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呈急剧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停车难成为一个社会难题,困扰着广大的车主。现有停车位数量不足是根本原因,但车位资源利用率不高,车位管理水平落后也是导致停车难的重要原因。充分利用空置的私有车位,匹配好车位供需双方之间的资源、信息等,结合物联网等技术,开发一款车位共享系统,方便车主停车,增加车位主的收入,实现停车位资源的整合利用,为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充电车位供不应求、车位被燃油汽车大量占用、充电服务设施利用效率较低等一系列管理难题,本文设计了一套专门面向充电车位的智能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基于图像技术的新能源车辆自动识别、基于无感技术的充电车位智能控制、立足于物联网技术的充电服务设施管理平台三大板块的相互配合、协同控制,实现对车位信息、运营状态、充电服务等多方面的实时监控与智慧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充电车位的共享服务模式,实现充电网络及其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助力城市智慧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15)
本文主要针对蓝现有智能车位锁及系统情况,提出一种基于蓝牙车位锁的共享停车系统的设计,其中牙车位锁以低功耗单片机为核心,系统层面主要以移动端服务系统为基础。蓝牙车位锁通过预设定密匙认定用户,共享停车系统负责车位、密匙分享和蓝牙车位锁解锁。  相似文献   

4.
本停车场信息服务系统分析设计是以ETC、GPS两项技术为基础,利用SOA架构对车场信息服务系统进行管理,通过百度地图API、无线数据传输及有线传感设备,实现为驾驶员提供停车场信息及目标停车场车位的具体情况,并对选中车位进行诱导停车。  相似文献   

5.
停车难是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汽车智能化的普及,该问题将得到缓解。本项目拟通过车载摄像头等传感器感知并上传道路空余车位信息,智能停车系统将车位储存并接收待停汽车的指令,提供符合要求的车位,从而使得道路车位得到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车位锁利用50W单晶太阳能板收集能量通过转化器转换为12V稳定直流电压经变压后为动力装置提供能量,装置无线通信模块将手机APP端信息传递给单片机从而驱动升降体升降实现车位预订和阻拦功能,车锁表面设置的传感器作为感应装置将车位附近信息实时反馈给控制端,车位APP帮助车位主发布车位位置信息从而实现需求车辆和车位的最近匹配,车锁配备有热熔器,防尘自动电刷,夜间灯光提示模块,语音提示模块以满足雨雪、沙尘天气和夜间停车的需要,装置利用清洁能源提高了私有停车位资源利用率实现了公共停车位互联网管理,创造了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本设计针对传统的停车方式往往存在着浪费、管理不便、停车难等问题,提出基于RT-Thread操作系统的智能分时共享车位锁系统的创新型观点。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交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起到实现智能化、便捷化的停车管理作用。从而实现智能化、便捷化的停车管理。智能共享车锁的研究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将会在技术创新、市场应用、产业链完善、生态环境友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财务共享服务作为管理模式变革的阶段性产物在这场财务智能化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成功构建财务共享服务至关重要.以财务共享模式相关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科大讯飞的实践,探寻其构建要点,并从中获得启发,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财务共享服务提供思路,实现共享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国内的车辆数在急剧的上升,这就导致了很多汽车无序停放现象,随之而来的还有车多位少、停车难、停车过程复杂等问题。现在的停车场在智能化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停车场智能化管理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Wi-Fi技术、蓝牙技术与智能手机相结合,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智能停车场引导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停车场信息统一管理、车位查询和预约、最优路线引导等功能,无需其他设备。利用Wi-Fi和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交互以及停车场的智能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难"问题日显突出,诱导系统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GPS和GIS技术,设计了i OS系统的移动诱导系统框架,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停车场空余车位信息,实现存在空余车位的车场搜索、路径导航、停车场收藏以及停车找车等,并以苏州市为例进行了试点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兴起以及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物联网已经能够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物联网可以应用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任何事物,如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科技共享服务平台,使科技资源可以更加便捷的共享,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发挥出科技资源共享的优势,实现为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服务的要求。本文就是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科技共享服务平台进行必要的探讨和认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灵活的数据统计与辅助决策、信息推送与主动服务、智能化的设备运行管理为特点,基于云计算、传感技术、物联网和海量信息处理等新技术,使教育信息化服务进入了智慧校园全新发展的阶段。提供教育系统大数据的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提升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效率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首先针对重庆高速公路网发展概况与运行管理现状,综合分析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在系统结构、信息共享、信息流转、联动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提出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思路,重点分析路网运行管理的6类18项应急事件的联动管理功能需求和工作流程,据此设计包括交通信息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交通管理与服务应用层的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平台物联网架构;最后,对保障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平台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效率。现代物流是物联网最具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简述了物联网的概念和作用,然后对物联网与物流信息化的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对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黄玉琴 《情报探索》2015,(3):121-123
阐述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的内涵与意义。以五定律为准绳对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图书馆工作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其不足。提出以基础建设为保障、完善服务模式现代化,以读者服务为宗旨、促进服务内容优质化,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动队伍建设专业化,引进RFID技术和设备、实现书库智能化管理,借助新媒体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现代信息设备、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等优化图书馆流通服务举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IEC-61850的系统研究,并结合智能化变电站自身系统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化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方案,并就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配置与实现方式进行了重点阐述。该方案采用"三层两网"结构,不仅可以无缝接入智能变电站网络,而且采用了信息融合技术将不同类型的信号转换为统一的IEC-61850标准化信息,提高了站内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性与兼容性,解决了不同装置之间的互联问题,实现了变压器测控、诊断一体化平台。  相似文献   

18.
<正>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来解决城市给地球、人类生活带来的问题,正在世界范围成为探索热点……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就是给所有物体安装传感器,然后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一切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在嵌入式系统、网络信息等先进技术的推动下逐渐应用于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并产生深远影响,但是现存物联网体系存在层次间耦合性高、重用性低、海量数据处理难等问题,导致新型应用创建困难。针对以上弊端,本文提出一个基于REST架构风格的物联网服务平台,设计了一套高效、灵活的REST风格Web服务API,实现了物联网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物联网应用的创建提供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20.
田梅 《现代情报》2016,36(4):142-144
大数据环境下,构建有效便捷的信息共享与交互模式,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与智能化服务的基础保障,也是目前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新趋势。分析Web3.0与信息共享空间特征的契合性,在改进文献资源采访模式、注重用户生成内容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通过打造个性化智能化的检索服务、创新虚拟参考咨询、构建个人图书馆门户、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等渠道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以满足信息共享空间用户于海量信息中高效获取和利用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