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说文>"见,视也."本义为"看到""看见";可引申为"遇见"."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意为"张良来到军门,看见(遇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不等张良同意与否,樊哙已"带剑拥盾入军门".这里既看不出张良与樊哙事先有约,更看不出樊哙是在秉承张良旨意而行事.仅此一点,张良是鸿门宴的"总导演"这个结论是由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2.
<正>《鸿门宴》这一文本充满着异样。与惯有形象相比,教材中《鸿门宴》里的项羽,愚憨、木讷、渺小。刘邦一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就能让他发出"籍何以至此"的无奈之语,收回杀意?整个鸿门宴上,项羽除了"诺",便是"未有以应""默然",少有言语。这是真实的项羽吗?从《项羽本纪》中走出的项羽,司马迁着于其身的笔墨不比刘邦,甚而不及刘邦的"参乘"樊哙。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想]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节选)>一文,极写了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带领学生感受文中"我"童年生活的快乐无疑是必需的;但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疑为学之始",要求能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读书,所以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思考"乐"后面的东西:作者写作本文时乐吗?"我"的童年真的很"乐"吗?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对人生的苦乐作些力所能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灭秦和楚汉相争的年代里,樊哙是作为武将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特别是在鸿门宴上闯帐救主的忠勇表现更让他彪炳青史。然而当重读《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时,却感到司马迁对樊哙的评价并不是很高,认为樊哙等人是因人成事,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先看看司马迁是如何评价樊哙的。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  相似文献   

5.
历来人们都试图从项羽这个角度来解释鸿门宴"樊哙闯帐"的情节合理性,李怡安老师认为项羽不杀樊哙是由于英雄惜英雄(参见<语文学习>2005.3<英雄惜英雄>一文),也是在这个大的阐释背景下衍生的观点,但这种解释并不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6.
面对犯错学生,教师如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教育对象的不同换一种方式去批评教育,往往会取得"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批评效果. 假褒真贬--批评的话表扬说.有学生抄袭了<作文选集>,评讲时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想这位同学一定查找了不少资料,肯定读了<作文选集>.多读书是好事,对于写作文很有帮助,可以寻词摘句,可不能过多地引用啊."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无限相信读书的力量。只要让学生感受到读写的快乐,他们就会读得乐此不疲,写得乐在其中。"北京新学校研究院"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的专家如此说。读书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感受快乐"后,学生的读写究竟能有多少改变,恐怕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有真切的体会。我送走一届毕业班,又接了六年级,继续"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之路,本以为应该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谁知却是步履维艰、一筹莫展。所接班级原先并非主题学习班,以往课堂都是以老师为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什么?<辞海>里的解释是,人们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态和体验.曾国藩认为,幸福就是达到"小奢"状态,可以小小地奢侈一下. 年末岁初,当被问及有没有什么评价幸福的标准时,茅于轼先生果断地说:"幸福没有标准,是个人的体验.读了一本好书,我很快乐;教书育人,我很快乐;我的学生认真学习,我很快乐;做扶贫工作,我很快乐;身体健康,我很快乐;家庭和睦,我很快乐;财富增加,我也很快乐."  相似文献   

9.
很早就听说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名著<窗边的小豆豆>给无数的读者带来了笑声和感动,但自己却没有真正读过一回.这学期学校推荐的三年级选读书目中就有这样一本书,而我们班恰巧有个叫"逗逗"的女孩,于是我没有丝毫犹豫,首先推荐学生们读这本书. 还没等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就有个学生跑来对我说:"李老师,<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读完了,真羡慕小豆豆的生活呀!不知道那‘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能去小豆豆的巴学园吃饭,我想,葛菲飞也会把吃饭当成是享受吧!"  相似文献   

