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于同时含有Fe3+和Fe2+的混合溶液中Fe2+的检验方法,学生普遍认为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来进行检验,而不能采用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的方法进行检验。通过实验寻找证据对各种检验Fe2+的方法进行证实或者证伪,强化了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以及控制变量的思想及证据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2.
运用pH传感器,测定NaOH溶液分别滴定FeCl3溶液、Al2(SO4)3溶液以及两者混合溶液的pH曲线。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图像分析Fe3+、Al3+开始沉淀的pH及沉淀完全的pH,通过"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分析pH曲线变化,探讨Fe3+、Al3+分步沉淀的可行性及最佳pH范围。  相似文献   

3.
董顺 《化学教学》2023,(2):75-79
由两道高考试题引出对Fe2+与H2O2反应的探究。结果发现,不同的亚铁盐与H2O2作用的结果与实验条件有关:在无外加酸碱时FeSO4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碱式硫酸铁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FeCl2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聚合氯化铁胶体。在酸性较强时Fe2+与H2O2作用主要生成Fe3+;在酸性不太强时主要得到胶体,往往得不到沉淀。亚铁盐与H2O2混合除了发生Fe2+与H2O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外,同时含铁物质会催化H2O2的分解,H2O2分解放热还会促进Fe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验探究为主线,采用"自学交流反思"的教学模式,注意新知识、新理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学习、工作、生活的实践,走进科学研究的殿堂,在问题中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最终走向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严谨精神.[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中的知识点,学生在初中时理论上已经有了一些铁及其氧化物知识储备,而且对铁的化合物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有了感性的认识,现在进一步学习新知识也容易接受,铁的重要化合物是对金属化学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Fe3+和Fe2+及其氢氧化物的性质,知道其氢氧化物制备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一水合柠檬酸作为碳源,四乙烯五胺作为氮源,利用熔融法合成一种新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N-CQDs水溶液在紫外光下可发出强烈的蓝色荧光。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确定N-CQDs最佳激发波长为350 nm,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N-CQDs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从保存温度、pH值、光稳定性等方面研究N-CQDs的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CQDs适合低温酸性条件保存,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Fe3+对N-CQDs具有强烈的荧光猝灭效应,Fe3+浓度在0~1 000μmol·L-1区间内与N-CQDs的荧光猝灭程度(F0/F)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16μmol·L-1。因此,所合成的N-CQDs可以用于Fe3+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若(m+nR1/2)1/3能化简,则 m+nR1/2必能整理成(a+b)3的形式,现将化简的方法总结如下:设 a 为有理数,b 为无理数(这里指开方开不尽的数),则在(a+b)3的形式 a3+b3+3a2b+3ab2中,a3+3ab2为有理数,b3+3a2b 为无理数,这样,可将a3+3ab2分解成 a(a2+3b2),同时将 m 分解质因数,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Yb3+,Er3+共掺CaF2上转换材料,XRD分析证实所得产物为单一立方相CaF2.通过比较Yb3+和Er3+的浓度影响,发现CaF2:Yb3+,Er3+的上转换发光对Er3+浓度变化非常敏感,当Er3+掺杂浓度由1%增加到3%时,荧光显著猝灭;与之相比,Yb3+更大的浓度变化却导致更小的发光强度变化.由于绿、红光的功率关系非常接近,且紫光对三刺激值的影响可以忽略,泵浦功率由0.47W增加到0.85W仅导致非常小的色差.色度研究表明,Yb3+的浓度变化是有效的色度调控方法,而Er3+的浓度变化和泵浦功率调节对色度的调控能力都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8.
在前期报道的Er2Mo4O15:4%Tm3+体系中,通过引入惰性的Lu3+对Er3+进行格位替换,使得功率响应的色度调控能力实现31.5%的提升.机理研究表明,当Lu3+掺杂时,晶胞收缩使得Er3+-Tm3+耦合加强,处于4I11/2能级的电子被更多地以Er3+→Tm3+→Er3+的方式选择性布居红光发射能级,从而使得低功率时的IR/IG增大.由于增强的Er3+-Tm3+耦合使得功率项系数增大,所以IR/IG表现出更好的功率响应特性.该研究报道了一种精细调控Er3+-Tm3+耦合的策略,可为功率响应变色上转换发...  相似文献   

9.
公式asinθ+bcosθ=(a2+b21/2sin(θ+arctanb/a)它将两种不同的三角函数的和式化为一种三角函数,俗称"二合一"公式.诚如文[1]所说:一线教师都会把  相似文献   

