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新闻职业是一种神圣光荣的职业,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十分重要。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我们形成了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在理论方面提出"新闻专业主义"的主张,并且试图通过实践获得新闻事业的独立性.但是,这个主张在一开始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症状,直接的原因是中国大陆新闻事业从纯粹的国家事业、党的事业转向市场经营,市场的利益原则不仅使新闻事业弱化了党报、国家机关报的性质,也在弱化新闻的职业性质.另外,全球化、文化生产模式迎来的新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市场空前活跃,人们有了自主择业的机会和选取职业的权力,不少新闻单位上通过公开招聘录用了大量热爱新闻事业的人才;这种人才大流动使很多人各得其所,给他们施展才华和抱负创造了用武之地,这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成果。 然而,从近些年来新闻单位进行的双向选择情况看,选择动机是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职业精神是从业者忠实履行事业宗旨的职责表现;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工作者忠实履行新闻事业宗旨的职责表现。那么,就我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个表现应是:实事求是,据实而书,为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不懈进取。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实际上就是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新闻工作者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与社会、国家、人民联系起来,挥洒自己的汗水,虽然工作是繁重的,也是充满挑战的,但也能收获沉甸甸的愉悦和满足。刚过世不过两年、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  相似文献   

5.
通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夫妇不幸殉职的事件,让我联想到伊拉克战争、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和焦点访淡中的中国新闻记者,使我对新闻工作的职业位置、价值取向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新闻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我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过去认为新闻工作是社会性工作,最  相似文献   

6.
回顾10多年来为新闻媒体写稿的风雨历程,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党的新闻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一项实实在在“塑造人”的神圣职业,只要你无怨无悔地为之奋斗付出,就会成为一名永远受欢迎的人。悠悠写作情,漫漫爬格路。每天,我浑身总有一股用不完的活力,这一切将成为自己终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钱钟书说过:“一切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眼下,虽说基层通讯员的工作环境比较差,经济上也不富裕,但我觉得每天采访写作十分充实。每当自己在《新闻爱好者》的鼓励下完成一次宣传任务,或是采写出一篇有分量的稿件时,内心便会产生一份成就感。我爱…  相似文献   

7.
现代出版敬业精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业是人的职业态度,也是支配人的职业活动的思想观念。成就任何一种事业,都要有一种敬业精神,没有敬业精神是不能办成一桩事情的。做出版尤其需要有敬业精神。敬业既是出版的最基本的素质,是职业的道德准则,也是做好出版工作的法宝。明末清初的著名刻书家陶湘说过:“非敬无以举事之体,非恒无以集事之成,吾生平于刻书,略有成就者,赖此二字之力耳。”江泽民在人民日报社视察时讲话,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仍要坚持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他说到的优良传统的第一条就是“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新闻出版是一家,这番话也是对出版行业说的.  相似文献   

8.
王苏娅 《记者摇篮》2012,(12):29-30
新闻事业是一项为他人、为社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崇高事业。作为新闻从业者的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深刻的辨析能力,更要遵守严格的道德规范,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首先,记者必须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职业是体现一个人自身价值的重要平台。爱岗敬业  相似文献   

9.
职业精神.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所体现的思想情操和精神境界。它集中反映着新闻工作者对职业责任、职业使命、职业观念的认知与认同。直接体现着新闻工作者对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要求的坚持与坚守。大力弘扬军事新闻人的职业精神。是对我军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是对我军新闻事业实践发展的现实回应。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军新闻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闻工作者是指新闻机构编辑部从事业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如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新闻纪录影片)编导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人们习惯地统称为新闻记者。如果从广义上说,一切服务于新闻传播事业的人都是新闻工作者,包括广大城乡通讯员以及新闻事业的支持机构——经营管理部门、新闻教学部门和新闻研究部门。我国一般指新闻机构的专业人员。目前全国拥有专业的新闻工作者410万人,这是我国新闻传播业的骨干力量,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力军。新闻工作者被人们誉为“社会  相似文献   

