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大学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较广。在英译汉的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被动语态的译法需要英语学习者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翻译成汉语时,有一些可以保持被动句,但也有一些可以翻译成汉语主动句。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一些译例,探讨了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3.
李悦 《海外英语》2012,(22):169-171,192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而其在汉语中使用,尤其是现代汉语中相对比较少,但随着英语在中国使用的逐渐流行,汉语中的被动句也逐渐增多起来。因此,当我们在作被动语态的英译汉时,要注意英语的语意和汉语的表达方式、表达习惯,准确的表达出原文的语意、语境和感情色彩,同时在作被动语态的汉译英时,也既要弄清汉语的语意又要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该文旨在通过英语和汉语被动句的构式,初步分析英语被动语态和汉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以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汉语及英语中的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在不必或无从说出施动者以及为了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要小得多。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主动结构,但也有一些仍需保持被动语态。下面,我谈一谈被动语态的一些常见翻译形式。一、译成汉语主动句英语原文中的被动结构译成汉语的主动结构又可分为几种情况:1.原句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译文中没有表示被动的标志,如“被、把”等字样。它在形式上是主动句,但表达的则为被动意义。例如:Intheirmeetingthisquestionwillbediscussedbr…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被动语态结构,但在被动语态的应用上却不尽相同。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句用得十分广泛,且往往带有明显的被动标记,而在汉语中则不然。因此,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很少译成被动句。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要译成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其他结构。  相似文献   

6.
被动语态这一语法范畴是英汉语中都存在的一个语法现象。传统上认为英语的被动语态有一个较稳定的表达形式,并且比相应的汉语被动语态使用得更频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英语的被动语态还有其它表达形式。而汉语的被动语态,除了一般的表现形式外,还有更常用的隐性表达形式。所有这些使得被动语态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变得更趋复杂。虽然从形式与意义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对比英汉语被动句的异同的论文随处可见,但这不足以揭示英汉语被动语态差异的功能与实质。因此,本文试从语言的民族性这一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语被动语态使用中的差异,尤其是体现于被动形式被动句和主动形式被动句使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何芳兰  黄琳 《考试周刊》2011,(34):131-132
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很广泛,而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少。翻译成汉语时大多数的被动句可以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转换成主动句,若保留其被动语态,则除了译成汉语的"被"字句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含有被动概念的词语或句式替代。本文就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表达法进行归纳,以便翻译初学者学习。  相似文献   

8.
被动语态这一语法范畴是英汉语中都存在的一个语法现象,传统上认为英语的被动语态有一个较稳定的表达形式,并且比相应的汉语被动语态使用得更频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英语的被动语态还有其它表达形式,而汉语的被动语态,除了一般的表现形式外,还有更常用的隐性表达形式,所有这些使得被动语态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变得更趋复杂,虽然从形式与意义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对比英充语被动句的异同的论文随处可见,但这不足以揭示英汉语被动语态差异的功能与实质,因此,2西文式从语言的民族性这一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语被动语态使用中的差异,尤其是体现于被动形式被动句的主动形式被动句使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专门用途英语中被动句的翻译为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专门用途英语中被动语态的汉译方法进行描述和总结。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翻译案例,总结出可以将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主动句、汉语被动句、含有"由"字的句子等翻译策略。通过使用以上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0.
被动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存在的,但它们的语义价值存在重大差异,在科技英语中出现的频率要比汉语高得多。本文分别从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被动句四种句式的层面上探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英译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语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 ,有语态语法范畴 ,故有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 ,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 -en ;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 ,也就无所谓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 ,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12.
被动语态系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一些文体中使用甚多。不过,近年来,意义被动式,即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之句式在英文中也渐有市场。本文即对英文中的意义被动式之使用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英文句子时有时态和语态的区分,其中语态又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本文主要介绍英语被动结构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结构方面对英汉语被动句的异同进行分析。二者主要差异体现在英语被动句是通过谓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汉语则主要通过被动词来表达。在被动句的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英汉语言这种形式上的不对等,并给出符合表达习惯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发话人的角度对英语被动语态进行语用平面分析,重点分析发话人的话语意图和被动语态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字表达客观化的手段之一 ,英语被动语态常见于英语新闻报道和科技文章中。如何按英语的表达习惯去理解原意 ,又怎样将它译成恰当的汉语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英语被动语态的一些常见译法。  相似文献   

17.
英语被动结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be型被动结构和get型被动结构。一般语法著作中,be型被动结构即"tobe Past.Partic ip le"结构论述详尽,get型被动结构即"get Past.Partic ip le"结构有述而不详。在英语语言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除这两种结构外,英语被动意义表达的结构或形式颇为丰富,不论主动结构还是被动结构都可用来表达被动意义。常见且主要的被动意义表达的结构有八种,就其结构与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性阐述,更深入地探究英语被动语态的全貌,于教,于学,于研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态是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这两种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由于文化差异,使用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在翻译中应注意语态的翻译。本篇主要根据汉语特点,谈论将英语被动态译成汉语的一些规律及方法,以助于实践中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而在运用却有所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在英译汉时必须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尽最大可能译出原文的被动含义。  相似文献   

20.
英汉被动句中存在的普遍倾向性是主语均为受事;存在的主要差异是前者的片语结构规则为动词中心词中位,后者的片语结构规则为动词中心词中位或后位。英汉中动态存在的普遍倾向性是在结构上部分相似;参数差异是前者的受事所受制约较多,后者的受事所受制约较少。英汉被动动词句在结构上与功能方面存在着普遍倾向性。否定词与情态动词皆置于"被"字之前、中动态与被动动词句里的双名词结构乃是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