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科技风》2020,(1)
本文通过参考近年来关于煤热解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热解温度、升温速率、热解压力、热解气氛和气体停留时间这些热解条件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以期通过综合调控这些热解条件,为未来煤热解工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碳基固体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实验研究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木屑和中低价煤为原料进行共热解实验,通过比较研究设计适宜的实验方案,探究将热解半焦、热解油和热解气产率准确测定的方法,探讨了热解油的适宜的分析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艳 《科技风》2011,(2):274
炼焦是煤在隔绝空气环境下的热分解过程,它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煤的热分解机理和配合煤在加热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对合理利用炼焦煤资源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煤的热解原理为指导,分析了煤的热解过程,解焦的粘结机理和收缩机理。  相似文献   

4.
中科院提出的"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旨在研发以热解为先导的低阶煤高效分级综合利用技术及其示范应用。解决热解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战略先导专项顺利实施的关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虽在煤热解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未实现商业化运行,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未得到突破。因此,明确煤热解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实现其示范与应用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分析低阶煤的化学结构出发,剖析了热解需要突破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并介绍了中科院所提出的热解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热解装置对印尼高硫褐煤进行热解,热解温度250~650%,氮气流量0.1L/min和保温时间为30min,主要研究热处理对磁选脱除煤中有机硫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对低阶褐煤进行热处理是十分必要;250-350℃及650-750℃时有机硫含量明显降低,热处理能降低煤中部分有机硫,但磁选不能脱除煤中有机硫。  相似文献   

6.
从煤加氢热解焦油形成的机理出发,论述了提高热解焦油产量的3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高、低挥发分煤种的热解特性、焦炭还原特性分析,研究了高低挥发分煤种燃烧各个过程的特性及其对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的适应性,对低挥发分煤应用空气分级燃烧低NOx技术效果不理想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会遗留一定的煤炭,这些遗煤大多数留在了采空区里,当采空区存在漏风时,遗煤便会在低温条件下缓慢的氧化,氧化达到一定条件时便会引起煤的自燃。影响煤在低温条件下氧化性质的因素有许多,既包括煤炭的自身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同时也包括采空区漏风情况,采空区遗煤量等外部因素。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氧化气体产物,而这些气体中有些可以作为指标气体,对这些指标气体进行理论分析,可有效的预报煤炭的自燃发火。本文通过对某煤矿7128工作面煤层的煤样进行低温氧化实验,得出低温氧化气体产物特征及变化规律,从而分析出该煤层的氧化规律,选择可靠的指标气体,预防采空区遗煤再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以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依托的煤热解产生煤气的技术;提出了一种结合热电联产项目的多联产技术方案,并对该多联产方案的节能减排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热解技术是生物质转化的重要技术之一。生物质热解过程十分复杂,其转换过程会受到热解条件和生物质本身物化特性影响。因此,研究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对于深入理解生物质的热解机理、生物质热解工艺开发、工艺参数选择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比了不同生物质热解动力学模型和热解反应途径,对各自模型优缺点进行了总结。该工作为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研究中,动力学模型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探明煤炭储量中一半以上为低阶煤,但目前其利用方式(直接燃烧或气化)效率低、污染物和碳排放量大。为此,中科院依据低阶煤的组成与结构特征,提出了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的解决方案,即以高效热解为先导,提取煤中业已存在的油气资源,剩余半焦燃烧发电、或经气化定向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学品。形成了"热解-油气提质-半焦燃烧-发电"、"热解-气化-合成"和"热解-气化-费托合成-油品共处理"三条技术路线。计划经过5—10年的努力,突破10项以上关键示范技术,形成适合我国资源特征的高能效、低污染、低排放和高值化的低阶煤综合利用技术体系,使系统能效提高5—8个百分点,硫、硝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CO2捕获成本降低30%—40%,以推动我国煤电和煤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Scientists from the CAS 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 (IPP) completed in early November, 2004, a 2-megawatt experimental facility for acetylene production by coal plasma pyrolysis.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largest installation of the kind in the world confirms a new method for the large-scale industrialization of acetylen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裂解气质联用仪对桑枝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原料的热解产物分布为:主要成分为含氧有机物,鉴定出12种物质。有二氧化碳、醛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分别占桑枝杆总量的11.52%、17.97%、20.21%、13.57%、19.07%。根据桑枝红外光谱图分析,结合桑枝热解产物有机结构,进行了裂解过程物料结构变化分析。研究为生物质能源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煤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针对在煤质检测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着重从人力资源、煤炭采制化等方面总结出几条管理经验,进而提高煤质检测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整个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煤炭开采综合效益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国浩  卢晓庆 《资源科学》2011,33(10):1924-1931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及开采的概括,分析得出影响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具有应用价值的煤炭开采综合效益模型。运用DPSv7.5.5软件,结合焦作市住村矿相关数据,计算出各年份该矿的实际综合效益,并对影响煤炭资源开采回采率的要素对回采率的影响程度进行确定,得出相关要素的最优组合。为今后煤矿企业的科学开采提供参考。对于煤炭资源开采综合效益的提高,合理的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实现煤炭资源开采综合效益最大化,其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式生物质能源技术对原料种类适应性强,项目规模灵活、可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在小规模下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更易于商业化发展,符合生物质资源特点和我国国情。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生物燃气两方面,关键技术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及燃烧、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生物质气化热解及燃气利用等。我国分布式生物质能源技术目前主要处于进行技术完善和应用示范阶段,预计到2030年前大部分关键技术将基本成熟,具备产业化的条件。我国分布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传统燃煤燃气替代、城镇/农村清洁生活能源供应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重点是服务节能减排战略,利用生物质实现部分替代工业燃料,减少燃煤/燃油带来的污染,同时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目前制约分布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是经济性和可靠性,国家应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方面增加投入,将生物质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为成本效益,推动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满芝  王锐  周梅华  张静 《资源科学》2011,33(9):1641-1649
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与煤炭消费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变量问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且各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影响高于其它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单位GRP能耗水平等因素对煤炭消费的影响大于其它地区;从短期波动看,东部地区各因素波动对煤炭消费量波动的影响要高于其它地区,不过产业结构波动对煤炭消费波动的影响西部要高于东部地区,从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看,中部地区要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因此,国家和各地区在制定经济政策和煤炭政策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把握煤炭需求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关系,促进能源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按煤炭城市划分的原则,在构建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利用SOFM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分地县两种类型对中国煤炭城市进行了进一步的系统分类;采用GPCA全局主成分方法,分别对其总体和组别的经济运行轨迹进行了动态描述。研究结果表明:①分类显示地县两类煤炭城市随着组数的升高,其职能表现为煤炭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而规模扩展和区位分布则表现出明显差异;②全局主成分分析表明地级煤炭城市发展与其经济支撑能力、基础设施以及城市规模、城市环境更为相关,而县级煤炭城市发展与其职能、经济支撑能力和规模的联系更为密切,但城市规模扩张和经济支撑能力提高都是两类煤炭城市发展的关键;③两类煤炭城市的总体经济运行态势和及其内部各组的经济运行水平劣化顺序也存在差异,反映出它们的经济运行能力变化随着职能、规模和区位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李钢  陈勇  韩明爽 《中国科技信息》2011,(18):38+42-38,42
本文主要针对煤炭露天存放所带来区域小环境的污染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主要污染物质煤尘产生的机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期望对露天贮煤场的环保工作能够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