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活性紫为模型染料,讨论了芬顿氧化脱色过程中散射和染料中间体对反应速率常数和脱色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脱色体系的残留色度是由游离染料、两种中间体及散射四部分组成.若采用传统的测定反应速率常数和脱色率的方法,散射及中间产物的存在将导致较大的系统误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总残留色度中区分出散射及中间产物所占比例后,所得脱色率和反应速率常数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及流延法制备了CuO/SnO2/聚糖复合材料,运用TEM和XRD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系统地研究了在猩红B溶液暗态吸附60min后,强化日光照射下催化剂投加量、猩红B初始浓度、无机阴离子和催化剂重复使用对猩红B光催化降解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投加浓度为1.0g/L,pH为6.2时,对初始浓度为15H虮的猩红B进行强光照射300min后,脱色率可达99.19%;而CO3^2-、Cl^-、SO4^2-产和PO4^3-等阴离子对猩红B染料的降解脱色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后,吸附协同可见光催化处理360rain,对猩红B的脱色率仍可达到98.6996。  相似文献   

3.
以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阳离子高效有机絮凝剂双氰胺一甲醛脱色剂,并与聚合氯化铝(PAC)以及聚丙烯酰胺(PAM)配合使用,处理模拟染料废水.通过考察脱色剂用量、絮凝剂的投加顺序、PAC用量以及pH值这几个方面对脱色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寻求最佳试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脱色效果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脱色剂用量、pH值、聚合氯化铝用量.脱色剂用量为1.5—2.0mL/L,染料废水的pH值为7.5—9.5,PAC用量为50—90mg/L时,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均可达92%以上,COD的去除率因染料种类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过也都在84%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电解-Fenton联用技术对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溶液初始pH、铁屑投加量以及H_2O_2投加量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采用微电解法对活性艳蓝X-BR也具有一定的脱色效果.对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X-BR溶液,初始pH为6,铁屑投加量为100 g/L,反应30 min可达平衡,脱色率在70%左右.H_2O_2单独加入染料废水时仅有微弱的脱色作用,但将其加入铁屑-废水混合体系后可以显著提高铁屑对活性艳蓝的脱色效果.在最佳的微电解处理条件下,再加入体积分数30%的H_2O_260 m L/L,20 min就可将脱色率由70%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去除色度高、有机成分复杂且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的染料废水中染料罗丹明B。方法:利用共沉淀法将Fe负载于活性炭上形成具有较强催化性能的催化剂(Fe-A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Fe-AC进行表征分析,并探究在超声波强化非均相Fenton体系下,不同操作条件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Fe成功负载于活性炭孔道中。在Fe-AC/H_2O_2体系中,罗丹明B的去除率为72.7%,而在US/Fe-AC/H_2O_2体系中,罗丹明B的脱色率达99%。结论:超声波对罗丹明B的降解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快了罗丹明B的降解速率。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罗丹明B的去除率与催化剂投加量成正比,与染料初始浓度成反比,并且染料初始pH和双氧水投加量的最佳值分别为3和7mmol/L。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去除水中偶氮染料活性黑5方法。方法:通过共沉淀法在活性炭上负载Fe与Cu,制备出一种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Fe-Cu/AC),并利用Fe-Cu/AC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模拟染料废水活性黑5,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活性黑5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活性黑5的脱色率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是随着染料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过硫酸盐投加量和初始p H对活性黑5的脱色均具有最佳值,分别为8 mmol/L和5。结论:Fe-Cu/AC对过硫酸盐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能快速降解偶氮染料中的活性黑5。  相似文献   

