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解的概念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化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第二层意思是均匀分散在水中;第三层意思是如果水份不减少,食盐和灰锰氧就不会自己沉降出来。 把食盐和灰锰氧放入水中不见了,第一层意思显而易见。 第二层意思是让学生观察食盐和灰锰氧溶液,但少参照物,学生难以得出“均匀”的概念,将搅拌好的鸡蛋放入水杯中,这时蛋花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悬在水中,让学生与食盐和灰锰氧溶液对比效果十分好。 第三层意思书中叙述的实验过程时间过长,显得不直观,我把它作  相似文献   

2.
初教“溶解”,我按教材的设计及教参书的建议进行教学,把食盐、高锰酸钾、砂分别放入水中,用小律搅动,让学生观察对比实验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食盐和高锰酸钾分散到水中去了,砂没有。但学生把白糖、碎石子、粘土、纯碱、石膏、小苏打、面粉等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搅动,进行观察后,却总是把“粘土”、“面粉”诸填在“溶解的物质”表格中。这说明学生对“溶解”没有真正理解。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通过分析学生实验情况,问题出在观察不细,对知识要点把握不准。实验中学生把食盐、高锰酸钾和砂分别放入水中,搅动后,食盐和…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时,我事先将食盐、沙和面粉等材料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做食盐和沙放入水中的实验,以巩固对溶解的认识。学生开始实验后,我发现很多小组提前把面粉放人了水中,而把食盐和沙与水的混合物放置在一边,没能进行很好的观察,倒是不停地把面粉放入水中进行搅拌,桌面上到处可见面粉。可见这个实验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准备:食盐、小勺、筷子、烧杯、水 教学过程 一、食盐能无限溶解吗师:(出示一杯清水,把一小勺盐倒入杯中并搅拌)大家猜猜我用筷子搅拌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盐会溶解。师:(再往杯中倒入一小勺盐并搅拌)那再放入这勺盐搅拌后有什么现象?生:盐又溶解了。师:那老师不停地往里面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鹏飞 《科学课》2008,(6):56-57
在教学《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时,我事先将食盐、沙和面粉等材料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做食盐和沙放入水中的实验,以巩固对溶解的认识。学生开始实验后,我发现很多小组提前把面粉放入了水中,而把食盐  相似文献   

6.
【片断】师:(出示一块方糖)这是一块方糖,怎样使它快速地溶解在水中?生:可以将糖切碎放入水中。生:还可以用小棒搅拌。生:可以将切碎的方糖放入热水中再搅拌。(教师板书:搅拌、加热、切碎、……。)[评:问题的切入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迅速引入了探究的主题。]师:这些方法真的能加快溶解吗(分别指着“搅拌”、“加热”、“切碎”设问)?怎样让别人相信呢?生:我们来做给他看。师:你们准备怎么做呢?生:……生:我们可以分开做,先做搅拌加快溶解的,再做加热加快溶解的,最后做切碎加快溶解的。师:这个想法好,可以把几个问题逐个击破。由于一节…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各自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作出解释,对于他的建立相应的“溶解”、“不溶解”的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充分描叙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和自己的想象,共同研究讨论。 在观察比较了砂子和食盐在水中的现象后,学生一般会说砂子在水中“化不了”,食盐在水里“化了”或“不见了”,也有的学生因看了书或其他原因,可能会说砂子“没有溶解”,食盐“溶解了”等。无论怎样说,教师都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讲清“化了”  相似文献   

8.
师:我带了点东西(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大家认识吗?生:玻璃,跳跳球,石子,泡沫,乒乓球。生:还有木块和食盐。师:这不是食盐,是白糖。生:还有玻璃缸,缸里有水。师:太棒了,哪些属于固体?生:有玻璃,有石头,好像只有水不是固体。师:那水属于——?生:液体。师: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生: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浮起来。生:白糖会“融化”。师:“融化”?有个同学有意见,请你说说。生:是溶解。师:为什么不可以说“融化”?生:融化后还可以看见,冰融化了变成水,水还可以看见。生:还有巧克力也可以融化。师:太棒了,白糖放入水里,会怎样…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包盐来到课堂(教师边说边出示手中的食盐),如果老师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测。)生:盐会溶解在水中。生:我同意这个同学的说法,平时妈妈炒菜的时候,我看到把盐一放到菜里面再加点水,盐一下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0.
“溶解”概念的建立,要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进而通过想像,归纳形成“溶解”概念,又通过运用概念进行识别,加深学生对溶解概念的掌握。 在准备好了实验仪器(烧杯、搅拌棒、水槽等)和分组实验材料(食盐、高锰酸钾、砂子、白糖、碎石子、粘土、纯碱、小苏打、面粉等物)之后,我先抓了一小撮食盐,对学生说:“如果我把这一小撮食盐投入盛满水的烧杯里,然后用搅棒搅动,大家猜猜杯子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就在学生猜测考虑的同时,我把食盐投入水杯然后搅动,学生们看到投入杯中的颗粒状的盐不见了,这时又问学生:“杯子里这时有没有食盐?”有的回答“没有。”有的回答“有。”我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回答“没有”的理由是:因为食盐在杯中不见了,我用搅棒蘸了一点杯中的水让学生尝尝,学生回答道:“水是咸的,证明水里有盐。”我  相似文献   

