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今日科苑》2013,(12):F0003-F0004
许坚,1955年出生于山西曲沃,字韧之,得仁堂主人。自幼随祖父习字,四体皆通,尤精小楷,师承魏晋,感悟钟王,线条刚柔兼备,点划富有意趣,尽现魏晋小楷古朴雅致,气韵浑厚之感,初步形成灵动中见凝重,圆润中见骨力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12,(6):F0004-F0004
许坚,字韧之,得得仁堂主人,1955年生于山西曲沃,自幼习字,四体皆通,尤精小楷,师秉魏晋,感悟钟王。其书法线条刚柔兼备,  相似文献   

3.
《金秋科苑》2014,(4):F0004-F0004
字韧之,得仁堂主人。1955年生于山西曲沃,自幼随祖父习字,四体皆通,尤精小楷,师承魏晋,感悟钟王,线条刚柔兼备,点划富有意趣,尽现魏晋小楷古朴雅致,气韵浑厚之感,初步形成灵动中见凝重,圆润中见骨力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正>《许坚书弟子规》即将付梓。作者书家嘱我为其写序。信赖之情令我感动,然而作为书法外行实在不敢造次。谢辞再三,还是被他的诚挚所俘虏。那就浮光掠影谈点对作者书家的印象吧。认识书法家许坚同志,是在2010年春夏之交。本院筹备"中国首次军人的崇高书画艺术大展",一位温文尔雅的书法家亲自到本院送来了他的书法作品。几位在场的书法家称赞他功力雄厚、书写认真、独具特点。而他谦称自己"半路出家",工作  相似文献   

5.
《许坚书〈弟子规〉》即将付梓。作者书家嘱我为其写序。信赖之情令我感动,然而作为书法外行实在不敢造次。谢辞再三,还是被他的诚挚所俘虏。那就浮光掠影谈点对作者书家的印象吧。认识书法家许坚同志,是在2010年春夏之交。本院筹备"中国首次军人的崇高书画艺术大展",一位温文尔雅的书法家亲自到本院送来了他的书法作品。几位在场的书法家称赞他功力雄厚、书写认真、独具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嵇康克服养生五难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魏晋之时,  相似文献   

7.
<正>认识书法家许坚同志,是在2010年春夏之交。本院筹备"中国首次军人的崇高书画艺术大展",一位温文尔雅的书法家亲自到本院送来了他的作品。几位在场的书法家称赞他功力雄厚、书写认真、独具特点。而他谦称自己"半路出家",工作之余,兼习书法。不久,他在本院举办的中国首次走进崇高理论研讨会上发言《由"一点"想到的》,以平和、清晰的声音阐述了书法中"点、横、竖、撇、捺"中的一"点",与生活中的"一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苑》2013,(12):118-119
晋许管墨崇右任,人坚仰高尚羲之。——题记中国书法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形式,引得文人墨客,书法艺术爱好者在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遨游。许坚便是其中一员。他从幼年时代起,在聆听观看祖父吟诗弄墨的耳濡目染下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许坚对学习中国书法艺术的理想十分执着,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勤耕不辍,使其书法功力日益精进,真、  相似文献   

