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千兆以太网的高校图书馆网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10M/100M局域网已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千兆以太网以其良好的互连性和可升级性而成为局域网的主流技术。从系统集成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图书馆千兆局域网建设中综合布线、拓扑结构以及设备选取等方面的设计和实现,以及VLAN和网络存储体系的应用,并通过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实例分析了建网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和步骤。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以千兆以太网为核心技术,千兆交换为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宽带校园网的网络结构方案,用防火墙技术与Internet建立高速连接;并结合校园网的信息管理需求和多媒体教学应用需要,开发各种如多媒体教学信息库、管理信息库等信息资源,选择和开发如MIS(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等软件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3.
舒忠 《电子出版》2001,(10):45-46
电子出版系统引入网络技术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流行趋势,但是根据今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建立一个运行速度快、互连性好、网络硬件匹配性强、拥有成本低的高速、高效局域网,是电子出版系统引人网络技术所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这个问题简要谈一谈笔者的见解。 基于目前局域网(LAN)中采用快速以太网是100M这一现状,可以说,传输速率大于100M的就可以算是高速局域网。当前已经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千兆以太网和ATM,正在试验的有万兆以太网。由于千兆以太网具有较强优势,并且符合运行速度快、互连性好、网络硬件匹配性…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电力公司园区网从建网目标上讲,首先就是要构建一个高速高效率的网络环境。在网络系统主干网技术选择方面,网络采用了千兆位以太网主干技术。这是一个顺应网络发展趋势以及符合电力公司实际需求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回顾中国报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历史和变化,从汉字激光照排到新闻流程采编系统,再到报业经营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技术始终驱动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报社技术部门已经从项目维护上升到了技术管理阶段,一方面是接听业务部门的电话,了解需要服务的内容,然后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以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还要应付网络联接不畅、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重装、查杀病毒等工作.另一方面是技术部人员充分利用报社的业务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直接主导信息化系统的调研、设计与实施,通过技术部对信息化系统进行选型、设计、实施、推广,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诸多学术研究、校园发展、教学科研活动等重要信息以电子数据、图片等信息化技术保存,在学校科研数据管理、教学智能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数字化管理粗放、缺乏精细化管理、专业人才缺失、抵抗外部入侵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数据安全隐患出发,针对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优化人才队伍、提高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煤矿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煤矿电力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对影响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系统硬件、系统软件以及网络安全性等方面对信息安全保障的技术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牛婷婷 《兰台内外》2020,(11):11-12
随着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涉及到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也是具有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是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平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风险性受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影响。虽然国家一直在对网络安全进行管制,但是计算机网络的公开性使得其安全风险一直存在。本文通过对档案信息化管理防控风险的分析,对档案信息化管理风险防控方法和应对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应用中 ,常常会遇到 ATM网络与千兆以太网的互联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络升级中如何使 ATM、千兆以太网两类技术相融合 ,在保护原有投资的基础上保证管理简单、应用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最新的千兆以太网技术,分析了图书馆网络建设,并介绍了图书馆网络方案的规划、设计及实施,包括网络结构、网络设备、系统软件等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朱玮 《信息系统工程》2012,(12):158-159
随着计算机和无线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高科技的主要"发源地"和"练兵场",高等教育学校更是第一时间被卷进了网络信息化的浪潮之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校园教学进行管理,使高校教学管理从思想、到理论再到实践都发生巨大变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随着油田各类应用系统的上线运行,信息用户迅猛增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显突出,玉门油田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安全的建设工作,为进一步落实油田信息化管理标准和规范,全面提升油田网络整体信息安全水平,在玉门油田网络平台之上,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管理和防护平台。  相似文献   

13.
浅谈档案信息化及其网络的安全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丽 《浙江档案》2006,(2):38-39
档案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档案部门都积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速进行档案信息化建没的步伐,许多单位已完成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但网络的脆弱性给档案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威胁。为此,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就应统筹考虑安全保密问题,即如何在搞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做好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建设。针对这一课题,我们应根据网络层次结构特点,对网络安全要求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教学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其中,教学信息化由电子教室、课件制作、备课系统、考试系统等组成。管理信息化则由办公系统、教务系统、后勤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构成。在这些核心应用系统之下,是作为应用和信息载体的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备,包括电脑、服务器和周边其他设备。据教育部科技司某官品说:中国3亿学生,按每10人一台计算机来算就是一个3000亿元的市场,而日前,平均100名中小学生才有一台计算机,这还不包括相应的网络、外设、软件等产品,而且要两年一更新。  相似文献   

15.
陈勇 《中国档案》2003,(12):36-37
积极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是整体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和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这是我们在“十五”之初就已形成的工作共识。同时,我们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开始总体规划全区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并于2000年之初启动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关的网络硬件建设、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完善、各类档案信息数字化标准的制定与处理等各项基础工作。在2002年的上半年,又开展了区级档案目录中心的最后系统集成、整合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以现代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管理工作,做好这项工…  相似文献   

16.
岳若惠 《大观周刊》2011,(38):104-104
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高校教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为适应高校发展趋势和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应该加速推进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进程。本文主要从技术完善、管理力度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论述怎样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改进教务管理系统,有效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工程》2005,(8):i0002-i0003
从“十二金”工程启动开始,华为数通和华为3Com一直是政务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主导型提供商。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关平台和系统的搭建初具规模,信息化成为政府各个部门的主要工作手段。政府建网需求明确应在前随着政务建设经验的增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目前政府在搭建网络平台的时候更为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也有了更为多样的技术选择余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化时代对世界各国档案管理与实践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建立国家档案自动化网络、计算机类型的选择、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国家档案事业管理自动化组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让各馆的资源连成一片,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19.
夏文 《湖北档案》2013,(11):20-22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互联网和普通计算机为背景的各种网络化应用广泛普及,本文就基于计算机网络时代对档案管理建设进行探析。首先从网络硬盘云计算技术分析,这项技术给档案信息管理带来了很多便捷的地方,其次从档案信息化形成的趋势以及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从档案信息进程管理建设方面涉及传统档案管理的方法改进。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都要实行信息化管理。为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档案管理必须变革传统观念,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加快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涉及档案工作的各个层面,内容极为丰富。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从技术层面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最基本内容是建立网络基础设施,运用网络技术,支持档案工作。二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机构要以网络的途径,提供数字化的现行文件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