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题目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水平外力F=1牛顿作用其上,且每隔5秒,F突然沿逆时针方向偏转90°角,20秒后撤除外力,那么最终结果是: (A)物体回到出发点(B)物体的位移是502~(1/2)米(C)物体回到静止状态(D)物体的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问:设有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以4米/秒的速率沿半径为2米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它所受的向心力为40牛顿,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π秒。物体在1/2π秒内,所受的合外力(向心力)对它的冲量为F·Δt=40×1/2π=20π(牛顿·秒),而动量的增量为: ΔP=m(V_2-V_1)=5(4 4)=40(千克米/秒) 在这里动量定理怎么不适用了?(山东益都五中嵇委) 答:在这个问题中,由于质点所受的力为变力,因此在运用动量定理时不能简单地套用高中书上所述的表达式:m(?)-m(?=(?)Δt(这里(?)Δt的大小不一定等于FΔt)。在Δt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第87页关于平抛物体的图5-19及相关内容叙述如下:平行物体在t秒末时的水平分速度v_x和竖直分速度v_y分别为(图5-19) v_x=v_0 v_y=gt t秒末的速度v_t的大小为  相似文献   

4.
<正> 一、填空 1、6×10~(27)克=____千克=____吨。 2、2千米/小时=____米/秒。 3、5瓦特=____焦耳秒=____千克米/秒 4、3马力=____千瓦特=____千克米/秒 5、792000焦耳的电能=____度电。 6、力的____,____和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 7、一吊灯对电线的拉力是0.4千克力,那么,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吊灯的重量是____牛顿。 8、有一人的重量是600牛顿,他的每只鞋底的面积各为200厘米~2.他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等于____,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____。 9、物体沿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它的速度是由____能转化为____能获得的。 10、用4.9牛顿的水平推力,使10千克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10米,则推力所  相似文献   

5.
怎样读好题     
一、选择题1.若函数f(x)在某点x处增量为Δx =0 .2 ,对应的Δy=0 .8,则在点x处的导数为 (   )(A) 4   (B) 3   (C) 4x   (D) 2x22 .一个物体运动的方程是s =1-t +t2 ,其中s的单位是米 ,t的单位是秒 ,那么物体在 3秒末的瞬时速度是 (   )(A) 7米 /秒    (B) 6米 /秒(C) 5米 /秒 (D) 8米 /秒3 .曲线y =15 x5+3x2 +4x ,在x=-1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   )(A) -π4(B) π4(C) 3π4(D) 5π44 .若f(x)为偶函数 ,且f′(x)存在 ,则f′( 0 )等于 (   )(A) 0 (B) 1(C) -1(D) -x5 .若f(x)在x=a处可导 ,则limxaf(x) -f(a)x -a =(…  相似文献   

6.
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引力我们可用F=G(mM地)/γ^2计算而处于地面下的物体所受的引力只能用F=G(mM内)/γ^2计算(r为物体至球心的距离,M内为地球内半径为r的那部分地球的质量),此式如何得来?本特作介绍。  相似文献   

7.
题目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4kg的物体,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如图1所示水平力F作用.试求物体在第15s时的动能.(取g=10m/s2)错解: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作用,其中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mg=4(N),对应在时间t=15s内的冲量为If=-ft=-60(N·S).而水平力F在t=15s内的冲量为IF=5×5-3×5+15×5=85(N·S).则由动量定理IF+If=mv-0以及动能EK=21mv2,可得物体在t=15s时的动能为EK=78.125J.分析:上述解答未对物体的运动过程作细致考察,便认定物体在t=15s时间内一直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作用,这一点是缺少依据的,实…  相似文献   

8.
万泽平 《物理教师》2001,(11):41-42
对于方向不变而大小变化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中有两条计算其平均值的途径 :一是利用动量定理求解 ,二是利用动能定理求解 .不同的题知条件可用不同的方法 .[例 1 ]一物体自高处落下 ,着地前速度为v =1 0m·s- 1,已知物体质量m =0 .1kg ,试对以下两种题知条件分别求物体与地面接触过程中的平均压力 :( 1 )已知物体触地后经 5× 1 0 - 3 s停止运动 ;( 2 )已知物体触地后下陷 2cm停止运动 .解 :( 1 )物体触地后与地面的作用力并非恒力 ,故本题不可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匀变速规律进行解答 .考虑到题知中给出了作用时间 ,可以使用动量定理…  相似文献   

9.
例1竖直上抛一物体,物体分别在tl秒末和t:秒末通过空中某一点,求该点离地面的高度和物体抛出时的速度. 解法1设该点离地面的高度是h,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是v0,当物体第一次经过该点时有上的同一个靶标.已知炮弹的初速度是v0,求此山的海拔高度及靶标的水平距离(不计空气阻力). 分析以山顶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设山高为h,靶标的横坐标为d,发射倾角为a,由发射到命中的时间为t,则有 。签"叫而 ︼\\一军一的 v0‘洛、飞钊尔烦 妙飞︺.︸|麻 下|.h|1护是 1h=刀。t:一二丁gtl ‘①当物体到达最高点后返回该点时有 d一vo cosat一、一。。、n…  相似文献   

