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教师都应有教学主张,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这个主张是根据生命发展需要、教育本质的追寻、教育研究的启迪、语文价值的寻觅而建构的。我们把适合生命成长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这基于人的生命追求成长,生命成长需要语文教育;不同的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影响不同,每个人都期盼得到适合的语文教育。为此,建构自己的操作模式:确定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价值,重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内容,建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途径,探究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每个教师都应有教学主张,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这个主张是根据生命发展需要、教育本质的追寻、教育研究的启迪、语文价值的寻觅而建构的。我们把适合生命成长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这基于人的生命追求成长,生命成长需要语文教育;不同的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影响不同,每个人都期盼得到适合的语文教育。为此,建构自己的操作模式:确定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价值,重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内容,建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途径,探究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育创新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每个学生都是鲜活而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自由幸福的发展是他们的需要,创造一种让他们自由发展的教育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教育创新应着眼于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还能够在现在的成长过程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宗旨应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江苏省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围绕"成长教育"进行校本建构,按照"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在理念、课程、课堂和活动方面进行校本探索,实施"适合的教育",引领和促进师生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5.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10,(10):21-23
近年来,我校基于"人"发展的根本需求——成长;也基于现代教育的追求——尊重"人"的差异,依靠和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更基于大教育观的要求——家长、学生和教师一起成长,共同享受教育,提出"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的办学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探究直接抵及教育的本质——关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我们将积极探究"为每个师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推进教育校本化。  相似文献   

6.
绿色成长教育就是"让生命自然、自主、可持续成长的教育",创建美好学校,目的是让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铺上美好的底色。美好教育是顺其自然的教育,需要尊重自然的规律;美好教育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需要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美好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需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7.
钱红雨 《江苏教育》2023,(17):26-29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要关注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配置的均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成长。从学校教育出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应该是:建设温暖的校园,让每个人都闪闪发光。学校应倾听并回应学生的心声,尊重每一个学生;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关爱每一个学生;构建有温度的评价体系,成全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研究对"生命"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教育由于应试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鲜活感和生命感.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语文课程生态观;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语文课程学习观;倡导"生命关怀"告别"宏大叙事",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语文的阅读、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童年的时光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可宝贵的。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教育就是要让每个鲜活的生命都实现有意义的发展。我们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热爱学习,幸福成长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在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始,我校开展了"生命化教育"的专题研究。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生命化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生命化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人的"自主性"是人生命成长的核心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驿站,让每个学生在多彩的课堂上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成长,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追求。因此,学校把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一句话引起了编辑的注意: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指明了一个方向。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他们的天赋和秉性、兴趣和爱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他的认知能力、兴趣与关注点也是不相同的。一旦教育太注意统一性,忽略差异性;只强调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的时候,教育就成为了禁锢,禁锢了学生发展的自由和成长的无限可能。打破禁锢,创造适合的教育,是适应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育人为本的实践体现。只有适合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本期我们特地策划话题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邀请成尚荣研究员和王建辉校长,分别从理念和实践谈谈如何创造适合的教育,也欢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研究和探索的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2.
创造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们油田一小的教育哲学,也是我们提出并实践的发展性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通过新课程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推向深入,我们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在"十一五"创建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的基础上,从"十二五"开始进入了发展性教育实施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7):F0002-F0002,F0003
教育应该追求生命成长的过程与体验,关注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最优成长、和谐成长和全面发展。成长教育就是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以生命自然生长规律和教育生态发展规律为依据,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构建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成为完整的人、富有创造力的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学校教育只有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14.
弓彩玲 《中国德育》2013,(10):29-30
百花小学建校8年,位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在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态文明校园的构建策略研究》指导下,以养习教育为特色,积极思考从学校实践层面创新德育形式,构建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体系,即建立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德育工作体系,具体阐释为: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生活、感受童年幸福、体悟生命成长、憧憬美好未来。"习惯决定命运。"幼儿期和童年期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的使命是为了让每个人的生命绽放光彩,而其基点是促进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充分发展是人的生命成长的关键,是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办学实践中我校注重凝练“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创造适合每个学生成长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是教育改革的主题。因此,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整合各种文化资源,逐步确立"创造适合每个学生成长的教育"的理念,坚持"求是、求实、求适"办学精神,努力形成我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一、"求是"——依据成长规律,助推学生发展(一)开发潜能,张扬个性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智慧,学校教育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智能差异,营造积极和谐、安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临沂二十二中以促进人的生命完整成长为根本价值追求,坚持“人人成长,个个成功”的办学方向,以“生命·实践”教育特色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他们立足课堂,关注生活,从不怀疑每个孩子身上潜藏的能力,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成长得最好;他们不断优化教育要素和师生成长方式,创造了“六段式”互动教师发展新模式和“三化五学”教学模式,实现了“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让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校园里每一个人都体验着生命成长的幸福与快乐。二十二中人用智慧和行动,谱写了一曲“和合共生,守正出新”的华美乐章。  相似文献   

18.
教育要回归生命世界,始终以人的全面、充分、自由、和谐、持续发展为其终极关怀。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才能开发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我们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生态课程体系。让课程适应师生生活,关照师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师生生存状态,关怀师生的生命成长,让每一个师生在教育的过程中生命得到充实与升华,成为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9.
学校树立“新星教育”(人人小新星.颗颗亮晶晶)的办学理念,解放学生,促进自主成长.让每个学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光彩。在实践中.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实施“三学”课堂变革.储备小新星能量:开展“三层次”探究学习。凝聚小新星能量:开发“三凸显”校本课程.释放小新星能量。  相似文献   

20.
谢水清 《教师》2020,(13):32-33
学校要依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成长的教育环境,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多样化人才。文章探讨学校如何立足学情、校情,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个性化品德教育、个性化课堂教学、个性化课外活动、个性化教育评价四个方面,构建课程体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