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能够为高校“三全育人”提供丰厚养分,有助于推动高校“三全育人”落地落实,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校园文化建设。但目前我国高校精通安徽优秀地域文化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有待扩充、学界对安徽优秀地域文化整理研究有待进一步增强、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的程度与途径有待进一步加深与拓宽。为此,高校可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外实践研修等方面入手,将安徽优秀地域文化深度融入学校“三全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2.
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源,“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助力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更是高校达成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基础所在。鉴于此,从“四史”教育有机融入的价值意蕴分析入手,阐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四史”教育有效融合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实际效用。结合高校学生“四史”学习实际,诠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建构和价值内蕴,阐明目前存在的挑战,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4.
高校“四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高校在“四史”教育中培育大学生红色基因的内容衔接度和整合度不高,形式单一,育人生态欠佳,大学生对“四史”教育中红色基因的主动接受能力较差等现实问题。高校应在“四史”教育中,通过整体设计“四史”教育内容,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多部门联合行动,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生态;加强融媒体建设,创新红色基因教育形式;运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等,培育大学生红色基因,促使大学生践行红色精神,做新时代红色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践行者。  相似文献   

5.
“四史”教育为党员学习教育提供以史崇德、以史增信、以史明智的重要学习载体,是高校党组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保障。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实践过程,是高校党员培养的传统使然、是二者育人内容耦合性的必然、是切实提升育人实效的应然。为此,应从长效学习机制、组织领导机制、宣传引导机制、激励保障机制、评估反馈机制等路径探究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四史”育人长效机制,为培养有理想信念、德才兼备且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6.
郑春华  丁元  房勋 《广西教育》2022,(3):64-66+70
本文基于“四史”的内容及教育价值,论述“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开展“四史”主题的教师培训、开展“四史”与思政融合的教学研究、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开展“四史”融入思政的实践活动等“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校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优势突出,是“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的现实需求,是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要求。“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契合点,“融入”是二者相结合的关键所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紧抓关键课程,着力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统筹兼顾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提升授课效果;要善用“大思政课”,打好“四史”教育融入“组合拳”。“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四史”中蕴含着伟大的精神力量与智慧、深厚的理论与教育资源、丰富的实践经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融入“四史”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精神力量。分析了“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衡阳抗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构建、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利于衡阳抗战文化继承与发扬等重要作用。文章从将衡阳抗战文化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将衡阳抗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衡阳抗战文化纳入协同育人过程等方面,探讨衡阳抗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在建党百年之际更具有着特别的价值意蕴和时代意义。然而,当前的“四史”教育还存在着内容知识性与科学性不足、网络资源载体应用度不足、实践育人活动长效性不足等实践困境。文章认为应该在“四史”教育过程中,充实“四史”教育内容、创新“四史”教育载体、丰富“四史”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1.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锚定“四史”教育与影视艺术类课程的契合点,从人才建设、课程优化及实践成果产出三个方面打通课程思政的三维对接路径,将进一步扩展“四史”教育的学习共享空间,保障“四史”教育融入影视艺术类课程多维路径架构的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河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将河洛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文化育人的全过程,既是做好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高校文化育人水平的必然要求。驻洛高校在运用河洛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开发研究不足、学生了解程度不高、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寻找合理有效的路径,从加大文化传播力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等方式,更深层次地推动河洛文化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相结合、与学科教育相融合,用文化的力量培育出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的时代要求,也是未来“概论”课教学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走访调研等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三方面剖析了“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深层动因。文章指出“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制定“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整体规划,明确“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重点任务,“概论”课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助力“四史”教育,提升“概论”课教师“四史”教育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等四个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四史”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切入点,对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品质、拓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历史视野、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育人实效等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四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聚焦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精神谱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艰难曲折和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演进和开拓创新。具体实践方面,要构建一体化“四史”学科框架体系、创新一体化“四史”教育教学方法、搭建一体化“四史”教育交流平台、整合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四史”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四史”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更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面临大学生对其认识不够、课程资源配备不齐、历史虚无主义的不断干扰、与高校其他课程未能有效融合等现实困境。提高新时代“四史”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就要加强阵地建设,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开发优化课程资源,配齐强大的师资队伍,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新要求、“育技”与“育人”不平衡现状、生源质量和构成出现新动向等给“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时代挑战。为此,要准确把握“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通过“明理,点理想之光”“增信,增信仰之力”“崇德,筑匠人之德”“力行,做实干之人”,探索从“迎合”青年喜好到“赢得”青年价值认同的“四史”铸魂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17.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四史”教育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点,把握“四史”教育的部分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主流与本质统一的原则,分析其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思维辨析能力提升、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必要性,探索其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的路径,以更好地提升“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不够优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策略,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教师的融入意识和能力,从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四史”教育融入模式,积极探索“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孙亮  马美妮 《成才之路》2023,(32):33-36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策略的探讨,认为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有的价值追求,还提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明确目标、选取恰当的内容、规范评价方式,并论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行动举措。  相似文献   

20.
“四史”是党和国家宝贵的历史财富,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学资源,“四史”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入,有助于增强课程理论深度、提升课程育人实效。应在对“四史”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体系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明确融入的整体思路与具体内容,在方法路径上以“问题链”搭建学生个体与“四史”的深度联结、以立体式人物群像彰显高尚的精神品质、精彩的故事叙事与深刻的理论叙事相衔接,最终在国内外纵向、横向对比中深刻思想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