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16,(21)
茶具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泛指到特指,从简陋到精制的发展过程,茶具的材质受所处年代影响,而这也间接影响了茶具的艺术风格、实用价值等,不仅如此,茶具中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也存在较大差异,茶具的演变历程也就不相一致。本文主要阐述了茶具包装设计的现状探索,及仰韶时代陶器纹样对茶具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仰韶时期彩陶纹样在茶具包装设计上的应用及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宜兴,有着六千多年不间断的制陶史,当地陶工在北宋期间发现了本地独产的紫砂陶土。在茶文化的影响下,利用这种功能特殊的五色土,制成泡茶所用的各类茶具。自此以后,历代艺人,呕心沥血,薪火相传。自明代中期开始,则有许多知名的文人墨客参与其中,使紫砂茶具的文化含量不断提升,蕴含着浓郁的中华文明气息,成为既有优  相似文献   

3.
阚炜 《今日科苑》2012,(18):112-113
紫砂自问世以来,陶刻就是它不可缺少的装饰内容。最早的陶刻来自于古代人在制作的原始陶器时在泥坯上划刻,烧成后留下印记和符号。紫砂陶刻也是如此,最初的陶刻是机械的、没有生命的刻划印记,后来紫砂发展到明、清两代,许多画家、文人参与了紫砂雕刻,将文  相似文献   

4.
阚炜 《金秋科苑》2012,(18):112-113
紫砂自问世以来,陶刻就是它不可缺少的装饰内容。最早的陶刻来自于古代人在制作的原始陶器时在泥坯上划刻,烧成后留下印记和符号。紫砂陶刻也是如此,最初的陶刻是机械的、没有生命的刻划印记,后来紫砂发展到明、清两代,许多画家、文人参与了紫砂雕刻,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手段都融入紫砂陶刻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和风格,为提高宜兴紫砂陶的品位以至后来紫砂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紫砂艺术魅力。所以,在紫砂陶的发展史上,我们常说:紫砂工艺是热爱紫砂的文化人与热爱文化的紫砂人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文人墨客心中,宜兴紫砂壶艺犹如一个清丽质朴,又落落大方的乡村少女,她永远和山清水秀的江南一样,如一幅引人注目的佳人画,又如一首沁人心肺的抒情诗。宜兴紫砂,由于材质的优美和手工技艺的精湛,当紫砂艺人制成茶具,又有文人墨客在其上书画陶刻后,成为集中华陶文化、茶文化、古典诗词和书法绘画、金石篆刻文化于一体,既具有优秀的日用价值,又具有优美的艺术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6.
茶具     
《中国科技信息》2004,(11):43-43
茶具是茶叶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枝节。日本功夫茶现在在中国风行,茶具即为“功夫茶”的精髓。但根据历史资料来看,像样的茶具也是中国人发明的。  相似文献   

7.
泥土能够烧结,这是学会用火的原始人类早已知道的事实。不过蒙昧时代的人类还不需要烧制陶器,他们单调的狩猎采集生活居所不固定,周而复始他不断迁徙,所以在他们的行李中装有的仅是些不易毁坏的器皿,如皮囊、竹筒、骨壳、葫芦之类的物品.可是,一旦定居的生活形成,便使得原始人积累的经验发生了新的效应,陶器的制作便产生、发展起来。随着世界各地原始陶器的不断出土,人们发现,原始陶器的造型大都是圆平底,即锥底形或圆底形的削平状,或者是锥底形、圆圈底形加上一个圆圈底座或用几根(一般是三根)支脚支撑的形式。这种造型形式…  相似文献   

8.
周曙峰 《今日科苑》2012,(18):114-115
传统紫砂工艺的价值自明代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重要价值在于:一、学术价值(一)历史价值对现代尚存的紫砂陶艺遗产的调查,并结合考古出土紫砂实物及传世紫砂实物之工艺分析,证明该工艺的技法、流程、特征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传承至今的宜兴紫砂陶艺堪称文化  相似文献   

