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木兰拳运动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功用,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多年来亲身从事木兰拳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等实践的体会,对木兰拳运动的生理、心理、养生及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功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木兰拳运动具有取法自然、顺应社会;推动国际体育交流的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保证木兰拳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文章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沈阳体育学院木兰拳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本课程不受专业及性别影响,但学生选修人数相对较少。所选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学生要求。建议注重木兰拳的宣传推广,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展木兰拳对外交流、比赛等活动,以提高木兰拳选修课的教学水平和推动木兰拳的普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木兰拳运动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功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木兰拳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等实践经验,对木兰拳运动的生理、心理、养生及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功用进行分析,提出木兰拳运动具有取法自然、顺应社会;推动国际体育交流的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木兰拳对老年女性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0位老年女性参加木兰拳训练前、后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结果:经过木兰拳锻炼的老年女性,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木兰拳运动对老年女性血液流变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木兰拳运动在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实施全民健身和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方面,与高校体育教育是相通的。对上海地区木兰拳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木兰拳是一项女性运动,以健与美为价值取向,不同运动方式是锻炼者体验木兰拳运动乐趣的途径。木兰拳在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方面,符合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特征。因此,高校木兰拳教学应以女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加强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研究长期规律木兰拳练习对绝经期女性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以及红细胞变形性与红细胞膜脂质成分的可能关系。结果发现,在绝经期进行长期规律木兰拳练习,可以显著改善女性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膜脂质成分,这种红细胞膜脂质成分的改善,包括膜胆固醇(CHO)与膜C/PL比值.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改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5,(11):1015-1017
调查与分析江苏省5所开设木兰拳课程的普通高校,从木兰拳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分析影响高校木兰拳教学质量的3个主要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采用实验测试和数理比较的研究方法,对进行木兰拳运动锻炼的中老年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分析与研究,试图为木兰拳运动的积极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发现:经常进行木兰拳运动锻炼,对练习者的免疫机能有积极良好的改善作用,并揭示出木兰拳锻炼会影响中老年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分布,对中老年人的免疫力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木兰拳练习对中老年人平衡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PJ-1型电脑平衡功能检测仪,研究长期木兰拳练习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木兰拳练习组在反映平衡功能的指标,包括包络面积(Area)、左右方向动摇最大距离(Dx)、前后方向动摇最大距离(Dy)、重心移动轨迹总长(L)、左右重心动摇轨迹总长(Lx)、前后重心动摇轨迹总长Ly、能耗(Eng)和动摇角度(Deg)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长期木兰拳练习可以显著改善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木兰拳是女性健身者喜爱的运动项目,但关于木兰拳规定套路练习的生理负荷研究资料不足。通过遥测心率法观察木兰拳运动员规定套路练习中心率的变化,发现不同木兰拳套路(木兰拳、剑、扇)之间运动负荷没有著性差异,平均心率处于120~140次/min,最高心率在130次/min~150次/min之间。相对而言,木兰剑练习过程中心率处于较高水平(大于140次/min)的时间长。由于动作结构的不同,三组木兰拳规定套路练习过程中心率的动态变化曲线不同。木兰拳规定套路练习属于中等负荷运动。  相似文献   

11.
健康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进化生长过程与维护自身健康方面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而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术之一,其健身功效已经被长期大量的实践所验证,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水平,适合当代社会对于健康的需要,符合健康传播中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的原则。同时,其身心俱健的功能与效果符合现代健康理念对于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并从健康传播的四个层次划分出太极拳自我健康传播、太极拳人际健康传播、太极拳组织健康传播和太极拳大众健康传播。通过太极拳健康传播的四种类型与途径,最终达到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发展目标,使我国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造福全社会。  相似文献   

12.
谭飚 《体育科技》2002,23(3):79-81
根据木兰拳的特点论述了在木兰拳教学中要重视基本功训练 ,熟悉套路 ,明确姿势 ,合理运用微格教学原理 ,充分运用音乐和注重身心放松等教学要点 ,以及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校太极拳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前后的比较对照,就大学生学习太极拳,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身体机能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对研究结果分析后得出结论:大学生学习太极拳并持之以恒,同样能提高呼吸系统和心血系统等身体机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与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人体生理学的视角论述太极拳和音乐的相通之处,指出了太极拳练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价值和功能,只要长期坚持练习,并配以轻柔和谐的音乐,可以达到壮内强外、延年益寿的锻炼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一种符合人类心理、生理特点的科学健身养生方法。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太极拳逐渐风靡,然而一些初练者过分关注套路动作的模仿与熟练,忽略了起势前心身状态的调整,往往造成动作散漫,神意外驰,失去了太极本来的风貌。基于此现状,本文力图总结前人经验,从练拳的实践体验出发,试述太极拳预备势的心、身、息调整,即从非太极拳状态进入太极拳状态的运化过程,以期为初练太极拳者提高演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学生参加"翻龙泉"活动训练前后身体成分的变化,来进一步确认该项目具有增进体质健康的体育的本质属性。结果表明:"翻龙泉"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形态、骨骼肌量(SMM)、身体脂肪(BF)、基础代谢率(BMR)等各项指标在训练前后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加该活动训练能改善学生身体形态,促进骨骼肌生长,有效减少体脂肪和肥胖程度,使身体质量指数(BMI)更趋合理,能提高学生的基础代谢率和健康评估水平,因而从运动生理学方面确认了"翻龙泉"活动的民族传统体育属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口述整理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梳理分析了近代以来形意拳的发展脉络,从其发源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结构、武术模式、组织形式、发展现状以及传承中出现的不良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认为,形意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其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发展地方特色上有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含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心理状况。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有:竞争性影响、自我开发性影响、公开性影响、亲和性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