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科技风》2020,(13)
线路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城轨列车可靠安全运行,我们在运行线路上设置了多种类型的线路,同时也是车站调度调控车辆起到重要的作用,城轨在运行中遇到突发情况时,列车可以通过不同的辅助线改变运行方式,根据客流密度通过辅助线改变行车区间等,认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嘉杰 《科技风》2011,(21):179-180
目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高速的发展,道岔作为最基础的信号设备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以前正线主要使用单开道岔,目前在上海地铁10号线正线中已经使用了三开道岔,可以说是道岔这一基础信号设备的一次重大挑战式地应用。三开道岔由于其占地面积小、工程成本低的优点,非常适合上海轨道交通的现状,可以说是将来上海轨道交通发展的方向。然而,在结构应用上、电路设计上,三开道岔都与传统的单开道岔有着一定的区别。本文就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把单开道岔和三开道岔这几项最本质的区别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再明确最基本区别之后,能为之后的检修三开道岔做好铺垫,打下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跃发展,生活节奏的步伐加快,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应运而生,凭借其"安全、高效、准点、舒适"的优势,逐渐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力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轨道是列车运行的基础部分,其中道岔更是变更列车进路的关键设备,如果出现故障将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研究判断道岔开通方向,明确列车走行路径,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减少因道岔开通方向错误对线路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出行压力不断增大,城市轨道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压力问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列车运营的稳定性、故障率也备受乘客及运营方的关注。因此在正线运营线路进行设备安装施工时,需在不影响正线设备运行的前提下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保障正线运行及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列车交路计划和列车停站方案两个方面研究了列车开行方案,分析了不同交路计划和停站方案的优缺点,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日渐复杂,单一交路、站站停车的列车运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日益复杂化的线路客流需求,以北京地铁15号线为例进行实践研究,其采用的混合交路和跨站停车的开行方案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条件下的列车开行方案提供借鉴,综合考虑企业运营成本和乘客的服务质量制定列车开行方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外延,轨道交通线路根据客流量需求不同,对于不同编组列车混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结合南京地铁宁溧线工程的实际情况,需满足4、6节不同编组列车的混跑要求,因此在信号与屏蔽门接口设计时需着重考虑不同编组列车停站时的开关门要求。本文就接口界面,接口要求,接口功能进行阐述,同时也对列车在CBTC模式下和后备模式下的开关门进行研究。从而实现不同编组列车混跑时开关屏蔽门的安全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已有接触网平面图纸的分析,提炼出接触网支柱单开道岔岔后圆曲线段定位计算的已知条件,利用解析几何的原理,推导出侧线与正线间的几何关系,再根据接触网施工的方法和有关规定,找出利用正线资料确定接触网支柱单开道岔岔后圆曲线段定位计算的公式。解决了站后接触网工程提前介入站前工程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8.