9.
荥经砂器有着久远的历史,荥经砂器的形成和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荥经砂器可分为陶器阶段的荥经砂器和瓷器阶段的荥经砂器。荥经砂器远近闻名,是中国与江苏"宜兴紫砂"齐名,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产品的实用性、工艺的精美性和形成的地域性共同构成荥经砂器的主要特征,这正是荥经砂器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今天,荥经砂器依然有着独特的经济、文化价值,需要大力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周曙峰 《金秋科苑》2012,(18):114-115
紫砂陶艺的最终产品是紫砂器,紫砂器特别是紫砂壶也最能体现紫砂陶艺的特色与内涵。紫砂器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其器物造型集中国传统立体造型三大成,在民间工业造型艺苑中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1.
张臻 《金秋科苑》2012,(20):114-114,113
当今社会和谐安定盛世收藏已成时尚,紫砂茶壶收藏量日趋倍增。人们在关注着紫砂事业的发展趋势,锁定紫砂收藏的玩家藏家不在少数。我是一个全手工制作茶壶的艺人,是随紫砂行业的发展的受益者。也可以看出全手工紫砂茶壶制作在紫砂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金秋科苑》2009,(16):F0002-F0002
作者简介 赵孟君,1966年生于宜兴丁山紫砂村。 自从事紫砂工艺创作至今,不断汲取前人作品和紫艺同行的长处,结合传统紫砂工艺技法,力求创新,探索传统紫砂文化的真谛,作品深受国内外紫砂玩家的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13.
在“幸运精品屋”,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或单件或成套的精美茶具。和传统茶具不同,它们拥有自然石材的原色,别具一格。这些茶具的式样又被雕琢成各式各样的动植物造型,个个栩栩如生,古朴典雅。“幸运精品屋”的老板高杏梅介绍说:“制作这种茶具的特殊石材叫麦饭石,有‘健康药石’的美称呢。”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现代陶瓷茶具的要求不仅是能满足人们的嗅觉和味觉——嗅茶香、闻茶味,还要能满足视觉和触觉——观茶具,品茶汤,甚至是以茶会友,高谈阔论,所有这些都已被上升到一个精神文化的层次,茶具的设计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的设计和体现。因此,现代陶瓷茶具产品由传统日常用品向时尚鉴赏实用品的转变势在必行,在现代陶瓷茶具设计中体现自然美感和人文情趣比单一技术性实用功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喝茶的人,很自然会注重茶具,因为茶具对茶味的影响并不逊于茶叶。明代中叶起盛行以紫砂壶泡茶,尤其在中国南方,喝茶之风很盛,对茶具也特别讲究。如今,即使寻常人家,也有不少用紫砂壶泡茶。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是中国典型的传统文化,也带来了很多衍生文化,尤其是茶具文化。而在宋代,最有名的茶具当属建盏,也是皇家专用茶具。宋代斗茶之风盛行,好的茶具必不可少,建盏也是其中最受士大夫喜爱的茶具。在被日本游学的僧侣带回到日本之后,更是被奉为国宝。但是元代之后,斗茶风俗消失,建盏也渐渐没落甚至失传。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恢复发展建盏工艺,并且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保护。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盏的起源背景、制作工艺等内容,从而扩大建盏的知名度以及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7.
用火取暖,早在原始社会初期就有。火种的发明,一是为了烧煮食物,二是为了冬天取暧。古代先民为了随意挪动火堆,保存火种,便把火种放在烧制的陶器里,这个陶器就叫“炉”或“灶”。古时人们取暖多用木炭,一般人家都有炭盆,比较讲究的炭盆是用铜或铁制成的,最次的就是用泥土烧制的炭盆了。  相似文献   

18.
用火取暖,早在原始社会初期就有。火种的发明,一是为了烧煮食物,二是为了冬天取暧。古代先民为了随意挪动火堆,保存火种,便把火种放在烧制的陶器里,这个陶器就叫“炉”或“灶”。古时人们取暖多用木炭,一般人家都有炭盆,比较讲究的炭盆是用铜或铁制成的,最次的就是用泥土烧制的炭盆了。  相似文献   

19.
赵孟君 《今日科苑》2009,(9):F0003-F0003,F0004
作者简介: 赵孟君,1966年生于江苏省宣兴市。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协会会员,紫砂陶艺家。助理工艺竞制币(国家级)。从小对紫砂感兴趣,过去的邻居现在几乎都成为紫砂大名家。他的全手工作品在当地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20.
杨铎成 《科教文汇》2014,(6):114-114,116
本文对安徽皖南及周边地区蕴藏的丰富的紫砂矿资源通过实地调查,证明安徽皖南及周边地区紫砂矿源储量丰富,并对紫砂土做过多次化学分析,取得化验报告,证实皖南及周边地区蕴藏的紫砂土质量上乘,是生产紫砂陶艺的上等原材料。该文还对皖南及周边地区紫砂土的特性在生产紫砂陶加工工艺及泥土配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提岀了具体的配方比例要求和工艺流程。本文作者杨绎成先生原是安徽省紫砂陶项目研究领军人物,有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