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论语>和<孟子>两部儒家经典为代表的鲁文化,与以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齐文化.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深刻影响.从人物形象看,才子佳人总是以孔孟之道为依归,心怀礼义而有所依违,最终合乎礼义地走向婚姻殿堂;从故事情节看,<论语>、<孟子>的内容多为才子佳人小说所取材或化用:这均显示出鲁文化影响的印迹.齐文化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内容和结构也多有影响,在某些作品中还有突出的显示,<梦中缘>就是其影响的一个极致.总的看来,齐鲁文化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是一个明显的文化现象,实际上也构成为才子佳人小说普遍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佳人”形象之审美观照——才子佳人小说系列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着重论述了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的形象 ,指出她们有着貌美、才美、情美、识美的特征 ,从而表现了一种不同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甚至“郎才女貌”的婚姻恋爱观。佳人形象所体现出的进步性 ,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婚姻观念发生裂变的前奏。  相似文献   

3.
试论张恨水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张恨水的生活追求中充满着才子佳人式的浪漫爱情婚姻理想.这一理想又因他所生活的时代与传统社会在时代精神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发展.作为一名通俗文学作家,张恨水的才子佳人理想自然地体现在他笔下的才子身上,同时也表现在他的才子佳人小说风格中.  相似文献   

4.
才子佳人小说是世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它大量、集中地产生于明末清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时之间十分兴盛,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究其出现的原因而言,明末清初大量存在的才子佳人小说与当时的社会思潮、中央政府的文化政策、文化传统,作家心态以及地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增才子九云记》是在韩国岭南大学中央图书馆汶波文库发现的一本"白话"汉文抄本小说,自20世纪90年代传至中国后,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作为晚清时期的一本才子佳人小说,它不仅有神话小说的离奇,而且有演义小说的激荡。尽管学术界评论其多有抄袭成分,但是它在叙事上还是力求创新的。而且突破了才子佳人小说专写男女恋情的叙事结构,融合了章回体小说的多种叙事方法。又通过以《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为主要参照物来进行探析,力图廓清这本见藏韩国的珍本小说的叙事艺术,定位其在小说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品花宝鉴》一向被人视为是部描写同性恋情的小说。可细加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借着僭越性别的大胆人物构设表现的仍是传统的情爱模式。他在有意无意问谑仿了两种传统的爱情故事类型:一类是才子佳人式的情意缠绵;一类是风尘女子对落魄书生的情义双全。透过这一矛盾复杂的写作姿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情爱”的认识与表达。  相似文献   

