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强 《考试周刊》2013,(19):65-65
<正>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1.1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十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人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导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两个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年都要过一次生日,可小红的妈妈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8个生日,现在小红的妈妈多大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说:“8岁。”教室里哄堂大笑。学生知道8岁这个答案是错的,但错在哪儿却说不清楚。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议论纷纷,连一些平日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参与其中,都急于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4期《年月日》教学(二)一文中,第一环节的故事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奶奶今年已经是80岁的高龄了,但她只过了19个生日,而老奶奶的孙子今年21岁,但他已经过了20个生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老奶奶没有她的孙子过的生日多吗?故事引入、设置悬念是个比较好的导入方法,但前提是“相关内容”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笔者认为以上的“故事情节”不符合我国的风俗习惯。笔者曾听过一节课,也是这样导入的。师:……生:我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很苦。我想…  相似文献   

4.
一、善于诱导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由于其抽象性和简洁性的特点,就更需要教师去挖掘教材潜力,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我问学生:“今年你们几岁?共过了几个生日?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巧设悬念:咱们学校有一位同学,今年11岁,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先是惊讶,后又疑惑,急于知道其中之奥秘,我及时  相似文献   

5.
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好的导入,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好的导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一、悬念导入设置悬念,就是平常说得“卖关子”,是指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明明今年九岁了,可他只过了两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明明为什么只…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就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从而学习积极性高涨,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引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用数学本身固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其积极思维。如教学“年、月、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是一年过一次生日,可是有一个小朋友今年 12岁了,却只过了三次生日,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这一奇异的问题,必然把学生带入探求知识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7.
生日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语文。语文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然后刷刷刷地在黑夜上写下一行大字。同学们迷惑不解:“老师又在搞什么鬼?”写完后,同学们一看,原来是“谈谈怎样过生日”,于是,大伙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我过生日的时候,要请好多人大吃一顿!”有的说:“我要爸爸妈妈带我去游山玩水!”还有的说:“我过生日一定要……”这时,语文老师开始发话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同学们齐声答道:“知道!”声音惊天动地。“那有没有人知道父母的生日?”老师又问道。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下课了,我回…  相似文献   

8.
1.新课的“起调”,扣人心弦。 1.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文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龙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的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吗?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导学生带着悬念,主动、积极地学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巧用“悬念”“设疑”手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讲读课文前巧设导语,质疑激趣。在导语中设置悬念,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进一步探究课文做好铺垫。如教学《田忌赛马》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齐威王的三匹马分别比田忌的好,为什么比赛的结果却是齐威王的马总体上比田忌的马慢?”学生顿时愣住了,眼睛直盯着我,都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就抓住这样的时机,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向课文内容,学生学习课文时果然特别专注。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经验中创设学习背景。但事实上,教师在考虑学生学习背景时,却往往是从数学的逻辑关系出发,或者不切实际地设置一个悬念,以求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学习背景,思维含量低,缺乏情感因素,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年、月、日”一课的教学,有些教师常常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小明今年12岁了,但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为什么吗?”每个学生每年只过一次生日,从来没有听说四年…  相似文献   

11.
营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锤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制造“悬念”,为学生提供乐于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的教学情境,是调节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悬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纸奶奶的生日》是人教版第六册新选的一篇教材,我们可以这样组织教学:一、激发兴趣,导入正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纸”今年有多大年纪了吗?(举一张纸)关于“纸”的历史和现在,你们了解多少呢?在生活中,人们通常用“纸”干什么?学习了《纸奶奶的生日》一课,我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课题)读了课题,同学们想到了什么?(纸奶奶是谁?纸奶奶多大?有谁来庆贺?生日热闹吗?)二、初读课文,完成练习出示投影一:出示投影二:出示投影三:三、分组学习,合作讨论▲将全班分成六小组,以组为单位,用最快的方法完成下列表格…  相似文献   

13.
以往,在工程问题教学中,我总是按照常规帮助学生细致分析题型特征和数量关系,师生之间频于问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这种成功背后,我内心总有一种缺憾隐隐约约:课堂气氛平淡,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我问自己:我是不是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今年,我在教学同一内容时,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体探究,帮助学生明理,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的主要教学步骤如下:1.设计意念(l)出示准备题:生产op个零件,甲队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对天完成。甲\乙两队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学生解毕,…  相似文献   

14.
张征海 《教师》2013,(27):12-12
某天,我班班长来跟我说件事:我们想给蒋子航(化名)过“5岁”生日。我一愣,“什么?5岁生日,我是不是听错了?”“是的,5岁生日,因为他的生日是2月29日,我也是听同学说的,今年应该是他的第5个生日。”“哦,怪不得,  相似文献   

15.
1、悬念导入法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切的心理特点,上新课前教师设计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悬念,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把学生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水的浮力》,课前教师让学生把小木块和小铁片等物体放到装有水的水槽里,同学们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片沉下去了。教师问学生:“为什么铁片会沉在水里,木块却浮在水面上呢?”学生答:“因为铁重。”教师接着设置悬念,“为什么用铁板等材料制成的巨轮能浮在水面上呢?”这样学生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这种探索情绪和心理状态中,开始诱导学生研…  相似文献   

16.
导入新课的创新要讲好开头,必须对教材有十分准确的把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导语。可通过讲与本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可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例如,初一思想政治课中“心理素质”一课,上课时老师拎着一只蛋糕走进教室,告诉同学们:“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同学们吃蛋糕。”接着把蛋糕切成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会使学生渴望不断探索,产生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一、设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可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老师的舞台,同时也是师生互动的平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明白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一、巧设悬念,激发热情好的悬念,能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化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可以触发情感的环境,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增强思维能力,并使思维富有创造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哪些情境呢?下面就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环节谈一点自己的见解。一、创设悬念情境创设悬念是激发参与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良好的参与兴趣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意为学生创造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一上课,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位爷爷今年刚过完…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事成的一半”。如何一上数学课,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绪,使学生愿学、乐学,是广大青年教师十分关心的一个课题。一节课的开头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接触到的一些比较好的数学课的开头,简介如下: 1、悬念开头法。德州孙桂英老师讲《年、月、日》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知道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有个“猜猜看”。今天我也让同学们猜猜“小华爷爷过生日”的奥秘:“小华全家给她爷爷过生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