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高校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严重,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了高校教育过程中的重难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至今已经发展了30多年;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以预防为主,以解决少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目标,忽略了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能够实现全体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将系统分析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积极心理学构建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幸福体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把工作重点仅仅放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上,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潜质的开发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满足了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求。只有在积极心理学领域重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才能最终达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教育内容窄化、教育形式单调、教育途径单向性、消极倾向凸显等问题,这大大消弱了其本身的积极作用,无法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瓶颈区。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带来  相似文献   

4.
相比较于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只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治,而忽视积极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训和潜能的提升,为此而急需积极开展相适应的积极心理学教学.本研究主题则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生态教学模式探究,目的是使这种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良性的影响.研究方法为课堂上开设成功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等课程;课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素质拓展训练及朋辈辅导.课堂上通过采用体验式教学构建了生态课堂,课后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大学生进行辅导与潜能开发.通过研究证实这种积极心理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生态教学模式,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的使用情况,是为了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重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重构的课程内容包括五大主题(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成长、积极应对)及十三个相关概念.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所授班级的学生需求、专业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预防或减少心理疾病转变为积极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发现学生的个人优势,让学生以积极心态主动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挫折,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心理问题,更要发展人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矫正和补充。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个体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以此为理论基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当以关注和建设学生积极面为重心。本文讨论了沿袭传统心理学模式的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偏失、方式的不足和效果的消减,并提出了引入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培养积极人格为目标,开发积极品质为内容,引入积极心理体验为手段。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关注个体的积极面以及社会的和谐,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构建积极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积极的宣传氛围、组织系统、教育活动、评估体系、干预策略、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桑乐萌 《知识文库》2023,(21):99-102
<正>在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保证,而积极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幸福感、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新兴心理学分支,关注点从病态转向健康,强调人类精神健康的积极因素,如希望、乐观、幸福感等。将其应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缓解情绪困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反思,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提出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教育方法,以期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消极心理教育模式,重点关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也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换视角,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走向"积极",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构建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吉首大学坚守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品质,建构更加科学的、人性的、和谐的、个性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人所具有的发展潜力以及美德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积极取向为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是当代心理学最新进展。而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一种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定位和有效推进的新型观念。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介绍以及对高校现存心理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简要探讨积极心理学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发展意义和其有效构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消极心理学为基础,主要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把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作为工作重点,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中积极的潜能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重点关注人的积极品质,是一种积极乐观、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它为高校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更应该研究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如何建设积极人格、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与关注发展和幸福并重。因此,必须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探讨达成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出发,分析了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并重点论述了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留级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个复杂的过程,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可以提高和改进高校留级生的心理状况,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积极乐观的人格、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为高等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新的发展趋势,也是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对人性、道德、认知的看法都是积极而乐观的,它非常重视从积极价值观角度去激发个体的优秀品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情况下,许多高校在心理学健康教育中都引入了积极心理学理念.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传统心理学影响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高校如何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走心理健康教育之路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以传统的病理性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这种教育极大地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积极心理学为促进青少年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构建学校积极环境,谋求青少年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营造积极校园心育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来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人格、开发心智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供一种全新研究视野和新鲜活力。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探究,以期对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