7.
纳米Ti0_2光催化氧化法处理碱性紫5BN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脱色率为主要考察指标,研究了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法处理三苯甲烷染料碱性紫5BN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紫外光源为20 W的KL-1型光催化反应器,在平均粒径为30 nm的TiO2悬浮体系中,TiO2能够高效脱除碱性紫5BN的色度。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碱性紫5BN、活性艳红K-2BP,在KL-1型紫外光实验装置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性紫5BN在初始浓度80 mg/L时,TiO2用量1.0 g/L,pH值为3,外加催化剂H2O2加入量为2.5 ml/L,反应2.5 h,碱性紫5BN最大脱色率为98%。本试验为进一步进行碱性紫5BN的工业化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其他染料废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印染废水脱色难的问题,实验采用Fenton氧化正交试验法对活性红、蓝、黑SNE 3种单体活性染料配制的模拟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进行了脱色和去除COD的研究.结果表明,Fenton法对印染废水色度有90%以上的脱色效果,其最优化实验条件为:水样初始pH=4,30%H2O2投加量为2 ml/L,FeSO4.7H2O投加量为400 mg/L,反应时间为30 min.优化条件下,在废水有效脱色的同时,Fenton氧化还能使实际印染废水COD去除率达91.88%,降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ZSM-5分子筛/Fenton试剂共同存在下,对亚甲基蓝染料溶液的协同光催化降解行为;探讨了体系初始pH值、ZSM-5分子筛的投加量、H’0:溶液的投入量、FeSO。溶液的投入量和光照时间等因素对染料溶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3mL/L的Hp2溶液的投入量为1mL,质量浓度为80mg/L的FeS04溶液的投入量为4.5mL,ZSM-5分子筛的投加量为0.01g,体系初始pH值为4,光照时间为20min,在此操作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50mg/L的亚甲基蓝染料溶液的脱色率可达到94.1%.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铝阳极和不锈钢阴极的电化学体系中,在恒电流模式下,考察了.活性生红M-3BE模拟废水脱色过程及能耗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电解液初始pH值、氯化钠电解质浓度、温度、染料浓度对染料溶液脱色效率影响较大;电流密度、电解液初始pH值、氯化钠与硫酸钠电解质浓度、温度对脱色过程能耗影响显著。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染料溶液脱色率可达到98%,能耗117.75kwh/(kg dye)。在不同pH的范围内,活性红M~3BE表现的脱色机理不同,pH4~8为混凝与阴极还原脱色共同作用,pH小于4和大于9则表现为阴极还原脱色为主,且低pH下能耗较低。氯化钠既有助于提高染料废水的脱水效率,又有助于降低脱色过程中的能耗。  相似文献   

11.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生理条件下(pH=7.41)研究了β-环糊精(β-CD)、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CR-β-CDen)分别与刚果红(CR)的包合作用;研究了CR,(CR-β-CD)和(CR-β-CDen)超分子体系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紫外滴定实验结果表明:(1)β-环糊精和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都与客体分子刚果红发生超分子作用;(2)CR,CR-β-CD,CR-β-CDen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结合常数Kb值分别为4.1×104L/mol,1.36×105L/mol,2.33×105L/mol,表明超分子体系CR-β-CDen与DNA的相互作用最强。荧光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CR,CR-β-CD,CR-β-CDen的荧光强度随着CT-DNA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环糊精衍生物CR-β-CDen荧光增强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2.
甲酚红光度法测定痕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mol/L H3PO4溶液中,甲酚红(MPR)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形成离子缔合物,溶液均由橙色变为橙红色,从而使得溶液吸光度值发生改变,其最大吸收波长均位于519nm处.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吸光度变化值△A与CTAB和CPB浓度之间均符合比尔定律,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05×10^5(CTAB)和1.00×10^5(CPB)L·mol^-1·cm^-1.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用于合成水样中痕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用B-splines技术将波函数在径向和角向同时展开,考虑两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超强外磁场中,氢分子离子基态(m=0)和低激发态(m=-1,-2,-3,-4)的能级与两核间距离的关系,计算结果在2.35×10^6→2.35×10^8T整个区域比绝热近似结果的精度提高0.01到0.02.  相似文献   

