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中华民族古代物质文明的代表是长城,那么精神文明的代表就是《红楼梦》。不知她影响了中国多少代读书人的生活与命运,不知红楼世界吸引了多少文人骚客的眼球,不知大观园牵动了多少青年男女的心。  相似文献   

2.
绛珠之泪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风,是风翻开了《红楼梦》;泪,是泪滋润了《红楼梦》。那涟涟的泪水,好凝重,好凝重,是深情而又绝望的绛珠仙子之泪。法国作家缪塞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何止是诗歌,曹君泪洒红楼,这《红楼梦》不知倾注了曹君多少的泪水,不知承载了绛珠多少的眼泪。千年前,她说过“: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千年后,她带着“水…  相似文献   

3.
逄敏 《山东教育》2020,(10):39-39
《红楼梦》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文学地位举足轻重。我从2017年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鹏鹏哥哥读红楼”,从连环画入手,尝试着带领学生阅读《红楼梦》。几年下来,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浓厚,出现了一批小“红楼迷”。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有时我也会思考:小学生阅读《红楼梦》到底会有哪些收获呢?深入了解后,我发现随着阅读的进展,学生们更多的还是对小说情节感兴趣。如果只是这样,那阅读经典名著和读其他的书,甚至看一部电影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红楼梦》这种古典名著在“育人”上的优势该如何体现呢?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红遍五大洲,华人世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有多少人认真想过:红楼梦到底是什么意思?曹雪芹从哪儿取来的书名?唐代诗人白居易用红楼形容富家闺阁。他的《秦中吟》有这样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意思是:住在富丽堂皇的  相似文献   

5.
一部《红楼梦》不知倾倒了多少代人,而《红楼梦》中那些精彩绝伦的诗词曲赋不知让多少人为之慨叹、伤情、迷茫。这些诗词不仅构思巧妙,切合人物身份,更是作者讲述故事情节的手段,有些诗词完全融于小说故事的情节中,如作者喜欢欲先隐写人物的未来命运,于是,这些诗词往往具有预示的叙事作用,可以说,读懂了《红楼梦》中的诗词,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  相似文献   

6.
直到小学三四年级时,我还是不喜欢《红楼梦》。那时的我,更愿意将大把的时间花在《水浒传》和《西游记》上,更喜欢梁山水泊的壮阔无垠和齐天大圣的神通广大,单只看到《红楼  相似文献   

7.
1986年,当我前往皖南名校宣城中学任教时,我没有想到这所学校将成为我事业发展的温床;我更没有想到,一部《红楼梦》居然成为助我飞翔的羽翼。受从宣城中学走出去的红学家白盾(吴文汇)先生的影响,任教之初的我便开始钻研起《红楼梦》来。我邮购了自创刊号起的各期《红楼梦学刊》,我四处搜集与“红学”有关的图书乃至器物。我细细品读“红楼”,记下点滴体会与感受。那是一段何其幸福的时光啊!大约有六七年吧,一个人在学校那间偏踞东北一隅的老式瓦房里静静读书,发黄的卷页与橘黄的灯光在我眼前交织成一片宁静而惬意的风景。一、冒险的尝试1991…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戏剧作为一种通俗的文艺样式,在《红楼梦》由小说文本向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的传播过程申所起作用十分巨大。但众多的清代“红楼戏”中,清代“红楼”第一戏创作与流传至今却未有定论。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推动了《红楼梦》在全社会范围的传播进程,促进了“红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至少把红楼读了二三十遍的美学家蒋勋,他看到的是慈悲。他曾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少年不识愁滋味。初中的我按捺不住对名著的好奇,买了《红楼梦》来读,那时候只是心疼林黛玉贾宝玉无果的爱情,许多情节读过也忘记了,大概记得那几位重要人物的性格,也没有自己的偏好。  相似文献   

11.
端木蕻良与《红楼梦》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在反复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成长,有着浓厚的"红楼"情结;他一生都在研究《红楼梦》,对曹雪芹和《红楼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正因此,端木蕻良的创作无论是观念还是技巧,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其晚年所创作但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曹雪芹》则可以看做是他一生"红楼"情缘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要探寻红楼人物的"诗意空间",就必须将《红楼梦》当成少男少女用血和泪铸成的青春史诗,去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去倾听他们的歌哭心声,为他们的毁灭(沁芳)一洒同情之泪,同时必须明白"正邪两赋说"是理解红楼人物(贾宝玉、王熙凤等)的关键所在,进而才可以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样就为中学生阅读《红楼梦》整本书提供了从人物性格的发展中来全面地理解、看待人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评价标准的新观点,以使学生充满期待地读完《红楼梦》。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书名中“红楼”一词究属何指,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盲点,一般以为仅是泛指“巨家大室”,并无深层意蕴,但考之于该书其它诸名,皆有具象可指,因对“红楼”一词寻根究源,所得结论如下: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氏托梦(给凤姐与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14.
哀绝的恋歌     
卢永杰 《学周刊C版》2011,(4):207-207
洋洋洒洒的一部《红楼梦》不知赢得多少读者的眼泪。古往今来,众多人沉迷于“红学”而不能自拔,尤其是对于宝黛钗的爱情纠葛,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摒去《红楼梦》其他方面,单就黛玉性格和爱情方面略述愚见。  相似文献   

15.
王雨漾 《学周刊C版》2010,(2):198-198
我只读过两遍《红楼梦》,与“红迷”相比,似乎是没有资格对这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进行评述的。都说一阅红楼终身误,终身误的不止以此为生的红学家,还有众多文学家,他们点滴字句都能隐现红楼。  相似文献   

16.
我这个人上学早,识字快,7岁就看闲书。开头是因为听评书而想看原著,都是武侠小说。后来,由于连看几出京剧中的红楼戏,又想见识《红楼梦》。那一年,我9岁,两册互不衔接的石印《红楼梦》残本,被我囫囵吞枣,吃进肚里。虽是黄日小儿的浮光掠影,却也水过地皮湿,对《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产生了数十年守恒不变的印象和评价:王熙风,够毒的;贾键,够坏的;尤二姐,够贱的;平儿,够难的;宝饮,够阴的;晴零,够俊的;尤三姐,够硬的……从9岁到眼下年近花甲,我自称十读红楼,其实并无精确统计,但敢保读过十遍以上。只是我读《红楼…  相似文献   

17.
后世把以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及相关续作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戏曲作品叫作“红楼戏曲”。“红楼”戏剧与曲艺作品,在《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对于清代首部红楼戏剧和第一部曲艺作品的创作、流传及对后世影响等《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却未见详细地考证与定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北京电视台携手中影集团等单位强强联手,重拍50集的红楼巨作。8月21日下午,盛宴般的重拍《红楼梦》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为了重拍《红楼梦》,北京电视台还将掀起一场波及整个华人世界的大型红楼选秀活动。  相似文献   

19.
凤姐和探春,在红楼脂粉英雄队里,是令人瞩目的。特别是凤辣子三赞玫瑰花的故事,尤为意趣盎然、意蕴丰厚。与《红楼梦》的女性题旨关系重大。看来,小说中称她们二人为凤凰,并非漫不经心之笔。我以为,《红楼梦》作者在提炼作品主题时,是由历史的思考进入哲学境界的。  相似文献   

20.
纪永贵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55-61,91
《红楼梦》书名中“红楼”一词究属何指,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盲点,一般以为仅是泛指“巨家大室”,并无深层意蕴,但考之于该书其它诸名,皆有具象可指,因对“红楼”一词寻根究源,所得结论如下: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氏托梦(给凤组与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