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瘫痪"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依斯早期的作品<都柏林人>所反映的重要主题.作者通过揭示19世纪都柏林狭隘瘫痪的社会现实,和此种社会环境对都柏林人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来表现主题,他对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内部性格和精神品质的剖析和展现,使"瘫痪"主题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更深入细致的表现.<痛苦的往事>中主人公达菲先生是小说集中都柏林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对这一人物进行剖析,并从他所代表的成年都柏林人的精神生活入手,来解读和分析小说集主题"瘫痪",进一步展现"瘫痪"在人物内在精神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是20世纪现代主义重要作品之一。作品集置景于20世纪早期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不同的生活横断面,以简练笔触,刻画苍凉世态。作者贯穿作品集的主线之一是展示经历庸碌生活的“都柏林人”最终获得对现实的认知。文章试结合《都柏林人》中的“童年篇”分析乔伊斯想要通过作品传递给现实中人们的“灵光顿悟”启示。  相似文献   

3.
《死者》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瘫痪"状态,试图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唤起民族意识."精神瘫痪"在《都柏林人》一书中贯穿始终.本文探讨"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死者》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主题是精神瘫痪,而情感瘫痪是其重要的方面。小说中情感瘫痪主要表现在爱情的幻灭、婚姻的禁锢以及交流的障碍上。探讨这一主题,旨在真实地再现爱尔兰人或者说现代人情感世界的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5.
爱尔兰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采用了"精神顿悟"的创作技巧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感情。本文分析了《都柏林人》的压轴篇《死者》中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他的"精神顿悟"是在与三个女人交锋受挫的基础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符号矩阵中现实和理想的碰撞——阐释《阿拉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有关都柏林生活作品的第一部,它向人们展示了“可爱而肮脏的都柏林”,并以此来激励麻木的爱尔兰人。其中的《阿拉比》讲述了一个男孩子童年的故事,本文试图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中的符号矩阵理论来展示出其中的深层结构,并以此来揭示作者写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空间理论视域为引导,分析了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中对主体所处的外部城市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的个性化书写和建构,以及这种独特的空间建构对处在该空间的都柏林人主体身份的影响,认为正是受都柏林这种混乱、黑暗、失衡的物质和文化空间的影响和挤压,才使得都柏林人呈现出焦虑、孤独、迷惘的主体体验,集体迷失在混乱的都柏林。  相似文献   

8.
秦彦 《文教资料》2014,(16):34-35
《都柏林人》是爱尔兰现代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以十五个发生在家乡都柏林的故事为缩影,展现了20世纪爱尔兰的政治腐败、社会道德的瘫痪。作为《都柏林人》中的压卷之作,《死者》不仅使得整部小说在结构上完整。还把整部小说中心推向了高潮。文章从主题“死者”着手,逐步剖析主人公加布里埃尔(Gabriel)遭受刺激下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精神顿悟的过程,并探讨小说内在隐藏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文通过对乔伊斯小说《絮云》中主题思想与象征、顿悟和同义重复等修辞手法的阐述,分析了主人公钱德勒的思想与行为特点,论述了钱德勒无法逆转的毁灭命运的原因,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其冲突导致梦想幻灭的必然性。文章认为,该小说的作家在钱德勒身上所赋予的都柏林本土特征,使钱德勒的个人失败隐喻了都柏林人的困惑与失败,尤其是通过对身处社会中、下阶层代表人物的细微刻画,揭露了都柏林社会基础的矛盾性,从而深刻地讽刺了都柏林人虚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关于乔伊斯作品《阿拉比》背景的分析与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伊斯作品《阿拉比》是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里的第三篇。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都柏林少年追求朦胧爱情,但最终梦想破灭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作者詹姆新·乔伊斯.深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影响,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宗教象征符号.隐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对小说背后的各种宗教背景进行解读以助读者对作品做更深的理解。进而领会作品里潜在含义:因宗教信仰的破灭.都柏林社会陷于一派颓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