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作《醉翁亭记》,醉翁亭因此名扬天下。后人为保护先贤遗迹,历代对醉翁亭皆有重建重修。明嘉靖三十八年,醉翁亭曾扩建为楼,一称醉翁楼。万历十四年,沈思孝作《解酲阁记》,将醉翁楼上的观景阁命名为解酲阁。此后,解酲阁甚至一度取代了醉翁亭之名。  相似文献   

2.
仰慕“六一风神” 弘扬醉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是对滁州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文人,特别是《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成为欧阳修散文主体风格——"六一风神"成熟的标志与代表作,奠定了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上的领袖地位与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大大丰富了琅琊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得以《醉翁亭记》和醉翁亭为文化轴心的醉翁亭文化,成为琅琊文化乃至整个滁州文化的品牌文化、魅力文化。  相似文献   

3.
醉翁亭因宋代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而千古留名,但与醉翁亭相对应的醒心亭却历来为人们所忽略。其实欧阳修虽自号“醉翁”,倘佯于山水之间,但作为一个深知民间疾苦的政治改革家,他对朝政的得失时刻未忘,仍然日夜关心着国家大事。所以他在修建醉翁亭之后,又构筑了醒心亭,表明醉翁并没有“醉”,从而喻指自己的政治头脑是清醒的。  相似文献   

4.
我醉醉翁亭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你曾说过醉翁亭是遥迢的梦,一觉醒来只是惘然。你曾说过醉翁亭是空蒙的背景,怎么眺望怎么遥远。在梦里,我醉醉翁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迷恋上醉翁亭,尽管我身在醉翁亭千里之外,但我的心与它一直是零距离。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让醉翁亭名扬天下。而由此形成的"醉翁文化",以其丰厚的内涵和无穷的生命力,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当前,深刻领会"醉翁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魏红 《初中生必读》2008,(12):41-42
一、文章开篇即写自号为醉翁欧阳修为什么自号为醉翁?课文提到的理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在《题滁州醉翁亭》一文中欧阳修曾说过:"四  相似文献   

7.
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交。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8.
名人名亭     
范仲淹与范公亭范公亭在山东益都县外阳河畔。宋代范仲淹曾为青州知府(州治即今青州市),居官清廉,遗爱在民,范仲淹建亭醴泉之上,后人称范公亭。欧阳修与醉翁亭醉翁亭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相传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命山僧智仙建亭酿酒,以为游憩之所,欧阳修常登饮酒,“饮少辄醉”,故名醉翁亭。苏东坡与东坡亭东坡亭在广西合浦县廉州镇,相传为苏东坡居住遗址。此处有一集苏东坡诗句的楹联,联曰:“最宜月白风清夜,犹角橙黄橘绿时”,为东坡亭平添雅趣。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朱子语类辑略》卷八载:"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又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醉翁亭记》主要是写醉翁亭。因为醉翁亭是建筑在滁州城外琅琊山酿泉之旁,所以  相似文献   

10.
醉翁亭因欧阳修《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成为一处缅怀先贤为主题的纪念园林,具有较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搜罗历代文献典籍,结合地方志、现存碑刻等史料考证,试图梳理出醉翁亭园林较为完整的历史营建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山水形胜、文人题咏、尊贤传统等方面探讨了醉翁亭园林景观特色,以期为醉翁亭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滁州“双亭”记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在滁州写下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是“六一风神”的典范。他在经历北宋庆历年间政治斗争失败后来到滁州,多次登临琅琊山、丰山,给我们留下了《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这样脍炙人口的文章,传递了他内心在经过短暂不平之后,又重新向儒家回归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和刘攽的《中山诗话》均为北宋较早出现的诗话著作,两人都于作品中粗略地表达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论文从两者对诗歌创作的首要关注点、对待西昆浮艳风气的态度、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关于诗歌之"病"等四点对两部诗话的诗论主张进行比较,以便洞悉欧阳修和刘攽的主要诗论侧重点所在;同时对两部诗话部分观点相似的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从而增进对北宋初期诗话创作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唐至明中叶诗歌中农商观念的转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以来,对于农耕与商贾的关系有两种看法:一是“重农抑商”,一是“农商皆利”。中国古代诗歌在这两种思想影响下有三次较大的变化:中唐时期开始扭转“重农抑商”的思想,在诗歌创作领域有“农商皆利”的苗头,但主要倾向则是“贾雄则农伤”;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人实现了由“重农抑商”到“农商兼利”的转变,但往往着眼于朝廷与地方的政策层面;明中叶唐寅、徐渭、王世贞等人挣脱了“重农抑商”思想禁锢和“贾雄则农伤”的思维方式,在张扬情欲、自适快乐的新起点上与商贾契合,诗歌创作呈现出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被贬作于滁州知州任上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散文,以其丰富的意蕴昭示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即:表层抒写作者的山林之乐;次层抒写作者与民同乐,并自我肯定在滁州建立的政绩;深层则表现出作者以从容、淡定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遭际,体现出一种积极有为、乐观旷达的精神。从两文中透露出的是作者政治上和创作上不凡的识见,更体现出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其散文气势旺盛,流畅婉转,政论文刚烈正直,直面朝政弊端,陈述为官之道,令人击节叹赏;《与高司谏书》一文颇具代表性,其文风泼辣凛冽,讽刺手法娴熟多样,较能全面地反映欧阳修的为人及文风特点;主要从其娴熟的讽刺技巧进行了探讨,力求更详尽地解析文章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关心北宋边事,且积极建言。他把丰财积粟当作加强边防的前提,并通过选将练兵、调整御边之策达到消弭边患的目的。欧阳修对北宋边事的参与和关注,体现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诗本义》对《诗序》的批评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以敏锐的眼光和大胆的疑古精神,发现了<诗序>本身存在的自相抵牾等问题,否定了传统的子夏序<诗>的说法,发宋人疑<序>之端,打破了汉代以来<诗经>研究的日趋僵化局面,对后世的<诗经>研究影响深远.但由于自身和时代局限,欧阳修对<诗序>又颇多回护之辞,这一矛盾也是造成<诗本义>在后世名声不彰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词作曾给后世许多词家带来深刻的影响。苏轼做为欧阳修的学生 ,其词风更是承继了欧词某些风格。欧阳修“疏隽”一类词给苏轼词风的形成带来的影响 :一是遣玩游赏的意义 ;另一是疏放旷达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在唐宋古文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文道”关系一直是文人学者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因而唐宋文道关系的演变就显得错综复杂。由“道统”、“文统”到“文以明道”,由“文道合一”到“文以载道”,最终发展为“作文害道”。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不仅提出了“道胜文至”、“道以充文”、“重道而不轻文”的文道观,而且扩充了韩愈“道”的范畴,将道分为“圣人之道”与“诞者之道”,赋予“道”崇尚实际、重视实用的新内涵。他强调:“文与道俱”,将文品与人品紧密结合,欧阳修纠正了唐宋古文运动以来“文道关系”的错误倾向,从而摆正了“文”与“道”的关系,欧阳修的“文道观”更是受到了《周易》思想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