7.
《金云翘传》是明。清初的一部才,佳。小说,在明末清初的人情小说中应有一定的地位。本书故事大意是王翠翘和金重倾心相爱,无奈好事多磨。金重因事离京,而王家则大祸临头,王翠翘为了王家不至于家破人亡,自愿卖身牺牲自己而顾全大局。由此王翠翘踏上了那条漫长的屈辱苦难之路,受尽了磨难吃尽了苦头。像其他的才子佳人小说一样,王翠翘和金重及家人以大团圆的美满幸福的结局结尾。但它与其他同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有相异的地方,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虽然本书也是按照《金瓶梅》、《平山冷艳》、《玉娇梨》等书相同的命名方式,从书中…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市商/佳人”小说的出现,是迅速崛起的市商阶层对“才子佳人”话语霸权的挑战及对“风流佳话”领地的争夺。这一在爱情话语中的权力分享,透显出从中晚明以来商人对士/商“区隔”的跨越意向和对等级身份的突破趋势。如果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叠居奇程客得助》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那么由此再到《聊斋志异》的《黄英》,则呈现出一个由“区隔”的跨越到士/商之融构的发展过程。马生与黄英的“婚姻”,正隐喻着“士魂”与“商才”的互相吸纳与融合。由此而形成的商业伦理和商人精神,对当今市场伦理的建构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话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把下层市女至性至情的抗争行动中凸显出来的爱情心理作为描写重点,或在诗意般生活里反抗绝望,或在劳役式的苦恋中进行绝望的抗争。本文旨在通过对话本小说中璩秀秀和周胜仙的形象比较,探讨话本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局限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10.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虽有着古代小说中最常见的主题——才子佳人的爱情婚恋故事,但自有其精彩之处。作者将故事放在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框架下,并未将笔墨重点放在男女主人公争取爱情自主的讲述上。男权话语下的故事讲述,独特的角色设置,体现了"士"与"商"的微妙心态。才子佳人的完美结局,名利双收的钱青集中体现了文人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11.
琦君的小说,因《橘子红了》被翻拍成电视剧而引起读者注意。不同于她散文中温馨祥和的色调,她的小说,几乎都笼罩着哀愁。她在形式上借用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却往往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而形成这种悲剧结尾的深层原因,则根源于传统教育对她的影响以及作为女性知识分子的她对中国传统人伦结构的困惑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好逑传》是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被率先选译成西文,广泛流播于欧洲,成为西方了解东方绕不开的参考读物。本文考察了帕西的《好逑传》首译英文本,运用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对译者的改写策略进行分析,以期揭示中英文学早期接触的英译特色,对改写参与中国形象建构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13.
张恨水的小说文本中始终交织着新、旧两种意识和观念的冲突.这种)中突既体现在叙述模式的选择中,也体现在他为小说设置的人物具体环境及人物形象中.作为一个普通而有代表性的文本,<落霞孤鹜>用脱胎又超出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在年轻的革命者同两个底层少女恋爱的外衣下,讲述了一个现代的才子佳人故事.这些无不是其小说"新旧杂陈"的表现.究其原因,还在于张恨水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写作深受市场化的读者群体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有才子佳人的文学传统。元代的才子佳人剧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唐传奇中相关作品的加工和改编,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心理。通过分析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对唐传奇《离魂记》的改编,可以探究才子佳人文学从唐传奇到元杂剧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小说”在中西文化系统绵延发展千余年,各自形成了丰富内涵。作为历史范畴的概念是一种假定性认知方式,中国现代“小说”概念孕育甚早却诞生于清末民初中西“小说”系统的全面撞击对接中。巨大的时空错位使“误读”在所难免,重新检讨“小说”概念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时,商务印书馆出了一套《旧小说》。题为“旧小说”,应该是针对当时梁启超等人的“新小说”而言。这套书前面有选编者侯官吴曾祺庚戌十月(1910年)写于“沪上之涵芬楼”的“旧小说叙”,说是为了吸引入学古文而选编的。当时小说还不为人看重,吴先生在叙中说“世有讥余老不自逸而终日用心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人,大概都会慨叹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芜杂繁复和含混不清。尤其是目录学意义上那几乎包罗万象的“小说”与作为一种独立文学体裁的“小说”,它们的关系究竟如何,更是说不清楚。而澄清这些概念,却是我们着手研究古代小说的必要条件。 纵观诸史的“艺文志”、“经籍志”,细研古代学者的有关论述,熟读古代小说的序、跋等,经过反复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小说”自从作为琐屑之言、小家珍说出现以后,千  相似文献   

18.
D .H .劳伦斯的小说中充满了象征。在《儿子与情人》中 ,贯穿整部小说的意象是“花”。“花”暗示了小说中重要的 3个女主人公 ,暗示小说中事态的发展。对花的解读 ,即是对主人公的解读 ,对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忠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核心。忠义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的重要思想,但两部小说中的侧重点不同,《三国演义》侧重“义”,《水浒传》强调“忠”。“义”在《三国演义》和“忠”在《水浒传》中都具有复杂内涵,且两部小说中“忠”与“义”的思想倾向对形象塑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的作者自觉地使用了不同于金圣叹所言的“犯笔”,有别于其它中国古代小说的“灰线式三X体”,以及自己独创的“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对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也是“兰陵笑笑生”独创“金瓶梅”的一个特殊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