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单机械滑轮是一个变形的杠杆,它的知识点具体内容如下:①、定滑轮:L_1=L_2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②、动滑轮:L_1=2L_2省一半力,但费距离;③、滑轮组:有n股绳子承担物重和动滑轮,则F=1/n(G_物-G_动)、S=nh,滑轮组不但可以省力,而且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实验的考查中,常会遇到设计性实验题。本文仅就如何根据所给的实验条件,完成密度的测量作一介绍,供参考。 在实验中缺少某个测量工具时,如何完成密度的测量呢?同学们只要把握以下几点,就可完成测密度的实验。 (1)要充分发挥水的作用 因为水的密度是已知的,由水的质量可知其体积;由其体积可知质量。 (2)注意寻找替代天平的杠杆 天平是等臂杠杆,利用天平测量质量。如果实验中缺少天平,只要有能替代天平的杠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_1L_1=F_2L_2,也可知物体  相似文献   

3.
要解决好浮力的问题,我以为首先要切实理解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_浮=G_排=ρ_液V_排g,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浸入液体中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状态时F_浮=G_物,所以就有G_物=F_浮=G_排,进一步推导为ρ_液V_排g=ρ_物V_物g,ρ_物/ρ_液=V_排/V_物.从推导式中可以看出ρ_物、ρ_液、V_排、V_物四物理量间的关系:1.只要知道物体和液体密度之比,就可以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与物体体积之比:知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与物体体积之比,也可以计算出物体和液体密度之比.2.若条件具备,还可以求出具体的体积或密度.  相似文献   

4.
命题:过椭圆焦点作椭圆任一切线的垂线,垂足在椭圆的大辅助圆上。证明:设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过焦点F_1作过P点的切线l的垂线,垂足为C_1。又设焦点F_2与P的连线的延长线交F_1G_1于F_1’,连P、F_1,由椭圆切法线性质知∠1=∠2, ∴ F_1、F_1′关于切线l对称,G_1为F_1F_1′的中点。又连O、G_1, ∵ O为F_1F_2中点, ∴ OG_1=1/2 F_1′F_2=1/2(PF_1+PF_2)=a。∴ G_1在以O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  相似文献   

5.
1.公式推导物体漂浮时,根据二力平衡,有F_浮=G_物,即ρ_液V_排g=ρ_物V_物g,所以有(ρ_物)/(ρ_液)=(V_排)/(V_物).由上式可以看出,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浸入液体的部分的体积占物体总体积的比等于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比.利用此规律可以直接求得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漂浮问题是浮力问题中的难点,很多同学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事实上,只要善于发现问题的实质,总结并牢记规律,便可以使难题变得容易。牢记两条规律: (1)物体漂浮时,F_浮=G_物(公式1)。(2)由公式1可以推导出:  相似文献   

7.
一、密度与杠杆的综合例1如图1所示,O为杠杆AB的支点,OA∶OB=2∶3。物块甲和乙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杠杆平衡。已知物块甲、乙的体积之比是2∶1,物块甲的密度ρ甲=6×103千克/米3,则物块乙的密度ρ乙=  相似文献   

8.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从多方面去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 如教师在讲“轴对称”知识时,可在纸上画出图形F_1,沿着直线L_1对折,把图形F_1变成图形F_2,再沿着与L_1平行的直线L_2对折,把图形F_2变成图形F_3,结果对折两次后就把图形F_1变成了和它全等的图形F_3。然后教师设疑:有没有别的办法把图形F_1变成图形F_3呢?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找到了解疑的其它方法?通过平行移动将图形F_1变成图形F_3。平移的方向应该与直线L_1(L_2)垂直,平移的距离应该等于平行线L_1、L_2的距  相似文献   

9.
杠杆是否平衡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判断.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如果F1L1=F2L2,则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F1L1≠F2L2,则杠杆不平衡.当杠杆不平衡时,力与力臂乘积大的那一端下沉.  相似文献   

10.
对于漂浮或悬浮的物体,设某一状态所受浮力为F_(浮1),所受重力为G_1,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为G_(排1);另一状态所受浮力为F_(浮2),所受重力为G_2,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为G_(排2),则有  相似文献   