10.
<正>1.审题是做题的前提在平常的复习中,一定要仔细分析题目,收集其中蕴含的信息,找出题目中隐含的关键信息并联系自己的所学知识,并能排除较多文字的题目中一些无用的信息。例1判断正误:(1)把过量Cl_2通入FeBr_2溶液:2Fe(2+)+2Br(2+)+2Br-+2Cl_2=2Fe-+2Cl_2=2Fe(3+)+Br_2+4Cl(3+)+Br_2+4Cl-(2)向KI溶液(酸性中)加少量KIO_3溶  相似文献   

11.
<正>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要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掌握判断离子共存的"四项要点"。(1)颜色——溶液的颜色:若限定溶液无色,则Cu(2+)、Fe(2+)、Fe(3+)、Fe(3+)、Fe(2+)、MnO(2+)、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于溶液中。(2)性质——溶液的酸性和碱性。  相似文献   

12.
董强 《成才之路》2013,(16):57-57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二,从学生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出发,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3+、Fe2+。关于Fe3+、Fe2+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要让学生自己设计Fe3+、Fe2+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试题呈现试题:某试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离子:K+、Ba2+、NH4+、Fe2+、NO3-、SO42-、Cl-、CO32-,已知试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均为0.1 mol/L。为了研究其成分,某研究小组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稀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的计算是高考热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如:NA选择题、溶液中酸碱混合图象题等,解答这类题时容易与溶液中的c(H+)和c(OH-)混淆.本文将对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通过例题解析,归纳计算技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行快速、准确计算.  相似文献   

15.
采用柠檬酸-硝酸盐燃烧法合成了Yb3+、Gd3+双掺杂CeO2电解质材料,并添加4%CuO作为烧结助剂同时制备了Yb0.1Gd0.1Ce0.8O2-α-4%CuO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Yb0.1Gd0.1Ce0.8O2-α和Yb0.1Gd0.1Ce0.8O2-α-4%CuO的结构和形貌。Yb0.1Gd0.1Ce0.8O2-α和Yb0.1Gd0.1Ce0.8O2-α-4%CuO在750℃电导率分别达到1.3×10-2S·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赭石的水煎液和醋煎液中Fe2+、Fe3+含量分别测定的方法。方法:在pH值为3~5之间,波长为396 nm,以邻二氮菲作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铁含量;在波长为510 nm处测定Fe2+的含量;再由2个浓度之差求得Fe3+的含量。结果:赭石的醋煎液和水煎液中铁含量有明显不同。结论:该方法精度好,回收率大于90%,操作简便,可用于Fe2+、Fe3+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正>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有十大要点,简单来说就是"一色、二特、三性、四反应"。一色:注意题干对溶液颜色的要求。如果题目要求是无色溶液,则不能存在有色离子。例如:无色溶液要排除Cu(2+)(蓝色)、Fe(2+)(蓝色)、Fe(2+)(浅绿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_4(3+)(棕黄色)、MnO_4-(紫色)、[Fe(SCN)]-(紫色)、[Fe(SCN)](2+)(红色)等这些有颜色离子。二特:判断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不  相似文献   

18.
铁元素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是近5年高考考试的热点之一。"Fe(2+)和Fe(2+)和Fe(3+)的相互转化"一课以生活中"怪水现象"、茶叶、维生素C和含铁药片为切入点,用Fe(3+)的相互转化"一课以生活中"怪水现象"、茶叶、维生素C和含铁药片为切入点,用Fe(2+)和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的实验改进装置分析反应现象和原理,该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技能,提高学生用实验来探究物质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Cu2+污染胁迫下玉米叶片Cu2+含量最优反演模型。方法:以室内盆栽玉米为研究对象,在采集不同胁迫梯度下玉米叶片光谱以及同期叶片Cu2+含量的基础上,通过遍历计算出两波段原始光谱植被指数,并将其与叶片Cu2+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0.1~0.9阶、1.1~1.9阶与1~4阶共22种光谱微分预处理重采样后的光谱数据,经连续小波变换后分析小波系数与叶片Cu2+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分析提取最优植被指数与最优小波系数,建立反演模型。结果:植被指数与叶片Cu2+含量显著相关,最优波段组合分别为:DI(621.5 nm, 1 889.2 nm)、RI(482.2 nm, 1 418.5 nm)、NDVI(666.3 nm, 1 917.2 nm)、RNDVI(621.5 nm, 1 889.2 nm),其光谱特征均集中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附近;小波系数也与叶片Cu2+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敏感波段位于400、600、90...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48页【实验2-6】: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体积分数约为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通过比较产生气泡速度的快慢,可得出的结论是:MnO2,FeCl3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