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对教师自我效能感之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感(serf-efficac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人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在其自主系统中起主要作用,自我效能感就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它影响着个体行为的发生及其发展水平。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影响着个人表现的品质;决定着个体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着人们在处理问题时的思想方法和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对教师自我效能感之冲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人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在其自主系统中起主要作用,自我效能感就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它影响着个体行为的发生及其发展水平。[1]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影响着个人表现的品质;决定着个体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着人们在处理问题时的思想方法和情绪反应。[1]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对其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以及对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影响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它是形成教育信念、产生教育行为的基础。在…  相似文献   

3.
自我效能感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的。根据他的解释,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行为的持久性、情感反应模式和思维模式。?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学习中同样会发生作用。一般认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首先,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的设定。  相似文献   

4.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着人们对行为的选择,通过思维模式、情感反应影响人们新的形为的习得。刚入高校的学生,听说能力匮乏,学习目标模糊,个体之间差异明显,培养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大一学生渡过心理适应期,为完成今后的学习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恰当的目标任务、鼓励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评价机制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姜宁 《林区教学》2008,(6):42-43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能力与影响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它关系着教师身心健康、专业承诺、工作动机和教育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但是,当今社会的诸多因素影响着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并就如何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出了可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董颖红  刘丹 《中学教育》2019,16(3):94-100
同胞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同胞关系问卷、自尊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197名仅有一个兄弟姐妹的非独生子女进行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同胞关系对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出生顺序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同胞关系、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头胎比二胎感受到的同胞冲突更多;同胞亲密关系与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同胞冲突关系仅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同胞亲密而非冲突关系能够显著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胞亲密关系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应仅限于头胎。  相似文献   

7.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把握与感受。它不仅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决定着人们行为活动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方式,影响着人际交往以及对自我人格的构建。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感受。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应付环境中的各种挑战或事物总体上的自信心。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功能是,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影响活动时的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涯自我效能是一种主体能动性因素,影响个体生涯目标的确立、职业选择、生涯行为的坚持性和生涯绩效等。生涯自我效能对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影响深远。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涯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帮助个体提高其生涯自我效能感,文章概括了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和作用模式,并根据该模型提出了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提高个体生涯自我效能感的措施和途径,这将有助于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推理法对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进行综述与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是当前运动心理学研究重点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锻炼行为的目标选择、动机水平、成败归因,绩效结果以及情感反应.长期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研究认为: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性和可行性方面的探讨,而应注重实践方面的运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及运动情境动机的关系,对996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行为与运动情境动机及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相互之问具有较强的预测度,运动动机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运动行为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2.
班杜拉(1986)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判断。它对个体的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以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为基础,从专业的角度,对不同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明显的专业差异,并且与成绩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行为能力自信程度的判断,其高低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针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调研,有助于教师对网络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更好的认识。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同时提出了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着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通过憋气教学实验、蛙泳腿动作教学实验和完整动作练习教学实验得出:在8-14岁的少儿游泳教学中,合理地应用自我效能感,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15.
孙丽媛 《考试周刊》2010,(6):201-201
1977年Bandura首次提出自我效能理论(Serf—efficacy Theory),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释了人类认知和行为间的关系。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人们对组织和实施要达到指定操作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判断称之为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的结果就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本文就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其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于自我能力的知觉和判断,它是班杜拉(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可以影响个体的具体行为。在教育领域,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形成及整个教育事业都有重大影响。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教师自我经验、社会环境、学校管理及人际关系、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一是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加强教师专业化;二是改善校园人际关系,新、老教师共同提高自我效能感;三是增强教师反思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四是对“准教师”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五是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2008,(5):4-4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组织和执行某个目标活动所达到的水平或从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但实际上,这种能力是一种潜在的主观因素而不是一个确定值。所以,对个体的行为等机能活动产生影响的,不是这种能力本身,而是主体对它的感受,即自我效能感。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正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专业承诺、工作动机和教育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专业化的形成及整个教育事业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1977年提出的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按照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个体会对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过程进行解释和评价。已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不是行为的惟一决定因素,它们同个体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和结果的预期一起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预测。具有相同知识和能力的人,其表现不一定相同,主要原因就在于个体内部对能力的不同判断和感知在调节着知识与行为的关系,由此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  相似文献   

19.
狄敏  刘慧 《中国培训》2003,(5):19-20
一、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行为的成败经验,即个体过去的亲身经历。因为依靠自己的经验得到的关于自身的知识最可靠,所以它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则会导致自我效能感的降低。不断地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自我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会泛化到类似情景中去。2.替代性经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不仅会受到个体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间接经验的影响。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自我效能感会得到增强,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判断。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以及日后的成功。很多成人学生在写作方面自我效能感很低,本研究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实验,发现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效能感,并分析了影响写作效能感的形成性评价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