10.
物理科     
例一:有物自一足够长斜面匀减速上升,由A向B运动,AB长30米。此物在A点初速率为5米/秒,加速度的大小为0.4米/秒~2,求物体由A至B用多少时间?[评析]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v_0=5米/秒,其方向为沿斜面向上,加速度为0.4米/秒~2,方向沿斜面向下,与v_0反向,若取v_0的方向为正向,则a的方向为负向。AB长30米,由A至B,位移沿斜面向上并为正向。将题目所给条件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_t=v_0+at,s=v_0t+(1/2)at~2。得30=5t-(1/2)×0.4at~2,解此式得t=15秒和t=10秒,这是因为当位移为30米时,t=10秒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道实验题:如图1,a、b、c、d、e、f、g、h 是在研究物体自由落下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选取的8个连续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隔为0.1秒,自由落下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实验所在地的 g=9.8米/秒~2。试求:(1)物体通过 b 点和 g 的速度各是多少?(2)在 bg 这段距离内,物体的机械能损失了多少?(单位:厘米)  相似文献   

12.
现行省编高中物理基础训练(选修)第三册22页的35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原题如下:质量为 m 的物体,在恒力 F_1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 l 秒后改受恒力 F_2的作用,又经 l 秒后物体回到出发点。求(1)物体运动过程中离开出发点的最大距离;(2)物体返回出发点时的速度。根据题意画出题图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知道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部分,且通常情况下重力约等于万有引力。地面上的物体肯定会受到地球施加的万有引力,但能说地面上的物体肯定受重力吗?且看这样一道题:假如地球自转速度达到赤道上的物体能“飘”起来,那么可估算出地球上的一天等于h。(地球半径R≈6.4×106m)学生的解法主要有两种:法一:由GRM2m=mR4Tπ22,T=4πG2MR3,代入R=6.4×106m,M=6.9×1024kg,得T≈1.4h。法二:由GRM2m≈mg,有mg=mR4Tπ22,T2=4π2Rg(g取9.8m/s2,R=6400km),仍可得得T≈1.4h。二者结论一致,但学生对方法二有疑问,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4.
[原竞赛题]地球半径为R,一物体从距地面高为h=R的P点无初速释放,求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不计其他星球、空气对物体的作用,重力加速度g已知。分析:物体下落过程中,加速度a∝1/r~2(r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物体做非匀变速运动,不借助微积分通常无法求出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道物理题:“沿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用初速v_0。上抛一物,该物2秒时到达斜面上的某点A,又过4秒,物体又回到了原点A。问斜面和物体间若有摩擦,且摩擦系数为3~(1/2)/3,则此物体抵达A点需多少时间?”(取g=10米/秒~2)这道题的解法很多,可以运用运动学、动力学、能量守恒、矢量概念等基础知识和教学中若干基础知识去解,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学到的  相似文献   

16.
广东卷     
1.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物体a的下/: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4叶期一丫‘十口(B)20秒时,a、b两物体,。丫:/::相距最远.『不万二而币万一万污((为60秒时,物体a在物图1体b的前方.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2.图2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压缩机工作时,强迫致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在蒸发器中致冷剂汽化吸收箱体内的热量,经过冷凝器时致冷剂液化,放出热量到箱体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可以自发地从冰箱内传到冰箱外.…  相似文献   

17.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f=uFN求解,静摩擦的大小则没有现成的计算公式,其值可在零至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取值,如何知道其大小呢?下面就分情况分别说明.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例)时1,则如依图据1平,一衡条件求解.物体受到两个水平力F1=2N,F2=10N的作用仍静止在地面上,求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解:由于F1和F2的合力向左为8N,而物体处于静止,故由平衡条件知,地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向右,大小亦为8N.二、物体处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则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例2如图2,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A叠在物体B上,mA=2kg,mB=3kg,一水平力F=1…  相似文献   

18.
在某些物理问题中,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比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综合解题更简捷、更迅速.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动能定理1.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或物体所受各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数学表达式为:W总=ΔEk=E末-E初或W1+W2+W3+…=ΔEk=E末-E初.2.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注意的问题(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视为整体的物体系.合力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总和,因此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2)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一般以地面为…  相似文献   

19.
<正>在初中数学中,有一类测量物体高度的问题,涉及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即在地面上不能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如图1,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在测点A处安置侧倾器,测得此时M的仰角∠MCE=α.(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的B处安置侧倾器(A,B与N在一条直线上,且A,B之间的距离可以直接测得),测得此时M的仰角∠MDE=β.(3)量出侧倾器的高度AC=BD=a,以及测点A,B之间的距离AB=  相似文献   

20.
笔者一直认为:不管孙悟空(学生)的能耐有多大,都翻走不出如来佛(教师)的手掌心(所了解的解题方法)。可就在前一些时,学生解答一道思考题后,彻底改变了笔者的看法,不得不去重新认识自我、审视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35页,题目为: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比前一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离地面多少米?课堂上让学生初步理解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后按学习小组交流解题情况,重点放在研究用不同方法解题上,且越多越好。约五分钟后,学生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