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玉武 《江西教育》2012,(12):14-16
<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难教、难学已成普遍现象,并出现了以人教版为代表的删减鲁迅作品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鲁迅作品的学习。当下亟待反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既能凸显鲁迅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能让现代中学生欣然接受鲁迅、阅读鲁迅。一、把脉,诊断当前课堂之弊端鲁迅小说中的庄与谐、散文中的情与趣、杂文中的理和智,是语文课中的重头戏。让中学生学习鲁迅作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奠基。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鲁迅作品“难教、难学”已成普遍现象,目前教材又对其进行了删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2011年6月,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选了《鲁迅全集·华盖集》中的《捧与挖》一文。三个小题,难倒了不少考生。给学习任务重新定位,去除主题的政治化等,也许会让现代中学生欣然接受鲁迅作品,并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3.
张玉武 《辽宁教育》2012,(11):93-94
中学语文教学,鲁迅作品"难教、难学"已成普遍现象,目前教材又对其进行了删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2011年6月,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选了《鲁迅全集.华盖集》中的《捧与挖》一文。三个小题,难倒了不少考生。给学习任务重新定位,去除主题的政治化等,也许会让现代中学生欣然接受鲁迅作品,并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是传播鲁迅作品、发扬鲁迅精神的重要媒介。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鲁迅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鲁迅作品是中学生了解鲁迅的重要渠道。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让学生汲取鲁迅作品营养的重大使命。通过对统编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选编情况梳理和分析,从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和教材选文标准,这两方面来分析中学语文新教材处理鲁迅作品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对鲁迅作品的施教思考,以期为一线语文教育者提供教学参考之资。  相似文献   

5.
李燕花 《学苑教育》2012,(21):77-77
鲁迅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堪称经典,能让读者回味无穷、百读不厌,经得起时间考验。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十分丰富,学习鲁迅作品,有利于中学生阅读、反思,有利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艺术品味的培养。但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提起鲁迅作品的解读和教学,大家普遍的认识就是,鲁迅的作品难教、难学。当前有几句流传很广...  相似文献   

6.
鲁迅已经成为雅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在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一种有关鲁迅作品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致力于鲁迅研究和中学语文教育界的互融互通。2009年有关鲁迅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关于大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本文注重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品的经典意义,在近一个世纪中经历了反封建性、革命性、启蒙性的变化。从1990年代开始,鲁迅研究的意识形态功能不复存在,"鲁迅"遭遇了寂寞。这一动向反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是依据新课标对鲁迅作品的选目作了调整,总体上减少了鲁迅作品的数量,特别删除了涉及对传统文化批判的篇目。这一变化提醒我们要重新思考鲁迅作品的经典性。中学语文教学对鲁迅作品的讲解要淡化其与时事政治的关系,专注于发掘其更为内在、更具有久远价值的文化意义;可以把鲁迅作品的讲解与提高民族素质、抵制粗俗文化的目标结合起来;要把鲁迅当作一个人来认识,让中学生透过其内心世界去感受其品质;要对鲁迅及其作品采取一种历史的辩证的观点,适当向学生展示不同阐释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鲁迅作品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但实际上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教甚至无法教,很多中学生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懂甚至无法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用研究性学习来解决目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难题,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充分遵循新课程基本理论和阅读教学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数量较多,对青少年影响很大。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对鲁迅作品教学存在解读的概念化、模式化现象,导致中学生对阅读鲁迅作品兴趣不高。在美国,鲁迅作品也作为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为此,本文对中美两国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差异作了比较,并对改进我国鲁迅作品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品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题。阐述了鲁迅作品教学对当代中学生的意义,提出了"把鲁迅作品当作人生的形象的教科书"和"引导学生认识真实而丰富的鲁迅"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数量较多,对青少年影响很大。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对鲁迅作品教学存在解读的概念化、模式化现象,导致中学生对阅读鲁迅作品兴趣不高。在美国,鲁迅作品也作为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但美国鲁迅作品在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运用和练习的设计等方面与我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鲁迅作品教学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毋庸置疑,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作为一种文化经典,鲁迅作品对青少年的成长,以至新文化的传递都有着重大的意义。问题是,今天的中学生跟鲁迅之间存在一定的隔膜,这是一个严峻的也必须正视的现实。作为认识鲁迅的主要载体——鲁迅作品,担负着引导青少年学习鲁迅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为中国文学历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所倡导的文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很多作品也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在中学生人格完善与精神塑造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要求中学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鲁迅作品本身,挖掘其中蕴藏的教育价值,同时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带领作用,帮助中学生认识和感受到鲁迅作品的精华和思想内涵,在收获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与品德也能够得到完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为语言大师,其作品的语言是典范的。但鲁迅的时代毕竟过去了六十多年,语言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有必要用今天语言规范化的要求对鲁迅作品中的有关用语作一些规范。这对于当今学习鲁迅作品的中学生来说,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情。规范鲁迅作品中有关用语的使用情况,依笔者之见,该从如下三方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育政治化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是一个标志。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删减引发了很多议论,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不赞成,认为鲁迅是民族魂,去鲁迅化必须停止;二是认可或理解,认为鲁迅及其作品被附加上了太多政治内涵,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真正澄清,加之考虑到中学生接受能力和语文教学规律,适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删减鲁迅作品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必要的。人们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删减之所以有很大分歧,背后的原因是鲁迅的被赋魅与祛魅。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品在教学中一直面临着许多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所以探索一条鲁迅作品有效教学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一是找准沟通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多元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三是加强课外阅读,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四是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鲁迅语言的巧妙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品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在鲁迅作品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大误区。本文主要从鲁迅作品的价值、鲁迅作品教学的困境、如何正确认识鲁迅作品、鲁迅作品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等方面概述了鲁迅作品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品思想内涵深邃,艺术风格独特,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作为典范文章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然而,对当代中学生的抽样调查却发现,部分学生对鲁迅作品有相当的抵触情绪,其原因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本文从对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入手,分析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学习鲁迅作品对青少年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不少学生却对鲁迅作品心存畏惧,无法体悟鲁迅所写的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所以必须突破他们对鲁迅的固定看法,将鲁迅"拉下神坛",让学生了解鲁迅和他的作品,不再害怕鲁迅。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我国近代文坛的文学巨匠,其作品影响了整整几代人。鲁迅作品的教学研究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的重中之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深入研读鲁迅作品的同时,探究在课堂中教学鲁迅作品的方法,让鲁迅作品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让鲁迅精神在学生心灵中生长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