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民歌是中国优秀的民歌之一,在全国享有盛誉。由于近些年山西民歌新作品少,爱听、爱唱民歌的人数减少,山西民歌的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如何振兴和发展山西民歌,出路就在于创新。因此,要在抢救和保护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在保持民歌"内核"的前提下,开阔视野,大胆求新,将中国传统民歌的形式与现代音乐各种元素结合起来,把发展山西民歌的要求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结合起来,出新人、新作品,激活山西民歌的活力,让市场和百姓重新认识山西民歌,唱响山西民歌。  相似文献   

2.
"民歌新古典"是作曲家栾凯近些年一直在追求的一种全新的民族唱法的一种风格,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在国内首先提出了这样一种称法,本文从"民歌新古典"的四个特点以及与"中国风"作品的区别进行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使更多的声乐爱好者了解作曲家栾凯与他的"民歌新古典"。  相似文献   

3.
陕西北部的三边一带和关中地区的凤县、宝鸡县西部山区以及山西部分地区也有"花儿",这些民歌都是"花儿"文化圈向外扩散、渗透、传播到新的地区以后,经过与当地民歌长期互相融合才逐步成长起来的民歌形态,特殊的历史社会原因造就了这种民歌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坡、黄河汾水,独特的地域生活孕育了山西民间舞蹈艺术,在这片沃土之上有着优秀的山西民间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山西民间文化为背景,依托山西民歌这一媒介,演绎着山西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早期有山西省歌舞剧院推出的大型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民俗系列舞蹈《黄河一方土》,近年来,随着《一把酸枣》《唱享山西》《解放》等几部具有浓郁山西味道的音乐舞蹈作品上演,我们不仅看到了山西民间音乐舞蹈在形式上的创新,同时领略到山西民间歌舞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山西厚重的地域文化。结合山西民间舞蹈的表演、编创实践,笔者总结出山西民间舞蹈作品中情与境共同再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山西素有"民歌海洋"的美誉,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二人台小戏是流传于山西西北部、内蒙西部、陕西北部等地区的,具有"长腿艺术"之称。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集歌舞、说唱、扮戏、演艺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是蒙汉人民共同创造之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互融合的艺术结晶。经历"打坐腔"、"打玩意儿"、"风搅雪"、"打软包"到组建的业余剧团和专业剧团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二人台小戏得到了蓬勃的长足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当属马思聪,他开创了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一条新路,"马思聪模式",即"利用民歌进行创作"的新途。这也是继"司徒模式"后,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另一条路。而本文主要是从马思聪小提琴作品中所选取的民歌曲调进行分析,来探究马思聪创作中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7.
山西民歌是山西地方所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西民歌出现日益衰退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越来越强烈了,时代发展了,民族文化应该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各种优秀的音乐是发展民族音乐的舞台,我们应该跳出封闭的形式,汲取文化的优点,达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本文就山西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文化和山西晋南民歌的概念解释,使人们更加了解山西晋南民歌。文章中主要阐述了山西晋南民歌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形式,山西晋南民歌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文化变迁中对山西晋南民歌的发展展望,旨在促进山西晋南民歌的健康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民歌。  相似文献   

9.
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密切的与劳动人民联系在一起,直接表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使它在形式或者内容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演变后的民歌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新民歌"。这一词汇曾多次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发展史中被提及和运用,虽然,新民歌的内涵与传统的民歌息息相关,但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及不同的文化大背影下,却有着不同的时代理解和文化传承使命。其中传统民歌与中华民族的各种灿烂文化的结合成了"新民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民歌《茉莉花》是我国众多优秀民歌作品中的典范之作,它的传播与分布地区极为广泛。但在传唱过程中,由于地域环境、音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诸多《茉莉花》的"变体"形态,如山西、河北等不同形态的《茉莉花》。它们与江苏的《茉莉花》形成了一个主题相同的民歌"家庭",即在同宗下产生了嬗变。本文即围绕江苏《茉莉花》的基本形态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变体形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是民歌大省,千百年来,勤恳的山西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与心血,创造出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比如《走西口》《圪梁梁》《挑菜》《卖菜》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的表现形式也逐渐多样化,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等,山西民歌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也势必要做出改变,因此众多的艺术工作者们希望能够将这样一种具有纯朴地方风格的音乐形式更加国际化,邓映易就是这样一位为山西民歌做出突出贡献的音乐工作者。她是著名的歌唱家,也是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更是著名的译配大师,邓映易老师掌握了多国语言,拥有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素养,这也为她的译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她的译配作品包含了大量的山西民歌,为山西民歌能够走向国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山西民歌是山西地方所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西民歌出现日益衰退的现象.山西民歌走进大专师范音乐课堂将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歌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西民歌以符号形式呈现具有生命活动的意义与情感。山西民歌衬词中的符号功能以山西民歌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意义为依据,山西民歌衬词中符号的情感意义是在其认知功能和传播功能上体现的。本文从山西特殊的地域形态入手对山西民歌的符号功能以及山西民歌衬词中符号的情感意义出发,来解读山西民歌形态本源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郝烨萌 《科幻画报》2023,(3):279-280
本文以山西左权民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大数据背景,探讨了左权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通过对民歌的文化内涵、传统特色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能够为左权民歌的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播提供强大支持,从而为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探索了大数据与左权民歌传承的深度融合,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民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特色鲜明,但是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加快,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强力冲击,山西民歌生存的环境,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使得山西民歌面临消亡的危险和后继乏人的困境。新时期山西民歌的发展,应突出个性,彰显风格,在基础教育和传承人培养等方面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16.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中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属文化系统即精神文化范畴。通过繁昌民歌田野调查实践,对繁昌民歌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呈现的民歌进行详实梳理并例证了二者的密切关联。民歌记录历史、承接文化,映射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民俗文化则是民歌传承中重要"物"的载体。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民歌"活体传承体系",将开展民俗活动与传唱民歌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才是民歌康健"传承"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在钢琴作品创作中,许多国家都有运用民歌元素创作的作品成为经典。东亚各国的民歌同属东方音乐,又有各自的特点,文章选取由中国、日本、韩国三首著名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的分析,理解东亚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形式特征与差异,找寻具有东方特点的音乐语汇,论证东亚钢琴音乐中“民歌元素”的种类对世界钢琴音乐领域的填充和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南宁国际民歌节这一综合性节庆活动已举办多年,南宁国际民歌节在挖掘地方特色民歌,激起民歌创作热情;掀起"民歌新唱"的热情;使广西民歌走向世界,让世界民歌走进中国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艺术辐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民歌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彩的风貌,独特的文化属性,多元的文化功能,和极其深厚的作品积淀.中国这个国土广裹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极大.自古以来民族文化构成极度复杂的国度,其各时代与地域的民歌文化的形成、发展、交融与变迁促成了民歌独有的文化特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当今中国音乐界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山西民歌是山西悠久历史发展中保存、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本文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身心、人与社会4个方面,剖析山西民歌的和谐价值,以期揭示其对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