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黄档案是治黄信息的源泉,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人民治黄档案工作五十年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黄河档案馆为中心、以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属各单位档案和管理机构为主体的档案和档案管理网络,在“为治黄工作服务”的原则指导下,为治黄工作和社会提供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服务,成为人民治黄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治黄科技信息》2010,(2):13-15
治黄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义务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黄河的水旱灾害又十分频繁严重,黄河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新中国建立以来,治黄已取得巨大成就:数千公里大堤加高培厚;60年来年年安澜;开发黄河水资源,支持了两岸广大地区的发展;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成投产,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各项事业永葆生机的源泉。近年来黄委党组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确定了“1493”的治河理论框架。治河新理念和新理论框架的提出,给治黄事业的各项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治黄科技信息是科技治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与治黄生产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随着治黄理念的转变和治黄形势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治黄科技信息工作只有打破传统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断对科技信息制度建设和资源建设进行创新,才能为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终极目标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开创科技信息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设三条黄河事业的日益推进,新时期下治黄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黄河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科研和业务部门创造出了很多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加快了治黄的科技化进程。本文通过对大型施工机械在防汛抢险和施工中问题的系统的分析,试说明了大型机械设备在治黄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并对今后机械化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治黄科技信息》2004,(6):14-14
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黄之路,构建“三条黄河”建设体系,大力推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治黄科技工作在治河方略、应用技术、基础研究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黄委科技信息工作以服务于黄河治理开发为宗旨,紧紧围绕治黄中心任务,做好治黄及水利信息资源的收集、保存、加工、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领导决策、科学研究、设计施工、技术攻关,为黄河治理与开发及发展黄河产业经济等,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参与了黄委信息化和“数字黄河”建设;加强了科技信息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新技术手段的研究与应用,全方位提升了黄委科技信息工作的总体水平,初步实现了治黄科技信息工作现代化。现将“十五”期间黄委科技信息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要实现治黄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全面进步,承担着治黄重任的基层单位必须坚持创新。黄河基层单位担负着防汛防凌、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等重大治黄任务。如何把创新融入到各项治黄业务工作中去,以创新推动治黄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治黄科技档案是治黄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中辛勤劳动的智慧结晶,是支撑黄河事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必须管理和利用好治黄科技档案。  相似文献   

9.
“三条黄河”之一的“模型黄河”工程是构成治黄现代化科技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模型黄河”工程规划》制定的“模型黄河”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可以看出,“模型黄河”不同于一般概念的黄河模型,它是由多种类型的室内实体模型和野外原型试验场  相似文献   

10.
刚刚结束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工作思路.确定了新的工作重点。这次全河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03年的治黄工作,研究建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部署2004年的治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日趋完善,治黄工作的重心也发生了转移,工程管理在治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逐渐体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黄河水利生存和发展的新型工程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2003年8月下旬以来,黄河流域发生了多年不遇的长时间秋汛,黄河干、支流共发生十余次洪水,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险情。经过治黄职工和抢险队员的共同努力,战胜了历时3个月的洪水,取得了黄河防汛抗洪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为黄河治理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技术支持,作为“数字黄河”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采集体系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黄河实时监测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提高河势、工情、险情、水位监测的科技含量,适应治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加快黄河防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4.
"调水调沙"治黄思想的由来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治黄实践的不断深入,"上拦下排"的治黄方针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治黄专家认识到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重要影响.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著名水利专家王化云和他的同事们,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调水调沙"的治黄思想.其具体设想就是在黄河上修建一系列大型水库,实行统一调度,对水沙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相适应,更好地排洪、排沙入海,减轻下游河道的淤积,甚至达到不淤.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我委科技信息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治黄中心任务,主动做好治黄水利信息资源的收集、保存、加工、整理和开发工作。同时要大力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动资源的数字化、服务的网络化,以便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工程建设、科技攻关以及发展黄河产业经济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构建服务于治黄事业的信息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治理黄河是林则徐政治生涯中极其重要的政绩,与之前的治黄大吏不同,林则徐做事认真,严谨务实,他痛恨渎职,对此类人等严惩不贷,同时还兴利除弊,大胆进行改革,探索治理黄河的新途径,新方法,因而取得了积极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7.
人民治黄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的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在防洪工程建设中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的防洪工程档案,已成为珍贵的治黄史料,发挥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治黄事业的发展,做好防洪工程档案的管理愈显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防汛队伍主要由黄河防汛专业队伍和沿黄群众防汛队伍组成,实行的是专业队伍和群众队伍相结合,军、警、民联防的方针。这两支队伍在历年防御洪水斗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黄河防洪保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防汛队伍的状况已不完全适应黄河防大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刘静 《治黄科技信息》2009,(6):32-32,F0003,F0004
治黄档案工作作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的重要方面,存在着一些重要关系,它们互相联系,又存在一定的相斥性,如何科学地把握这些关系,对于理顺档案工作思路,减少系统内耗,促进治黄档案工作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黄河安澜67年,治黄防洪工程在治黄人的管理、维修养护下日渐完善,防汛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在推进防汛工作前行的同时,遇到很多制约防汛工作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是黄河防汛工作走向制度化、程序化、正规化、条理化改革的必经之路,现就部分问题做以下论述。1黄河防汛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