10.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有两个词出现频率非常之高,那就是"感受"和"体验"."感受"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了17次,"体验"一词出现了19次,几乎分布在各个部分.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给学生体验的生成提供契机呢?在此,我就以<孤独之旅>的教学片段为例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正>俯视的角度能使人更清晰地了解事态,就好像航拍的画面总能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可见,从高处向下看,是洞悉,是透彻,是一种人生智慧。"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是沛公之参乘樊哙的政治智慧。鸿门宴的危急关头,刘邦拘泥于礼节,优柔寡断,而旁观者樊哙则看清本质,勇闯营帐,智救刘邦,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劝说刘邦做大事不能囿于一隅。可以说,正因为樊哙拥有足够高的智慧与胆识,才在危难关头保全了刘邦,最终成就了大汉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小衙内之死     
黄波 《语文新圃》2008,(1):30-31
我曾在关于李逵的文章中说:"<水浒>虽然处处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惟独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让人心痛."有人奇怪:<水浒>中杀人放火的场面多了,小衙内之死有何特异?……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读书,古人有两个对联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是"人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二是"勤耕种无多有少,多读书不圣也贤"。读书既是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方式,就免不了在各种场合谈读书。真正的读书就是读经典当今有一个概念叫"信息爆炸",这是很多人说没有时间读书,或纷纷选择"快餐式阅读"的一个重要借口。但我完全不赞成这个判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和"信息爆炸"几乎同样流行的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3,(A1):168-169
<正>你幸福吗?童谣里唱道:"如果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快乐你就跺跺脚……"所以小孩总是又唱又跳,这是孩童的幸福;流行歌曲中有:"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它近在心灵却远在天涯",长大了,却寻寻觅觅,感觉幸福遥不可及。年轻人说:"每天都充满挑战,年轻的朋友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中年人说:"父母康健,孩子听话,领导赏识,对我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15.
<正>我在教学文言文时尝试了"读、译、析、背"四步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让美文在唇齿间留香——读起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这让学生从何谈美感,又怎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特别是文言文,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用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例如我在教《滕王阁序》时,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要求学生借助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的心情特别好,孩子们问我为啥?我说:"因为今年是<黑龙江教育>创刊60周年."孩子们又问:"那与你有什么关系?"我说:"因为我是她的老通讯员呀!"孩子们似乎若有所思,忙又追问:"你与<黑龙江教育>咋那么有感情呢?"一句话问得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思绪一下子将我拉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我与<黑龙江教育>的情缘又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7.
<正>记者:您如何看待"教育局长"这个角色?乡镇党委书记做教育局长,有人说这是"外行领导内行",您如何看待这种议论?从乡镇党委书记到教育局长,这种角色转变对您来说有哪些挑战?邵建华:对于教育,我有两种最朴素的感受:一是如果学生毕业了,对学校的回忆是甜美的,有读书的美好,  相似文献   

18.
受创     
<正>来采访的学生在客厅沙发上坐成一排,其中一个发问道:"读你的作品,发现你的情感很细致,并且说是在关怀,但是关怀就容易受伤,对不对?那怎么办呢?"我看了她一眼,多年轻的额,多年轻的颊啊,有些问题,如果要问,就该去问岁月,问我,我能回答什么呢?但她的明眸定定地望着我,我忽然笑起来,几乎有点轻佻的口气:"受伤,这种事是有的——但是你要保持一个完完整整不  相似文献   

19.
<正>经典可以说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读书,更不要说阅读经典。其中,教师不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是整个社会缺乏阅读的缩影。我们想让每一个孩子在经典中汲取人生的养分,那就意味着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一直走在经典阅读的路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成长、发展、快乐的养分,均可以在经典中获得。记得我第一次讲授《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只是将文章进行  相似文献   

20.
对于《鸿门宴》中"则与一生彘肩"一句的"生"的意思,由于各种版本的课本没有任何注释,教学参考书中的"参考泽文",有的直接照搬"生",有的译为"半生不熟",不少《古汉语词典》在说明"生"的"与熟相对"这个义项时,不约而同地以"则与一生彘肩"作例句,因而大家就把"生"当作"与熟相对"来解释,认为樊哙吃的是未煮熟的"生猪腿"。在"鸿门宴"那样的严肃场合中,在项羽赞赏樊哙壮士气概的情况下,项羽怎以可能赐给樊哙"生猪腿"呢?樊哙怎么可能吃"生猪腿"呢?"生猪腿"的解释有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