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羌燕 《语文天地》2011,(24):5-6
教学案情《槐花》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我"对朗润园中一棵槐树由不注意到尽情欣赏的过程,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情景理三者交融,构成这篇散文独特的意蕴美。这里摘录教学本文时的几个片段:  相似文献   

2.
“隐”与“显”,是我国古代诗文美学评析的一对范畴,二者在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中,如能结合得体,那就尤为美了。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里讲过:“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其意是:含蓄指言外有另一层的深意,警策指篇中独特峭拔语句。含蓄以有繁富的深意为工,警策以有卓绝的新意为巧。“隐”和“秀”是两个相对的名词。“秀”在这里与“显”同意。说得通俗一点,“显”就是诗文形象的鲜明之美,“隐”就是诗文形象的朦胧(模糊)之美。  相似文献   

3.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作品。作者分析了这一典范作品在艺术方面的独特的美——语言美、技法美、层次美。  相似文献   

4.
“隐”与“显”,是我国古代诗文美学评析的一对范畴,二者在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中,如能结合得体,那就更美了。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里讲过:“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其意是:含蓄指言外有另一层的深意,警策指篇中独特峭拔语句。含蓄以有繁富的深意为工,警策以有卓绝的新意为巧。“隐”和“秀”是两个相对的名词。“秀”在这里与“显”同意。说得通俗一点,“显”就是诗文形象的鲜明之美,“隐”就是诗文形象的朦胧(模糊)之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取材于西湖由  相似文献   

5.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这篇美文尤如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淡淡的,甜甜的,却又是让人回味无穷。这篇美文的美主要表现在:作者想象奇特,思接千里,充分展现了文章的意境之美;灵活多变,错落有致,清新明丽的语言,展示的文章的语言美;新颖独特,生动贴切的比喻,展示了文章的比喻美。  相似文献   

6.
中学统编的十二本语文教材蕴藏着对学生进行语文美育的丰富内容。其中的文学作品最适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有230篇(首),是其他美育环节所难以取代的。诗词共有82首,居第一位;小说58篇,居第二位;散文57篇,居第三位;传记12篇,居第四位;戏曲9折(首)、民间故事、童话、寓言合计也是9篇,并列第五;报告文学3篇,数量最少。从量上也可以看出,诗词是语文美育的重要教材之一。诗词最独特的艺术美是音乐美、意境美与意蕴美。这种艺术美是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所无法匹敌的。比如音乐美,小说、传记、寓言等文学作品都不具有这种美。再如意境美,小说中有,散文中有,童话中也有,但是,最美的意境还是隐藏于诗词之中,因为诗词以外的意境往往被详尽的描述所道白,减少了意境  相似文献   

7.
韩昱 《快乐阅读》2012,(16):124
语文教材是有独特的学科特点,一段文字、一篇课文都是一颗颗审判的"他山之石"。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用心欣赏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美,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抓住它们独特的美,唤醒儿童的审美意识。《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轻快的笔调,写了丹顶鹤的颜色美、体形美、姿态之美,流露出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作为老师也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丹顶鹤,很难有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对丹顶鹤产生喜爱也比较牵强,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本篇教学设计着力通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运用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落叶之美     
[简评]赞颂落叶的文章古已有之,这一题材的学生习作也不少见,然而。这篇散文仍算是一篇出彩之作。同是赞颂落叶,作者的感悟和视角都要独特得多:他赞颂黄叶的凋零之美,赞颂落红的奉献之美,赞颂落叶的顺应自然之关。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感悟和视角,使得本文不落俗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化,可为博大精深,尤其是经过历史长河浪潮的冲击而筛选出来的优美的古诗文更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这一篇篇古诗文蕴涵着丰富的积淀,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作为美的信息载体,几乎囊括了人类文化各个领域的美。不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在教科书中都有生动的反映和鲜明的表现。一.自然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乡下人家》一文用恬淡清新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把镜头定格在一幅幅纯美、质朴的画面:瓜果错落、鲜花轮绽、竹影悠悠、鸡鸭成群、虫鸣声声……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很多教师往往依循着惯用的教学程序,就是"寻找美——欣赏美——赞颂美"来进行教学。"同学们,乡下人家的美,美在哪里呢?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这种独特、迷人的美呢?"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带来  相似文献   

14.
胡媛媛 《文教资料》2009,(17):16-17
朱自清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他一篇篇朴实无华的美文中,亲情、友情、爱情娓娓道来.伴着作者人性的光辉带给读者最深沉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正>《广玉兰》是一篇非常优美的状物类散文,表现了广玉兰的香幽、色美以及叶的独特情趣,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广玉兰的蓬勃生机以及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别林斯基说过:“德育与美学是亲姐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内涵的美育因素,如意境美、语言美、情节美、祖国河山景色美、英雄人物行为美、心灵美等等,使学生被一篇篇课文给出的各种艺术  相似文献   

17.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六年级的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曹敬庄以独特的视角、生动而行云流水般的笔调,描绘了湖南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景致,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野"。教学中,我根据文本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学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尽情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之美,并从中体  相似文献   

18.
研究《楚辞》,较多的是《离骚》、《九歌》诸篇,对于《远游》、《渔父》、《招魂》之类,探讨个够,且多异词。 笔者认为,《招魂》一篇,在楚辞体系中有独特的地位。关于其作者和内容,本文采取屈原招怀王之说(即司马迁之说)。《招魂》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招魂风俗的基础上创造而成。它不仅在《楚辞》文艺珍苑中别具一格,而且在我国早期文学作品的百花园里也颇具独特的风貌。这种独特的风貌突出地表现在它那富于艺术魅力的对比之美。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独特的视角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启发,使学生能够发现周围事物中蕴含的独特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如果没有独特的视角去向大自然学习,怎会有深刻的体悟呢?美术教育应该力求给学生以一双敏锐而又独特的眼睛,用它去发现美,用它去创造美、表现美,以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关于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如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进行创新的思考,成为我们语文组老师热衷讨论的话题。对此,我也有了一点粗略的想法:创新的课堂教学,应该像写作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它巧妙的构思、独特的感受、灵动的语言,让我们的"读者"如沐春风,有所顿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