14.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通过测定在不同pH值、不同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缓冲溶液条件下药物迁移时间的变化,计算出了pH分别为6.8、7.4和8.0时诺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其值分别为6.17×10^4L/mol、7.19×10^4L/mol、4.61×10^4L/mol。结果显示:当pH=7.4时结合常数值最大,当pH增大或减小时,结合常数值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探讨pH对结合常数的影响规律,对于进一步阐明药物作用机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2,4-二氨基苯酚在铂阳极上的催化氧化和不可逆电对构成的双安培定量分析理论,建立了直接测定2,4-二氨基苯酚的流动注射双安培法。使用已在恒电位下进行过预阳极化处理的双铂电极,在外加电压为零伏特时,通过在阳极上2,4-二氨基苯酚的氧化和在阴极上氧化铂的还原这两个不可逆电极反应过程,构成流动注射双安培检测体系。结果表明,在pH:8.69的B—R缓冲溶液中,2,4-二氨基苯酚的氧化电流与其浓度符合线性关系(r=0.9946,n=10),其线性范围为4.0×10^-6mol/L~8.0×10^-4mol/L,检出限为6.0×10^-7mol/L。连续36次测定6.0×10^-5moL/L的2,4-二氨基苯酚溶液,电流值的RSD=3.12%。用流动注射双安培法测定样品中2,4-二氨基苯酚的含量,选择性和灵敏度很高,测定结果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在镧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La-PB)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汞膜,制备了一种新型化学修饰复合汞膜电极La-PB/MFE/GC;研究了修饰层厚度、镀汞方式和汞膜成长过程对复合汞膜形成的影响;并以Pb2+为探针离子,对镧、钴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复合汞膜电极和常规玻碳汞膜电极的汞膜稳定性和金属离子的溶出伏安行为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应用该电极结合示差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对实际水样中微量Pb2+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b2+在该复合汞膜电极上的阳极溶出氧化峰电流在4.82×10-9~4.82×10-7mol/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5,n=13),检出限为9.06×10-10mol/L,RSD值为2.6%,加标回收率为97%~102%.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以CdTe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Ag(Ⅰ)和Ca(Ⅱ)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液的浓度、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浓度为10~20 mmol/L、pH值为7~8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Ag+与量子点反应时间为20 min时,量子点荧光衰减程度(ΔF)与Ag+浓度呈...  相似文献   

18.
黄婷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6):103-105
研究了在pH11.5~12.5的NH3-NH4Cl介质和TritonX-100存在下,镉试剂2B与铊(Ⅲ)的显色反应。铊(Ⅲ)与镉试剂2B形成红色配合物,在测定波长50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29X10·L·mol-1·cm-1,线性方程为A=0.0139C+0.0032,相关系数是0.9993,线性范围是肛800μg/L。建立了采用纳米氧化铝吸附铊(Ⅲ),与其他干扰元素分离,在水相体系快速、准确测定多金属结核GBW07296和环境水样中痕量铊的方法,回收率为96-102%,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4%。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LSSV)研究了对苯二酚(HQ)和间苯二酚(RS)在聚噻吩/纳米二氧化钛修饰玻碳电极(PTh/NTiO2/GCE)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作为两种苯二酚传感器表现出极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0.2mol/L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pH 4.6),RS和HQ的氧化峰电位相距508 mV,且在PTh/NTiO2/GCE上的峰比在裸GCE上的高出6.5倍。在最佳条件下,PTh/NTiO2/GCE对HQ和RS在1.0×10-7~8.0×10-6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混合物中的检出限(S/N=3)分别为3.3×10-8 mol/L和3.7×10-8 mol/L。通过计算得出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如电子转移数(n),质子转移数(m)。该法被用来同时测定废水中的RS和HQ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离子对准X174RFDNA超螺旋结构的影响.铅离子浓度越高,对应的DNA超螺旋百分含量-时间曲线随时间变化越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铅离子浓度为5×10-4mol/L时,超螺旋DNA结构被破坏,超螺旋形式所占的百分含量与对应的作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