11.
1对“F1L1=F2L2”的讨论①公式中若已知任意三个量,平衡时可求第四个量。②杠杆平衡时,若阻力F1不变,动力臂L1不变时,L2越大,则F2也越大。③若F2、L2不变,动力臂L1越长时,要使杠杆平衡,所用的动力F1就越小。④若F1L1>F2L2,杠杆沿动力F1方向转动;若F1L1相似文献   

12.
设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将AB边n等分,分点为E_1,E_2,…,E_(n-1)又将CD边n等分,分点为F_1,F_2,…,F_(n-1),将AD、BC边n等分,分点分别为G_1、G_2、…、G_(n-1),H_1、H_2、…、H_(n-1)。  相似文献   

13.
定义1:满足条件: F_0=0,f_1=1,(n≥1)的数列{F_n}称为斐波那契数列。定义2:满足条件: L_0=2,L_1=1,(n≥1)的数列{Ln}称为卢卡斯数列。 定理:设{Fn}为斐波那契数列,{Ln}为卢卡斯数列,则对任意的自然数m、n,有: 特别当n=1时,有: 证明:对m,n∈N,对m进行归纳 (i) 当m=1时,有  相似文献   

14.
有关浮力的计算问题种类繁多,并且在分析和运算能力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浮力"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内容。以下是有关浮力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典型运用问题的解析的归纳:一、实验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弹簧秤在空气中称得的物体的实际重力以及在液体中称得的视重之差来计算浮力的方法。公式是:F_浮=G_(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_(物体在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例1用弹簧称量一物体,当在空气中称时读数为19.6N,而当物体浸没在水中称时读数是14.7N,求该物体的密度。解由题意可得:F_浮=G_1-G_2=19.6N-14.7N=4.9N。  相似文献   

15.
天平是利用杠杆的平衡原理制成的,其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当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重力应等于右盘砝码的重力和,根据m=G/g可知,左盘被测物的质量就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和.  相似文献   

16.
题1如图1所示,杠杆上分别放着质量不相等的两个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两球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则杠杆()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大球那端下沉。C.不能平衡,小球那端下沉。D.无法判断。错解一由于两球是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运动,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杠杆的平衡不会被破坏,仍保持平衡,应选A。错解二由图可以看出m1=m大球,m2=m小球,则m1>m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由L1F2L2,所以杠杆的平衡将被破坏,大球那端下沉,故选B。正解由于两球以相同速度同时向…  相似文献   

17.
还平衡吗     
平衡杠杆的变化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难点,下面举例分析。例1原来的平衡杠杆AB,当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同时增大△F,杠杆还能平衡吗?(见图1)图1分析:因为原来杠杆是平衡的,即F1·l1=F2·l2,如果(F1+△F)L1仍然等于(F2+△F)L2,那么杠杆将继续平衡,否则力和力臂乘积大的一边将下沉。解:∵F1′L1=(F1+△F)L1=F1L1+△FL1F2′L2=(F2+△F)L2=F2L2+△FL2∴F1′L1-F2′L2=F1L1+△FL1-(F2L2+△FL2)=△FL1-△FL2(∵F1L1=F2L2)=△F(L1-L2)<0(∵L1相似文献   

18.
杠杆处于静止不动或处于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F1l1=F2l2。如果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那么杠杆还平衡吗?杠杆在新的条件下是否还平衡,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来重新判断。  相似文献   

19.
观察滑轮组绳子的绕法可得下列规律.见表1.设计滑轮组时,由滑轮组的省力情况F=1/n(G_物+G_动)可知承担物重(包括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G_物+G动/F,应取整数,且采用进位法.也可根据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确定即,n=s/h.  相似文献   

20.
上当题析(46)     
1.体积为0.05米~3的救生圈重100牛,问在水中能否使体重为500牛的人不致沉没。 “上当”解法:救生圈全部没入水中产生的浮力F_浮=ρ_水gV_排=490牛,而人和圈的总重力G_总=600牛,G_总>F_浮,因此使人下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