9.
康健 《金秋科苑》2014,(5):70-71
嵇康克服养生五难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法备勾、抹与晕染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到了唐代,技法已臻完备,两宋更为成熟。元、明、清墨法兴起,水墨在山水画方面,起到了极大作用。唐及其前一代山水画的发展情况,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山水树石》,所述较详,这是一篇画史上重要的文献资料。为读者了解之便,将全文五百余字,全录于下:魏晋以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文学艺术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南北不同的精神面貌。在思想意识方面,儒学失去了绝对的统治地位,玄学开始出现,玄学清谈之风的大兴,使不少文人儒学之士放迹山林,希望在山中领略玄趣。于1962年5月发掘的在江苏南京的西善桥宫山北麓墓,发现了令人震惊的大幅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竹林七贤是西晋的七位文人嵇康、阮籍、刘伶、向秀、山涛、阮咸、王戎,加以春秋时代的隐士荣启期。同样,位于唐代的末期"丰腴华贵"之美已随着唐代的没落逐渐被魏晋遗风所取代,魏晋时代的审美品藻重新回归到人们是视野,人们开始在精神上寻找寄托,《高逸图》是最能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精神的人物画。这幅作品的传世表达了唐末人们面临着与魏晋同样的衰败动乱,而思想精神上产生的向竹林隐士的回归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陈家忠 《金秋科苑》2012,(14):109-110
人与人相识、相交,似乎冥冥中有个缘分,不然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见为何就能有种相识恨晚的感觉?继而会想念,会渴望再次相聚。我和许坚的认识是在2005年一个我认为很有激情意味的春天。那天,我们的总编辑对我诡“陪我到琉璃厂八彩画廊去喝酒。”那天晚上,我结识了包括许坚在内的3位书画家。由于是文人雅聚,自然大家都是无话不谈、一醉方休。许坚给我最初的印象是温文尔雅,含章内敛,不爱张扬。他的这种性格跻身于人才济济的京城书画界,似乎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3.
李春艳 《科教文汇》2009,(20):245-245,270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品。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世说新语》的特点:一是其能够抓住人物特征,采用多种方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二是其崇尚清谈。追求玄理,标榜名士风度;三是其反映了人们对个性自由、解放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四是其语言文字简约隽永,叙事筒洁,笔调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洞庭湖出现海市蜃楼。据明代万历年间《华容县志》载:“嘉靖壬子(即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夏五日,九都民见洞庭水中一山,逆流溯常德。山上草木葱茸,宇舍峻丽,茶园竹坞,宛然在目。男子数人,各长丈余,衣红衣。鹦鹉锦鸡无算,盖海市之属也。乡人不知,以为怪。”又据清朝康熙时《岳州府志》载:“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洞庭湖中忽见城廓,楼台、车马、人物之状,移时乃散,所谓‘海市蜃楼’也,后屡见之;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晨时,复见有小山十二峰、城廓、宝塔之属,时高时下,自申至酉乃天。”再据清朝道光时《洞庭湖志》载:“庚戌(清康熙九…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士人言行的书,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独特风貌。书中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注重个人形体的美,注重个人的精神内涵。而魏晋动荡变化的时代决定了这样的一种"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邹彬 《科教文汇》2009,(18):231-231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士人言行的书,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独特风貌。书中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注重个人形体的美,注重个人的精神内涵。而魏晋动荡变化的时代决定了这样的一种“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诗经·豳风·狼跋》一诗诗意诗旨进行了重新解读,明确其为赞美"公孙"身处进退受阻之境犹能仪度从容德音不瑕之作,文章还对周公见疑之史实进行了考辨,将诗意与周公见疑之事相对照,从而考定《狼跋》即为赞美周公身处见疑之境犹能从容应对德音不瑕之诗。  相似文献   

18.
时髦,又称时尚。我国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顺帝纪赞》中,以“时髦”形容一时英俊之士,当时有“士中之俊,犹毛中之髦”的说法。时髦这种现象,并非于今才有,而是古已有之。当第一只森林古猿爬下树木试探着走向林边空地时,在其他古猿看来,那就是时髦。当魏晋时代的人学着那些因服“五石散”皮肤怕磨擦而不得不穿旧衣的达官贵人的样子、个个穿得破破烂烂时,那就是时髦。当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因病成了秃子不得不戴上假  相似文献   

19.
<正>齐白石四子齐良迟题:"白石老人再传弟子宋君致中,乃白石高足刘君淑度之得意门生,齐派篆刻传人也。其刀功、篆法、章局皆有独到处。""中国篆刻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篆刻艺术乃是尽其精微之身而扩至广大之内涵。一把小小刻刀,玩转方寸石头,展现出一门悠久博大的历史传统文化,从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的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到元明清篆刻迎来的发展高峰,再到晚清、近现代篆刻大师层出不穷的赵之谦、吴昌硕、邓石如、齐白石等,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艺术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20.
成化十九年,撒马儿罕苏丹阿黑麻遣使贡二狮。此事载于《明史》《明实录》和《大明会典》。描绘此次贡狮的《贡狮图》,及诗堂之成化《御制狮子赋》,皆未见文献著录。此图流传西方,经嘉德艺术中心在北京展出国人始得一见。笔者抄录《御制狮子赋》,发现蕴藏若干史实。根据动物学,判定图中之狮子为一岁左右雄狮。此图系贡使抵京后所绘,出于宫廷画家手笔。根据贡使之行径,臆断贡使一行人或为商人冒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