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状态”,而且更应该是一种师生间的人际关系“过程”。也就是说,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背景中静态“调度”的“人力”关系体系,而且是一种动态“使用”的、对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深刻影响的教学资源。可是,当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我们都缺乏将师生关系视为一种教学资源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而学生之间的交往又受着师生交往的指导调节。因此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①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交往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教学中的每一步都包含了师生的交往动力学。师生关系既影响学生学…  相似文献   

3.
张妍  向燕辉 《教育探索》2008,(12):126-127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应该充分认识学校环境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努力按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把师生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认识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试论改善师生关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从师生关系的性质来说,师生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组织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起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提高教师威信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而逐步形成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实施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新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促进、亲密无间的共同发展的关系。与其他各种人际关系相比,师生关系具有学生反应的能动性、教师影响的主导性、交往对象的限定性、关系性质的纯洁性和行为表现的规范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如何构建“共享式”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它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影响极大。“共享式”师生关系是基于对教育改革的理解.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基础上的师生关系真谛的一种理解,一种信念.是对实践中理想型师生关系的追求.其本质是对人的价值的高度重视。“共享式”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共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不是某种单一的人际关系形式,而是由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和伦理关系组成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着认知活动过程、情感活动过程和交往活动过程;师生关系一经建立,即成为一个重要的、动态的教学变量因素,时刻对教学活动的进程与效果,包括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学信息的伟输、讲堂教学的气氛、教学管理、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当利用师生关系为达成教学目的服务,同时也应当学会有意识地设计和建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际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在人的交往中展开和实现的。所谓交往是指人的一种行为,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往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直接活动。“交往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交往,自己影响了他人,反过来,又接受他人应答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习相互了解和喜爱,学习共同的观点和思想,学习并丰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交往是教育的基本而必要的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活动形成的。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交往活动中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因此,他们对教学师生人际关系形成的作用也不相同。学生,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学,是一种正式的、有组织的师生交往活动。教师,是教学中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心目中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教学行为往往能影响或改变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决定教学师生人际关系的性质。因此,教师是形成师生人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优劣的关键。卡尔·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师生人际关系中“所作所为是举足轻重的。”他说:“课堂气氛主要地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关系 ,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从师生关系的性质来说 ,师生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组织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起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提高教师威信等积极作用。我认为 ,改善师生关系的途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条 :第一 ,改善师生关系的认识途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可以说 ,有什么样的认识 ,就会有什…  相似文献   

10.
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在学校同学、同事等诸多人际交往关系中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实现各项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一、师生关系及其情感因素 师生关系,是众多人际关系中较优秀、值得肯定的积极的一种人际关系。其包含的内容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服务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并由教育活动所决定的师生教学关系,这是师生关系的本质,具有质的规定性。二是师生间彼此交往和认识的过程中,基于情感的交流而形成情感关系。这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具有量的规定性。前者表现为教学,后者表现为情感。一定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教学主体间性,是以师生共同面对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对象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规定,师生关系为一种平等的主体间交往关系,"教师—教学资源—学生"模式体现了网络教学过程是认识的过程,是交往、对话的过程。文章对主体间性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主体间师生关系与网络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在学校同学、同事等诸多人际交往关系中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实现各项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师生都是知识的“转换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是接受者,师生关系围绕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而形成。师生双方是在“教”与“学”中相互交往沟通。“教”和“学”本应是融为一体的,但由于现行的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人际关系是一种多维度的概念。心理测试表明,人际关系是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与人际交往密切联系,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并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因而其情感色彩较浓,受个性因素影响较多。课堂教学是一个人际关系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取决于有效的交往。“教”与“学”在课堂上是通过人际交往才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因此,改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交往对课堂教学活动效益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理学家曾将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人际关系,如亲情关系、朋友关系,这种关系往往较为亲密持久。一种是建立在利害关系基础上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性连结,靠认知、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利益得失来维系,一旦失去这种利害基础,这种人际关系也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另一种就是缺乏任何基础的人际关系,它通常存在于路人之间。当前的师生关系大多属于第二种类型的人际关系,即师生的交往是建立在利害关系基础之上的。由于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当前校园中也弥漫着功利性色彩,使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侵蚀,教师与学生交往大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作为教师来说,与学生交往并非是自愿的,而是为了能使教学取得好成绩。或是为了在学生民主评教的活动中能给自己打个好等次。对于学生而言。与教师亲密关系的建立,无非是为了给教师留个好印象,在评优、评先活动中能优先考虑。这种建立在利害关系上的师生交往,必然给师生关系蒙上了灰色的阴影,伤害了师生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人际关系是直接影响人们心理活动和从事各种活动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教师诸多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增强群体凝聚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对教学中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视。他将人际关系视为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决定性的因素。那么在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师生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主客二分的二元论下,人们只看到交往教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其目的性价值,致使交往教学发生质变,忽视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使教育呈现占有式教育、单一主体观、师生关系扭曲、与生活的断裂等缺陷。在“主一主”关系模式下的交往教学是对传统交往教学的超越,在主体间性视域中,交往不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成为教学本身的一种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用交往理论构建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教学是一种富有生机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其基石是正确处理教学中和师生关系。在我国高校课堂实行交往教学,必须重构师生关系。要提倡课堂交往中师生的平等性;师生关系应当渗透着教育情感和人文关怀;师生在交往中要加强互惠性、互动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指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形成并在活动中遵循的“人—人”关系。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师生关系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相关,“构成了学生的智力背景”,制约着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生成与确定,影响着课堂气氛及教学效果,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什么样的关系是母语教学中理想化的师生人际关系呢?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本文试图从母语教学的基本性质与特点出发,对其中的师生关系展开理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谭俊超 《考试周刊》2010,(12):211-212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最基泰、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当前师生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手法、师生问关系冷漠等方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看力点在于加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师生交往渠道、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提高高等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