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多数企业报要闻版的消息大多突破了“领导参加,讲话指示”的模式,把笔触放在了会议作了哪些决定,对生产经营、对企业的发展、对职工有什么意义等一些内容上,从而增强了要闻版的可读性。但是从整个要闻版来看,仍缺乏大的突破。为此,本文想从企业报的个性出发,联系本企业的实际,对企业报要闻版的贴近性作一番探索。一、让广大职工在要闻版上唱主角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以正面宣传为主,要满腔热情地宣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新成就、新创造、新经验,让群众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李瑞环同志也提出“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这也是把报纸办得富有群众性  相似文献   

2.
人民铁道报决定,以改进消息写作作为该报今年深化新闻改革的主攻方向。铁道报社副社长王廷彦3月12日对笔者说,铁道报近几年重视消息的写作,认为报纸的主体应当是消息。现在铁道报头版(要闻版)平均每天刊载新闻22条,居全国报纸前列。头条新闻一般不超过千字。消息量增加,刊登的基层消息就多了,报纸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受到基层和群众的欢迎。但是,报社领导认为,消息质量不够满意,今年要在这方面攻关。  相似文献   

3.
地市县报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应扬其优势,紧密贴近农业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来搞好新闻报道,力求报道内容鲜活,以吸引农民订阅。否则,"贪大求洋",抢道越位,势必失去本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作为担负舆论导向重大责任的地市县报,应积极关照和真实地反映农村现实生活,反映能代表农村社会主流、时代潮流的东西,弘扬正气,引导农民积极向上,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反映农业新发展、新需求世纪之交,我国农业早已突破自…  相似文献   

4.
涉农报刊应该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生活,要替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本文结合2010年全国涉农媒体的报道重点进行深入探讨。替农民说大局农民一般都是小家小户过小日子,他们对全局看不透也看不到更看不清,涉农报刊就要替他们说一些有高度的话,让他们从微观的角度去了解宏观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企业报要闻版应成为企业了解社会的窗口松藻矿工报陈斌在开门办报的时代潮流中,企业报要闻版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依然故我,在本企业相对狭小的天地里打转转,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企业,让本企业以外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跃上要闻版的版面?我认为,当前企业报要...  相似文献   

6.
农业节目的主要观众是农民,怎样做出既让农民喜闻乐见又能产生实际效果的电视节目,一直是我们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根据"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个贴近"原则,农村节目要"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农业".  相似文献   

7.
坚持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统一——消除要闻版编辑工作中的几个误区陈仁波奉清清在要闻版的编辑中,“坚持政治家办报”尤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党的声音必须在要闻版“唱响”;政府的重大举措必须在要闻版“报透”;代表社会正当要求的群众心声必须在要闻版中正确反映;报纸...  相似文献   

8.
崔永刚 《青年记者》2007,(12):10-11
坚持“三贴近”,是一个媒体提升影响力的最佳路径。农村大众报作为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大众日报》农村版,作为全省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第一媒体,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在实际、生活和群众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农村大众报来说,不仅是育人之计,而且是立报之本,所以,农村大众报始终把坚持“三贴近”作为报人的一种本能来打造和养成。  相似文献   

9.
农垦日报是黑龙江垦区办的一份企业报。由于垦区具有除税收之外一切的地方政府职能,因此这张报纸又具有党报性质。它的要闻版及其它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2007年,农垦日报社为了使报纸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办了“北大荒周刊”。  相似文献   

10.
高峰 《青年记者》2003,(3):26-27
农民报从其定位来说,是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综合性报纸,读者群主要是以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为主。应该说,农民报的根是深深扎在农村这片沃土里的。报纸的报道对象是众多勤劳朴实的“泥腿子”,他们的生产、生活是农民报新闻线索、素材、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于城市、市民的  相似文献   

11.
一、掌握群众想知道的信息办一份群众满意的县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县报要利用好离群众近的优势,增强与群众的互动,发挥好县域主流媒体的桥梁作用,在当好党的喉舌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群众的代言人,贴近群众生活,从群众关心的事情着手,千方百计替群众解难题,力争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2.
作为农民报的办报人。怎样使这张报纸更好地为农民服务.让农民在生产与生活中离不了、放不下。让农民心甘情愿地订阅。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体现“三贴近”的原则.要贴近贴近再贴近.并让这句我们办报人时时日日念的“办报经”真正在我们的稿件中反映出来。在报纸的版面上体现出来。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站在解决  相似文献   

13.
崔永刚 《青年记者》2007,(12):10-11
坚持“三贴近”,是一个媒体提升影响力的最佳路径。农村大众报作为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大众日报》农村版,作为全省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第一媒体,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在实际、生活和群众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农村大众报来说,不仅是育人之计,而且是立报之本,所以,农村大众报始终把坚持“三贴近”作为报人的一种本能来打造和养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一批贴近农村生产生活的电视节目纷纷亮相荧屏,成为帮助农民朋友解读政策、传递信息、排忧解难的好帮手。怎样才能赢得农民朋友的信任,做出对农民朋友有所裨益的电视节目呢?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办节目农民受众有自己的特点。在做节目时,要多到农村体验生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农村传统的经济工作规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也使农村干部和群众面临着新的选择。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县市报如何围绕市场经济的特点,加重、加大对农业的宣传,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小康目标这对于70%的读者是农民的《瓦房店报》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首先要着眼于观念的转变 县市报面向市场,贴近农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客观要求,也是县市报新闻宣传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民报的发展,对在广大农民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市场信息和科技知识,开拓致富门路,提高文化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农民报通过不断改革,在增加信息量,增强服务性,贴近农民群众方面进行了可喜的尝试。 80年代出现鼎盛时期。到1989年,除《农民日报》、《中国农牧渔业报》、《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国农村经营报》等全国性的农民报外,省、市(包括计划单列市)农民报发展到26家,另有《济南农民报》、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13,(5):91-92
CCTV-7农业频道不但在内容上做到了贴近"三农",而且在节目角度、倾向和表现方式等方面都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按摩感受"。CCTV-7农业频道在节目的贴近性方面灵活运用了"三贴近"原则,把"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演变为"贴近基层、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正如著名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媒介即按摩",指出了受众除了要从媒介中寻求信息咨询以外,还要寻求心理上的放松和抚慰。因此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新时期读者对党报的更高要求,从2007年4月10日起,福建《湄洲日报》在B1版开辟“在那不该遗忘的地方——本报记者盲区体验”专栏,作为报社创新要闻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鼓励记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民生问题报道,着力反映人民心声,拉近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并且通过记者深入下去,走进新闻发生的现场,感受生活实际,转变作风和文风,  相似文献   

19.
办好报纸要闻版,历来是各级党报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地市级党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之一,党的声音必须在要闻版“唱响”;政府的重大举措必须在要闻版“报透”;代表社会正当要求的群众心声必须在要闻版中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一张报纸,最重要的是要闻版。它是报纸的脸面,是引导舆论的首要手段,是后面各版的统帅。因此,各报的要闻版都放在了夜班做,以求以最快的速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而达到夺得市场,赢得读的目的。那么,如何做好夜班工作,也就是如何做好要闻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