11.
一、设疑导入 师:(演示)把一勺食盐倒在水中,搅拌几下会怎样? 生:食盐溶解了。 师:(演示)再加一勺食盐再搅拌几下,又会怎样? 生:食盐又溶解了。 师:再给它加三勺食盐再搅拌几下又会怎样? 生:食盐还会溶解。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2007,(11)
一、设疑导入师:(演示)把一勺食盐倒在水中,搅拌几下会怎样'生:食盐溶解了。师:(演示)再加一勺食盐再搅拌几下,又会怎样'生:食盐又溶解了。  相似文献   

13.
给硬币洗澡     
每天用来用去的硬币,很容易出现锈迹或污点,你能帮这些硬币洗澡,去除污迹吗?教你一个小窍门:在一个杯子里倒入半杯水,再放入适量的食盐,用筷子搅拌一下,让食盐完全溶解;然后再准备一点食醋。首先把一枚脏硬币放在一个小碟里,然后把盐溶液滴  相似文献   

14.
《自然》第二册《水能溶解别的物体》一课中的两个实验改进如下:其一:课文第四自然段,其意思是让学生通过对灰锰氧放进水中的观察,得出灰锰氧放入水中是均匀分散的结论。学生在解释这一现象时会说:水变红了;灰锰氧溶化了。但总答不上均匀分散这几个字。其原因是缺少比较参照物。我在教学之中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我用搅拌好的鸡蛋放入水中(有沉,有浮,有的悬在水中)与灰锰氧溶液对比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很容易得出“灰锰氧溶液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六年制四年级自然第二册《水能溶解别的物体》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溶解”与“不溶解”的概念,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分组实验感知现象 1.先将一匙较粗的沙子(沙子必须掏尽泥土)放入有半杯水的烧杯内,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几下静置。一会儿看到沙子逐渐沉到杯底,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沙子在水中沉降出来了。 2.将一匙盐放入盛有半杯水(最好是温水)的烧杯内。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盐粒慢慢降入杯底,与此同时颗粒渐渐变小。接着用玻璃棒搅拌几下,只见盐粒随水在旋转中越来越小,最后逐渐消失在水中。使学生直观地观察盐在水中“化掉”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实验1、2发现,食盐在水中会“化掉”,沙子在水中会“沉淀”。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包盐来到课堂(教师边说边出示手中的食盐),如果老师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测。) 生:盐会溶解在水中。  相似文献   

17.
(一)课堂实验演示作文———“会跳舞的鸡蛋”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同学们 ,你们见过鸡蛋跳舞吗?老师有办法能让鸡蛋跳舞 ,想看吗?注意仔细地观察。二、开始实验 ,明示现象。1 在一只烧杯中倒入半杯水 ,指名一位学生将一只鸡蛋轻轻地放入烧杯中。鸡蛋沉入了杯底。2 事实证明 ,鸡蛋在水中是沉下去的。(板书 :水中鸡蛋下沉)但如果老师在水中放入一些盐 ,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3 将烧杯中的鸡蛋拿出。在烧杯中放入一些盐 ,搅拌至盐溶解 ,并达到一定浓度。4 再叫一位学生上台 ,将鸡蛋轻轻放入盐水中 ,鸡蛋不再下沉 ,而是上下左右摆…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科学课《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事先准备了橡皮泥、鸡蛋、塑料尺、马铃薯、易拉罐皮等材料,让学生自己解决“怎样使它们浮在水面上”。选择塑料尺是因为在以前的课上,我发现塑料尺竖着放、侧着放会沉入水中,如果轻轻地平着放则可以浮在水面上。课上,我出示塑料尺,问:“把它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争论不休,有的说沉、有的说浮,这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没吭声,拿着塑料尺竖着放入水中,塑料尺沉下去了,接着我让学生自由研究: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塑料尺浮起来。学…  相似文献   

19.
我们如何针对问题,结合科学探究各个阶段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和求证能力呢?一、在假说活动中培养科学假说是对观察现象的一个假定性的解释或是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一个推测性回答,必定要有验证活动紧随其后。假说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说出对结果的猜想,更需要学生说清“如果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说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如《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学生先针对“面粉放在水中溶解吗?怎么证明?“”出现什么情况才能说明它是溶解或是不溶解呢?”展开假说,再进行实验,在汇报中出现了精彩的一幕: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你看,杯底没有面粉了,杯子里的…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将多种材料在水中“混合”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或几种物体与其他物体混合在一起,例如冲糖水、炒菜等。物体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混合后的物体还能分离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食盐、高锰酸钾、铁粉、锯末、沙等物体,同学们也带来了自己想研究的物体。把这些物体分别放入水中,用小棒搅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把你们预测的结果记录在“预计的现象”一栏里。犤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他们可以根据这些积累对问题进行猜想和预测。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一致,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体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