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色彩结构在绘画观念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层面.它的快速发展跟绘画风格两者紧密联系。就敦煌壁画来看.不管是从色彩结构方面,还是在色彩层次上.都呈现出复杂的特性。不同地区的艺术风格是不尽相同的.各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加之时代的进步、绘画风格的演变、绘画材质的革新等,使得敦煌壁画更富细腻感,色彩以及结构更加鲜明。就色彩结构来看。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敦煌壁画及图案的色彩在绘画用色的风格上,在不同年代、不同的社会风尚,所用的色彩形式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色彩教学是油画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把握画面的色彩效果,使学生了解绘画是"看"的艺术。要学会观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色彩风格。  相似文献   

4.
敦煌壁画色彩应用与变色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多年来对敦煌壁画的解读与临摹的一点感受 ,分析了敦煌壁画与中国画之间的关系 ,从中国画的绘画色彩等方面分析、对比 ,对敦煌壁画的敷色技法及各时期色彩应用演变过程等作了分析。同时 ,阐述了敦煌壁画色彩变化的自然条件、客观原因及规律 ,并对颜料的古今称呼与用法等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色彩是绘画的灵魂,在现代绘画中,色彩已成为画家最重视的形式因素之一。色彩具有三种潜力,即色彩的心理表现力、色彩的象征性真实和现实主义含意。对于色彩的写实性、象征性及抒情性的不同运用与表现也影响到艺术家的绘画创作风格,呈现艺术家自性色彩创造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色彩是绘画专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养,是绘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色彩数字化理念能够使复杂的色彩理论更为简练和本质化,对于排除色彩认识的某些误区,解决目前绘画创作和教学中色彩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有效提高绘画专业人员的色彩修养和运用色彩语言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敦煌莫高窟北凉北魏时期的壁画,从内容与构图的关系、壁画制作及绘制顺序、绘画技法中人物造型与线及毛笔工具的使用、西域壁画与敦煌北凉北魏时期壁画中人物肌肤晕染技法的不同与特点、颜料种类及敷色方法所呈现的装饰效果以及颜料的变色原因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论艺术的精神》中第二部分“绘画”的第五节“色彩”的效果和第六节“形式和色彩的语言”中,康定斯基分析了色彩在绘画心理感觉中的作用;在《色彩科学》中何国兴先生提到过色彩感觉是一个主观量而非客观量。文章认为绘画色彩中的主观量是一个更复杂、包含了更多情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以中亚粟特、乌斯特鲁沙纳、吐火罗斯坦和中国新疆和田、库车等地以及甘肃敦煌的佛教壁画为研究对象,对各地区壁画的色彩运用和绘画风格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每个地区壁画的绘画风格虽或多或少地受到外来因素影响,但总是以一种风格为主。论还对各地区使用的绘画颜料进行化学分析,说明了壁画颜料的成分和产地。中译得到作授权,首次在国内发表,分上下篇,上篇是中亚壁画的艺术史研究。  相似文献   

10.
章以中亚粟特、乌斯特鲁沙纳、吐火罗斯坦和中国新疆和田、库车等地以及甘肃敦煌的佛教壁画为研究对象,对各地区壁画的色彩运用和绘画风格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每个地区壁画的绘画风格虽或多或少地受到外来因素影响,但总是以一种风格为主。章还对各地区使用的绘画颜料进行化学分析。说明了壁画颜料的成分和产地。此处发表的下篇即是关于后的研究,以及关于中亚壁画的重要参考书目.  相似文献   

11.
智力是人类的一种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良好的智力要通过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的雏形"汉画"以"简淡素朴"为美的审美原则,具有强烈的本土仙道思想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印度佛教美术的影响,在龟兹古国又形成了一种着色浓烈的西域画风.以汉画"简淡素朴"为美的中土画风和以"浓烈为尚"的西域画风,其着色都是一种观念之色,一种心象之色.两种画风不断融合而形成着色浓烈的晋唐画风.汉画所展现的笔墨趣味性成为一种带有强烈本土文化倾向的传统,为唐代文人、仕宦画家所继承发展为水墨画.从此千载不移,这种选择与本土哲学文化和社会思潮有着极深的渊源.以黑、白成像的南宗画与本土哲学思想的核心相吻合,与文人的人生观相契合.因此"色彩观"即思想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色彩对比关系的本质是用强调的手段使不同色彩产生差别。色彩的对比有其自身的特性与规律,同时,对比的效果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互补色对比是色彩语言中最富于魅力的部分,它是色彩构成的核心。对色彩各种对比关系的分析与探究,有助于我们在绘画实践中有效地发挥色彩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啖子本生图盛行于北朝时期,莫高窟与西千佛洞保存着诸多图例。啖子故事以孝道为主题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十分吻合,特别是北周至隋代十分流行。本文主要分析啖子本生图,对其构图形式,即横幅多场景画卷形式的展开与样式上的发展进行探讨;并与印度、犍陀罗、克孜尔及麦积山、云冈石窟的例证进行比较,详细验证敦煌壁画中啖子本生的画卷形式、连环画形式及异时同图法等,认为敦煌壁画中的睒子本生并非汉代传统形式的延续,而是在印度·犍陀罗的影响之下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彩色铅笔插图属于绘画艺术,因其色彩的丰富多变,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想表现好一幅彩色铅笔插图,除了要对它的工具性能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推敲色彩的变化规律。多进行色与色之间的叠色和混色,可以使画面得到意想不到的丰富色彩变化。只有这几方面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一幅优秀的彩色铅笔插图。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水彩画     
水彩画是广为普及的一个画种。作为独立的绘画形式,水彩画形成于西方,是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而来的,由于它低廉的成本,使它在所有的色彩画种上有最大普及性。小学、中学以及初学绘画者都往往从水彩开始培养色彩感,此外,它的工具比较轻便,在户外写生时易于携带。由于水彩画采用的工具与所用材料和制作过程的特点,水彩画与其他各种绘画有着显著的区别。同时,也是因为这样的因素,水彩画具备了一个能够独立存在的画种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色彩观,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明显不同。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深受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的影响,崇尚返璞归真、简练素朴之美,主张用最简单的水墨色彩表达最丰富的意境。而西方风景画遵循的则是真实的色彩观,重光谱色,讲明暗阴影对照等。  相似文献   

18.
色彩是中国山水画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山水画整个发展历程来看,每一阶段都与中国传统的"五行"、"五色"、儒家色彩观、道家色彩观以及佛家色彩观有着紧密联系。而庄、玄、禅思想又影响文人画崇尚水墨画的创作心态和美学意境。宋以后,文人画占据画坛呈主流趋势,青绿山水画开始衰退,重水墨轻色彩,严重阻碍青绿山水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敦煌彩绘艺术品数字化保护采集和再现色彩不准确问题,提出了敦煌彩绘艺术品色彩控制色卡方法。通过对敦煌彩绘文物制作使用的颜料及胶料的类型与种类、敦煌彩绘文物的制作工艺及设色技法调查,制作了敦煌彩绘模拟样本并建立对应色彩数据库。通过对模拟样本进行色彩控制测试挑选和完善,为敦煌彩绘艺术品的色彩控制提供了一个参考色卡。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自制色卡对敦煌彩绘艺术品的色彩控制能力优于标准色卡。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传统石窟壁画的制作以及壁画材料性质特征的简要介绍 其次探讨壁画的现状模写与一般临摹的区别以及现状模写的实际意义,并且提出石窟壁的画材料表现、现状模写对当代岩彩画的指导作用和当代岩彩画的审美等问题 最后简要回顾了现代岩彩画发展的基本轨迹,以此来论述传统石窟壁画材料表现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