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非正规就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失业问题日趋凸显,发展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扩大就业规模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吕月英 《未来与发展》2011,(12):107-109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通过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及就业增长的有关数据,对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做实证分析,以期能为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增长提供证明。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问题是转轨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深化和城乡富余劳动力日益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作为传统就业主渠道的国有企业等正规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正在不断下降。因此,大力发展非正规部门就业,促进社会富余劳动力向非正规部门转移,对于缓解我国目前沉重的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我国非正规就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探讨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第三产业有较高的就业增长弹性,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建议以巩固发展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为基础,全面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5.
就业问题是江西省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之一,而三大产业是一个国家就业的根本,所以对三大产业结构的研究有助于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江西省三大产业结构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农业已成为劳动力净流出的产业,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就业,但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远远高于第二产业,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对就业增长的带动力最强,已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三产业周期稳定效应与就业吸纳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和HP滤波等计量经济方法研究了我国第三产业消费支出和产值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效应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三产业消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经济波动程度;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相对比较平稳,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第二产业的剧烈波动对总体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就业增长弹性,但由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间"异质性"特征突出,所以其就业吸纳弹性差异较大.其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对于行业内部的就业增长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邱建林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122-122,124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大学生的增加,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探索大学毕业生就业之路显得越来越重要,非正规就业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一种主要就业形式,本文就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现状、问题和对策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获得身心愉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有利于修身养性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旅游业,是带动经济综合发展的强大、持续、重要的引擎,可以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富百姓",可以拉动经济、扩大内需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可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是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内需的拉动和就业的带动作用十分巨大和长远。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1982-2008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第三产业就业数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与第三产业就业正相关,但服务贸易进口与第三产业就业负相关,并且从长期来看,服务贸易进口对第三产业就业负拉动效应大于服务贸易出口正拉动效应。短期内,服务贸易出口显著地促进第三产业就业的增加,服务贸易进口则与第三产业存在着并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波  汪戎 《软科学》2011,25(8):115-119,123
首先计算出三大模式在不同人均GDP水平时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并与云南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说明云南今后应该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扩大就业;然后又从行业就业关联的角度进行就业效应分析,进一步验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扩大云南就业的重要性,认为云南在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时要特别注重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教育业等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依据logit模型对我国就业风险进行度量和预测,结果发现: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比照,时下的金融信用危机导致我国2009-2010年城镇失业率大于6.454%的可能性几乎为100%.为化解就业风险,应充分发挥非正规就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作用,积极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跨区域转移,注意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在"保增长"的同时还要"促就业",同时也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并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能够发挥相互利导作用,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故必须重视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针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概述入手进行分析,分别对于广西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现状、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作出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就业形势严峻以及越来越多高校开始重视开发利用校友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背景下,构建面向高校与校友发展共同体促进学生就业的新模式,对于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通过剖析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举措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为例提出进一步构建发展共同体促进就业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汤国英  黄旭伟 《未来与发展》2014,(2):107-109,97
就业指导是实现教育投入与效益产出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回报的重要条件。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生存、稳定与发展。如何构建和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的内容及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作为民族地区宝贵的人力资源——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新疆经济的腾飞.因此,高度重视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是摆在社会、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张淼 《未来与发展》2012,35(3):54-58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但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要想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必须结合社会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竞争力的培育。对此,本文借鉴产业竞争力的ISCP范式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希望明确影响大学生就业和发展的各项构成要素,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化增加了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尤其是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带就业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工结构性失业、农村隐性失业的问题,而且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产业经济拉动和国家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前景乐观,但创业比例依然较低,面临种种困境,亟需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从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假设建立了经济增长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弹性的单因素影响模型,然后通过回归分析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纳入同一分析框架,验证两者共同作用对就业弹性影响的显著性,采用1991-2007中国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弹性不存在明显促进关系,技术创新对就业弹性的影响显著,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弹性影响显著,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共同作用对就业弹性有显著影响。结论认为,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非正式制度是近年来企业集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现有的文献形成了两条研究路径:其一,主要探讨非正式制度因素在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促进合作、降低交易费用的积极影响;其二,着重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发挥作用的约束条件,讨论其局限性和在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变化.本文对以上两个研究路径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王卫峰 《中国科技信息》2012,(2):137-138,146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培养发展区域经济所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当前我国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这种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不仅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影响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也造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找出济南高职教育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促进济南高职教育发展的策略,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