确测量 ,测量误差较大。上述现象一是由于传动带是绳索 ,从动轮又是浸没在水中 ,绳索与从动轮间容易滑动。二是由于橡皮管是从金属盒底部引出 ,在调节橡皮膜朝向时 ,橡皮管随金属盒一起转动 ,橡皮管容易扭折。三是橡皮膜的深度因膜的朝向变化 ,测量橡皮膜深度的起点不容…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物理比热的教学中,要做一个演示实验:拿两个同样的烧杯,分别装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同样的酒精灯给它们加热。从温度计可以看出,煤油的温度升高得比水快。要使水升高的温度跟煤油的相同,就得给水再加热一段时间。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这个实验简单易做,但存在着缺点:一是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可见度太差,学生不易看清;二是酒精灯加热的情况(或说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完全相同?学生对此往往会产生疑惑,为了克服以上两个缺点,可以采用下面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热学实验受环境影响较大,原来初中教材中热学实验"水的沸腾"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数据易出错。为此,针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到"液体的沸腾跟压强有关"和"沸点随气压改变"实验中,使改进的实验装置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物理课本“温度计”一节中,有这样一段:“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有些爱动脑筋思维活跃的学生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水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什么不用水来做温度计?用水的成本低,容易加颜色便于观察。”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向学生解释,不知是否恰当,请同仁们斧正。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深化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创新能力,探讨了苯、四氧化碳、煤油这几种高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有机液体除常规萃取操作之外,应用于碱金属与水的反应、隔绝空气制备Fe(OH)2、防止易溶气体溶解时产生的倒吸及洗气等实验的巧妙设计。  相似文献   

20.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本仪器装置由于颈部直径明显减小 ,放在台面上稳 ,更重要的是装置密闭 ,液面上气体部分体积小 ,改变这部分气体压强容易 ,改变的压强可迅速由容器内液体传递 ,使压入胶头滴管内液柱高度发生明显改变 ,滴管内水面上棕色液面增加了液体上升或下降的清晰度 ,再加上用推、拉针筒中活塞控制和改变压强大小不仅方便 ,而且便于学生领会。总之 ,该装置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 ,根据需要可反复操作 ,效果明显直观。更可喜的是如此简单仪器联系浮力 ,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用途很广。( 1 )演示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