11.
大力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界正在广泛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全面理解、把握和实践这一精神,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新闻队伍的能力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闻职业精神.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品格,是长期新闻实践的产物。特别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创立以来,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创造了永载史册的辉煌,形成了许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新闻职业精神注入了崭新内容.使之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新闻事业的历史就是弘扬新闻职业精神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党的新闻事业,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新闻单位如何根据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新闻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切实加强从业人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笔者从浙江省台州日报社党委近年来开展员工思想教育的工作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它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行社会调控和舆论引导的职业。在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担负着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服务社会与公众的光荣任务,其社会地位更加重要,社会使命更加繁重。一个新闻职业人必须时时以满足社会与公众的新闻及各种信息需要,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必须具有新闻职业精神和道德修养。新闻档案是新闻工作实践的真实记录。它客观地记录了我国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1985年9月12日上午,新华社的几位同志去广东省人民医院看望病危中的华山同志。他语重心长地就当前新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谈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意见。华山说:“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分布在全国各个角落,成为四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但依我看,我们的新闻单位评说别人多,检查自己少。现在有些搞新闻研究的同志好象不懂得中国是先有革命实践,后有共产党,再出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我们这一代人算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是《新疆经济报》记者巴立从事新闻工作的第14个年头。新闻事业是一个永无休止地催促人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事业。巴立努力跋涉在新闻事业的道路上。她善于学习,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了心灵  相似文献   

16.
新闻工作是一项神圣的、需要从业倾注持久热情和激情的事业。评价一个新闻从业是否具备最优秀的职业素质品质,除了看他的业绩、职业道德等外,最重要的是看他能否对新闻事业始终保持热情和激情,不为任何利益所惑,不被任何困难击退,终生为之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上有着许多这样的编辑和记者:平时,默默无闻,不显光彩,当他们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却能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新闻战士的本色。云南日报理论部编辑王洁文就是这样一个同志。有的同志说:新闻工作者需要有点“殉道”精神。在新闻工作岗位上,成年累月处于紧张状态,需要的是任劳任怨、顶风冒雨、顽强不息的劳动。许多记者、编辑所以能够忘我地拚命工作着,也可以说具有一种“殉道”精神。这个“道”,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是对人民事业的无限热忱,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忠诚党的新闻事业,为党的新闻事业献  相似文献   

18.
当务之急 工人日报社社长 瞿祖赓 世纪之交的钟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那便是努力培养好跨世纪人才,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新闻工作是一个年轻的职业,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不管哪一个新闻单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既是当前新闻战线的主力军,更是未来世纪新闻事业的希望所在。但是,也毋庸讳言,他们还不大成熟,还缺少锤炼。特别是有些人喜欢当“草上飞”、  相似文献   

19.
艾涓 《今传媒》2014,(12):1-3
印度哲学家泰戈尔说:"新闻起先象一团闷住的火,后来突然燃烧起来,成为熊熊烈火,无法把它扑灭"。对于一个怀揣着新闻理想与追求,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乐于奉献的新闻人来说,只要有梦想、有坚守,新闻之火终究会越烧越旺。有人说:新闻工作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对这一份事业的热情。对于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武鸿鸣教授来说,正是由于他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给予这份事业无限热情,在传媒界打拼了近三十年。他以二十多年的新闻实践工作经验、六年多的新闻教育工作经历实现了传媒业界和学界智慧的完美融合,从理念和实践上,探讨、揭示和展望未来媒体发展的方向及规律;立足当今传媒特点,研究传媒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力求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新闻人才。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武院长以增强学校的学术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己任,牢牢坚守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及师者的职责,以他的新闻思维和学术智慧耕耘在新闻教育事业上......近期我刊记者有幸采访了武鸿鸣院长。  相似文献   

20.
胡耀邦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是一篇重要的新闻工作文献,为新时期的我国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也迅速繁荣起来。人民群众对新闻事业的关心和要求,越来越大。这首先突出地表现在农村,过去农民很少看报,不大关心报上所说的事情。现在农民不仅自己掏钱订报,有的还订了许多种报纸。许多省的农民报,一发就是几十万份,甚至一二百万份。现在我国报刊的发行量,每年以百分之二十几的速度在递增。仅以通过邮局发行的报纸数统计,全国平均七个多人就有一份报纸,广播电视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一九七九年以来,我国电视机的数量就增加了二三十倍。可以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