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部分提示未“提示”课前设有引导学生学习的“提示” ,体现了现代教学论思想 ,然而有些提示虽然语言颇有特色 ,但提出的问题大而难 ,也就难以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如《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 2课《秦始皇统一六国》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 :长平之战、秦灭六国的时间及意义、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都城和疆域等。而课前提示是这样写的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你一定很想知道 :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发展究竟有什么贡献 ?怎样评价他的功过 ?匈奴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课例 :初一《我们的远古祖先》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学习者的主观感受。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必须了解和重视学生的体验。体验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 ,历史学习内容具有过去性 ,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材料间接感知历史 ,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进行生动活泼的探究性学习 ,可以加深其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理解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北京实验中学的王宏伟老师在《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教学中做了尝试。一、总体设计本课总体设计为学生对远古祖先的“拜访”。拜访就是要“亲眼”看一看远古祖先的活动 (实…  相似文献   

3.
李永娟 《课外阅读》2011,(11):253-253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中永无止境的课题,其基本的原则便是实事求是,尊重史实真相。而历史人物的评价,最易犯的毛病,即褒之捧煞,贬之棒煞,而捧煞、棒煞的毛病,都是不能实事求是,尊重史事的真相。秦始皇便是学生较难评价的一位历史人物。多数学生只是知道秦始皇厉行苛政、严刑峻法是历史上典型的暴君,而对于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这样的贡献不予理睬。联系今天学习的内容,我对《工业革命》一课中六个问题的设置印象颇深,而我在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评价方面也在尝试以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历史人物的活动,以此作为铺垫,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评价。下面以《秦王扫六合》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得到各位老师指导,使我这方面的教学工作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张秋云 《课外阅读》2011,(5):147-148
2011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唐太宗、甘地调整为秦始皇和凯末尔,为了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设计复习课《秦始皇和凯末尔进行对比与评价》,帮助同学提高对历史人物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的能力。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针对教学目标,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5.
历史结论是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体例对历史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么,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问题作结论时,应注意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一、围绕主题、突出主题,是作历史结论的视角要求。按“学习主题”呈现学习内容,是新《课标》的重要编排特点。“主题”是新一轮历史课改中教材编写的主线,主题意识是本轮课改十分强调的课程意识。《课标》在设计思路中说:“内容标准分为……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  相似文献   

6.
尹颖尧 《大学生》2014,(11):58-59
吕世浩老师的这门课“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以下简称“秦始皇”)吸引了43874名同学,号称Coursera(MOOC平台之一)最火的中文课。之后,他又开设“史记(一)”。解读秦始皇和《史记》时,吕世浩从思辩角度出发,希望帮助大家探究历史的有趣和有用。以授课内容为基础的吕老师的新作《秦始皇:一场历史的思辨之旅》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人物的教学非常重视.如要求初中生“由学生各自选择一位重要文化人物,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介绍短文”.要求高中生“搜集中外历史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的资料,写一篇人物小传”,等。以上建议至少具有三点意义:第一,提高了人物史教学的地位: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由于笔者所在地方未将“太平天国运动”列入高考考点要求,因而给了教学探讨和教材整合更大的空间。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学习过太平天国运动内容,并在中考试题中有体现。因此,我们选择了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学法指导课:除对太平天国的史实进行回顾及运用革命史观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外,重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洪秀全,指导学生通过研习相关材料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以点带面,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相似文献   

9.
“点的轨迹”是初中几何课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降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难度,国家教委在制定《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时,一再降低教学要求,以期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降少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的困难。在修订《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说明中,又明确指出:不要求学生理解统编教材上较为严格的“轨迹”定义,而只要求在熟悉六种基本轨迹的基础上,了解“轨迹”概念的具体意义。这就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为突破轨迹教学这一难点奠定了基础。问题的最后解决就落在合理处理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上了。怎样处理和选择教法呢?首先要弄清这一知识的教学为什么难?难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0.
裴良先 《成才之路》2012,(15):57-57
一、处理好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知识衔接问题对历史人物评说是以史料为基础的,有些历史人物活动的相关史料在必修教材中已有所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提前复习,并在授课时加以点拨归纳。如关于秦朝的郡县制,选修教材《千秋功过秦始皇》一课中提到郡的数量、郡县长官的名称和职责,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提到秦朝地方分为郡、县、乡、里四级,还有在少数民族聚集区设置的道。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这些琐碎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二、体现新课程理念。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离不开评说历史人物这一环节,学生普遍重视历史人物活动史实,而忽视对历史人物评价,或者对历史人物印象来源于影视作品,缺乏正确观点。所以,历史人物评说也是教学中的重头戏。教师在评说历史人物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