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村全民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契机。以民俗学、社会学、体育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以山西省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为背景,归纳总结了山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联动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联动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的科学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民俗学、社会学、体育史学视角对山东地区民俗体育形成的农耕文化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山东地区民俗体育的起源、活动方式等都带有很明显的农耕文化痕迹,表现出世代相袭的传承性,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对山东民俗体育未来的走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既是民俗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加快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进程,必须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体育课程政策,加强民俗体育项目的专门研究,加强民俗体育项目的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民俗体育项目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规范民俗体育运动项目赛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极大影响了体育学的研究范式,使体育学面临又一次的变革。大数据不但给体育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为体育学者研究思维的转变提供了重要遵循。文章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首先介绍体育大数据,随后着重论述大数据时代中国体育学科体系中9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最后探索性提出大数据时代中国体育学科研究的3大发展趋势,即从小样本到大数据、多模态体育数据、知识和数据协同驱动,这或许将有助于学界构建以大数据技术为中心的体育学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5.
西部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民俗体育是我国西部各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浓缩点,它作为一种身体行为的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表征。从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的角度,探讨西部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民俗体育,揭示节庆民俗体育地域性、周期性、人文性等特征,并研究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民族史学、体育理论、体育史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实地调研、比较分析,对瑶族民俗宗教体育文化中存在的传统节日"盘王节",传统体育项目"打长鼓"进行研究阐述,以期为瑶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环境为切入点,分析了民俗体育的历史变迁,构建了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模型,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产业化与遗产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今后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与机遇,认为民俗体育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向是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美国7所大学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美国这7所大学的体育学科发展现状、内涵、世界排名、学科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这7所大学设置的体育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体育学研究更多地体现出相关母学科理论在体育学中的运用、侧重指导实践、与科技密切相关、体育科研的国际合作融合度高。得到启示:中国的体育学需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体育学研究需拓宽国际视野,体育科研需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高校体育学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管理部门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学生民俗体育意识薄弱及兴趣缺乏、体育教师学习进修民俗体育技艺的渠道缺乏、民俗体育师资及场地器材缺乏等是主要影响因素;依托地域优势开展特色民俗体育项目、给民俗体育融入人文精髓、有条件地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范围、加强体育院系民俗体育人才培养是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体育学建设迫在眉睫,是体育学界面临的重要学术议题,也是中国学者 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国体育学研究在起步阶段就陷入了研究 瓶颈,往来于几个概念之中,理论基础薄弱,欠账较多,总想寻找捷径却总无小路可走。 体育、体育学的研究需要以概念为抓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相关材料,分析中国体 育学研究停滞的现状,找出学术责任缺位的困惑。体育学研究可以采用人文体育的研 究方法,来探讨体育的起源、体育形态、体育的发展规律、发展方向等学术问题,进而从 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体育学的学科发展理论。体育学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强调体育文 献的重要性,要从游戏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本体,把握现代体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和开展现状进行考查与分析,提出了“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应采取突出民俗旅游文化特色,开发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实现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普及体育健身活动,推进传统体育的活态保护;结合传统节日,强化传统体育的文化功能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2002~2011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文献进行概括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大的方面。在民俗体育的理论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其起源、概念、特征及分类、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而在民俗体育应用研究上主要是从其与学校体育、大众健身及旅游等相关方面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民俗体育发展之前瞻。  相似文献   

13.
民俗旅游业展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更好地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依靠政府、公司、媒体、村民四者形成的合力。首先各级政府要树立文化保护意识,加大保护力度;公司在发掘民俗旅游项目时要突出特色,让人们感受其独特魅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媒体要广泛宣传,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村民要增强文化自觉意识,继承和维护好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思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民间体育文化是现代体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试图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中国民间体育进行梳理,对中国民间体育的深层文化意蕴、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提倡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建设意义、中国民间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关系以及当前民间体育的生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中国民间体育文化的研究做一些文化思索.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民俗体育的演进进行了比较研究,得知:奥林匹克运动和中华民俗体育的起源,演化和发展都受到宗教习俗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由于较好地完成了由悦神到娱人的嬗变,使之蓬勃发展,中华民俗体育由于始终难以摆脱宗教习俗的羁绊而发展迟缓;中华民俗体育只有尽快摆脱宗教习俗的束缚,才可望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是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需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现代文明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当中,使民俗体育赖以生存的地域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变化使“活态”的民俗体育失去了孕育、滋养它的土壤,使其趋向于现代化,缺乏民俗体育自身的“本土化”风格特性,同时也使常年依附于形式背后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意识、精神内涵以及民族图腾等民俗特征也随之逐渐消亡。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演变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当今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演变与发展的规律。研究认为:1)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演变的因素主要是:职业性质的转变、活动区域的减少、功能性被取代、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传统节庆淡化的影响;2)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发展:迎合时代所需,确立合理定位、坚守文化内核,赓续民俗文化之基、盘活赛事运营多元主体,打造品牌赛事体系、秉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推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耦合共生,构建二者互利双赢的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民俗体育的扩布现象,并分析了影响民俗体育产生扩布性的原因。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民俗体育文化适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特性是民俗体育产生扩布性的动因;民俗体育的扩布性现象也正是民俗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的一种表现,体现了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对民俗体育扩布现象的研究,有利于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保护、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