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希林  东辉 《下一代》2009,(3):16-19
“知(了解、懂得)之者不如好(喜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趣)之者。”  相似文献   

2.
课文内容: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  相似文献   

3.
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之后,引起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拍案而起者有之,批判挞伐者有之,提出修改意见者有之,解释主旨者有之,提出质疑者有之,表示不解者也有之,可谓毁誉参半。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新课标”是“从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关于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渐成繁盛之势。某一道德教育思潮的专题研究者有之,系统归列、整理多个道德教育模式者有之;单篇论述者有之,著述详解者亦有之。  相似文献   

5.
关欣 《成才之路》2011,(31):94-I0023
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之弊,放纵者有之,溺爱者有之,施暴者有之。粗略划分一下.大致有如下类型:  相似文献   

6.
“慕马案”赃物在沈阳首次拍卖,预展时天天爆棚,拍卖时竞争激烈,6天时间有近十万市民争相观看,“人潮汹涌、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痛恨者有之,震惊者有之,猎奇者有之,收藏者有之,“学习”者有之,“羡慕”者有之,以至有人发出感叹:“看来还是当官好。”  相似文献   

7.
课文内容: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相似文献   

8.
对于班主任工作,情有独钟者有之,爱恨交加者有之,惟恐避之不及者亦有之;让许多人疑惑的是,真诚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却换不来想要的和谐师生关系。其实,他们或许忽略了教育智慧的运用。以“戴高帽”传递良性暗示。初接手四(1)班,我从档案上看,行为乖张者有之,成绩欠佳者有之。  相似文献   

9.
苏轼博学多才,他在诗、文、词、赋等各种文体的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方面都许多创新和突破。苏试词风格丰富多彩,豪爽放诞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淡秀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兼有众体,变幻多姿,有不拘一格之妙。  相似文献   

10.
每年高考、中考结束后,自杀者有之,出走者有之,精神崩溃者有之,即使考上大中专学校,因心理障碍无法适应学习的也是屡见不鲜.这一切,演出了一幕幕比生理性心脏病更为可怕的当代悲剧.对此,惋惜者有之,呼吁者有之,震惊者有之.  相似文献   

11.
在刚接手这个班时,每次上作文课,当我把作文题写在黑板上时,经常看到学生面对作文题时的那份无奈:抓耳挠腮者有之,作文内容空洞无物者有之,语言平淡无奇者有之,内容千篇一律者有之。  相似文献   

12.
《庄子》: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相似文献   

13.
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学问的也就大致有三种;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曾对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作了具体的论述:“一曰熏。熏也者,如入雪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二曰浸。熏以空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浸以时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三曰刺。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熏、浸之力,在使感觉者不觉;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入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四日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梁启超所说的“共鸣”的四个方面,可以简化为两方面,即“入乎其…  相似文献   

15.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让学生热爱学习,把学生变成"好之者"甚至"乐之者"一直是教师们的最高追求。怎样才能让学生由学习上的"知之者"变成"好之者"  相似文献   

16.
财用     
苟卿言富国之道曰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所谓裕民者,取之有制,使之优厚之谓也;所谓节用者,使之出人有度,足以相掩之谓也。善哉!苟卿言富国而先及民者,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  相似文献   

18.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之,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  相似文献   

19.
兼爱上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痰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相似文献   

20.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是我国宋代教育家胡瑗学育才的一句格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