结合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佛线魁奇路一西朗段(以下简称广佛线首通段)的线路特占’及列车参数,对城市轨道交通在信号故障下采用不同降级行车法的安全与效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铁路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其对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贸易的往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铁路系统之中,ZD6系列电动转辙机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城市轨道交通,还是国家铁路和地方铁路,对于ZD6系列电动转辙机都进行了良好的使用。ZD6系列电动转辙机适用于时速120km/h以下的普通单开道岔和复式交分道岔,根据对道岔的保护方式分为可挤和不可挤型两种;根据对道岔的锁闭方式又可分为单锁闭和双锁闭。它可以单机牵引道岔,也可以通过系列中不同型号转辙机的相互匹配实现双机牵引道岔,从而满足不同道岔的需要。在ZD6电动转辙机应用的过程中存在动接点反弹的问题,本篇文章就是针对ZD6电动转辙机动接点反弹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够促进ZD6电动转辙机的应用效果和运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其系统节能降耗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列车再生制动过程中将回馈大量能量至牵引网,如何合理吸收该部分能量成为线路运行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关键。为此,本文总结综述了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再生制动能量的主要吸收方式及发展趋势,对比不同吸收方式对系统节能及安全带来的影响,为实际城轨线路吸收方式的选择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线路的增加以及运营年限的增长,系统供电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城轨供电过程中,杂散电流与钢轨电位的问题突出,为线路的安全运营带来隐患。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杂散电流与钢轨电位的分布进行建模,与实际线路特性一致,以多区间多列车运行为基础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仿真模型,分析回流系统不同参数,例如过渡电阻、纵向电阻、列车取流等,对两者的影响规律,为实际线路杂散电流与钢轨电位的检测和控制提供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区间运行过程中,加速状态下从接触网吸收能量,再生制动状态下向接触网回馈能量。由于全线接触网电气联通,多个列车并列运行时列车之间存在功率相互利用。本文针对福州地铁1号线再生制动能量利用对回流系统钢轨电位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福州地铁1号线供电系统结构建立多列车动态运行仿真模型,并基于线路参数仿真不同再生制动能量利用下全线钢轨电位的动态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再生制动能量远距离越区供电会引起回流系统钢轨电位异常升高,在实际线路运行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再生制动能量,以使系统节能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重点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技术需求,详细描述了南京地铁机场线CBTC与PIS系统在2.4GHZ无线频段中共存的系统架构、无线频段规划情况和跳频抗干扰措施,并结合南京机场线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室数据的基础上,对整体共存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概况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它利用通信技术实现"车地通信"并实时地传递"列车定位"信息。旅客资  相似文献   

14.
由于道岔具有数量多、构造复杂、使用寿命短、限制列车速度、行车安全性低、养护维修投入大等特点,被称为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提速道岔、正线道岔及无缝道岔在道岔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病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旨在指导现场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  相似文献   

15.
饶婷 《中国科技纵横》2014,(11):266-267
本文以乘客出行需求和出行安全为最终目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在列车延误时,综合考虑线路运输条件、客流分布特点、站点客运组织条件、列车延误时间与地点等各项因素下,采取本线线路或邻线(换乘线路)行车调整(如越站、扣车、加车、变更行车交路等),提出配套的客流组织措施(客流限流措施、服务补救等)进行综合保障,以提升运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ZYJ-7型液压道岔为我段管内正线及主要线路使用较为广泛的液压外锁闭道岔。本文结合现场道岔整治实际,对道岔工电结合部问题原因分析与整治方法进行梳理,希望对道岔工电整治效果及压缩道岔故障能起到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电动列车在正线发生清客、救援会对运营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上海地铁11号线11A01型列车司控器故障展开研究。以11A01型列车因司控器故障导致的救援案例为基础,分析司控器的使用现状及故障原因,对司控器机械部件缺乏检查的问题,提出在均衡修规程中增加检查内容;对司控器因软件监控过于精密造成假故障的现象,提出软件优化方案。文中提出的优化维修策略能有效避免或降低因司控器故障引发的列车救援,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线轨道工程,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铺轨基标测量(包括控制基标、加密基标和道岔铺轨基标测量)的作业方法、流程和精指标等。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6)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价格低、绿色环保等优点成为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公共交通工具。由于路权与地铁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通过路口时存在与各种交通流共存的情况,需要占用道路资源,在运行时与其他的交通方式存在影响和干扰,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意外、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会对沿线路段的通过能力、线路出入口、交叉口及行人交通产生影响。本文调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对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过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轨道交通在典型路段的交叉口处的延误情况,来得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经过实地调查,测量延误时间,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理统计方法,总结出延误情况,最后经过检验加以验证,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由于既有线路的运营过程中,道岔的结构发生位置上相对的变化,因此,在对既有线原有单开道岔的更换中,道岔前端与后端联结部分测量的精确控制非常重要。本文针对混凝土单开道岔施工前测设的各个环节,对确定道岔中心、原位单独更换同型号道岔等测设技术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