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仲裁协议独立性意味着仲裁协议独立于合同的存在、独立于合同的效力、独立于合同的其它条款,从独立性理论的起源、主要内容、法理基础及各国实践看,独立性理论的采用有利于完善仲裁管权和提高仲裁效率。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中国接受独立性理论的特点及立法、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对仲裁制度中仲裁的独立性和民事诉讼制度中审判的独立性进行比较分析,民事审判制度改革可以从仲裁制度中进行借鉴,可从保证法院的外部独立、审判庭的独立和法官身份的独立三个层次入手进行改革,以促进审判独立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仲裁的独立原则,是仲裁组织和仲裁参与人进行仲裁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仲裁是一种私权的授予;效益目标是仲裁保持独立的前提;仲裁机构独立是仲裁独立的保证;仲裁员的独立性是仲裁独立的核心;树立仲裁裁决的权威是仲裁独立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尽管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从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并且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保障了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但由于其行政色彩过浓,加上强制管辖和一裁两审制的实行,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且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故应分步骤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应加强其独立性,其次是改变仲裁和仲裁机构的性质,最终实行向统一仲裁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仲裁协议中的仲裁条款依附于主合同,不具有独立性。这种理论违背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愿,会使仲裁条款名存实亡,与无效合同条款的可分性原则相悖,并且仲裁条款与主合同的性质和作用也是不同的。因而现代观点认为,仲裁条款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得到了国际仲裁规则、有关国际公约、许多国家仲裁立法以及仲裁和司法实践的支持。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这方面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在程序设置上不符合基本法治精神.在具体裁判过程中.适用的实体法依据与司法裁判依据严重脱节,并且人事仲裁庭设置缺乏中立性,仲裁员业务素质不高。改革的目标应是实现人事仲裁制度与劳动仲裁制度合一。统一由劳动法规范。当前的保守措施则可以由国务院制定人事仲裁法规.提高人事仲裁机构在人事部门中的相对独立.以及提高人事仲裁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在商事仲裁立法中,对仲裁独立性原则有两种立场:相对独立与绝对独立。大多数国家采取了绝对独立的立场,但在我国的法律中,这两种观点均有反映。通过对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的法理分析,我国法律应坚持仲裁条款绝对独立的立场,摒弃相对独立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8.
仲裁,作为一种司法外纠纷解决程序,其自成体系的独立性日益受到学界与立法界的重视。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仲裁裁决的公正性、权威性的角度出发,为仲裁设计配套的制度约束,时仲裁进行适度的司法监督是必要的。针对当前我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意见,以期有利于我国国内仲裁司法监督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机构在解决争议中赋予的独立性权力还不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仲裁机构解决争议快捷的优势。仲裁法应赋予仲裁机构独立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权力、财产保全的权力,弱化法院对仲裁的司法监督,以强化仲裁机构的独立性权力,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仲裁制度起源于临时仲裁,只是到了近现代社会才异化为机构仲裁。我们不难发现,临时仲裁、机构仲裁、诉讼这三种争端解决方式依次呈现出的当事人自主性、灵活性渐次降低,公权力介入程度、经济成本逐渐增大的曲线,三种制度各有其优缺点,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承认,而我国在国内立法中却不承认临时仲裁,建立临时仲裁制度实有必要,且目前也可行。  相似文献   

11.
仲裁作为国际民商事活动中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也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对解决民商事领域的纠纷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国的仲裁制度起步晚,仲裁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仲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体育纠纷的大量增长,使得体育仲裁备受关注,本丈旨在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体育仲裁制度的积极成果,探讨我国体育仲裁制度建立所必须遵循的独立性、强制性、一裁终局原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仲裁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仲裁机构的性质不确定;仲裁机构不统一;仲裁裁决的制度不统一;仲裁的立法不统一。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修改与现行的《仲裁法》相抵触的法律和法规,建立民间的仲裁机构,加强仲裁队伍的建设,建立统一的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经济交往日趋深入,争议也越来越复杂。仲裁第三人问题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仲裁实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适当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是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仲裁实践已经对仲裁第三人制度提出了立法要求,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在理论上也有其合理性。一些国家、仲裁机构已有关于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立法规定,我国可以适当借鉴已有立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实践需要的仲裁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仲裁程序中的第三人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法律问题,它应当是指不受仲裁协议效力约束却参与仲裁程序成为有独立地位的仲裁参与人。但是,经过正反两面的分析和对域外的考察,本文认为不应当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合并仲裁制度能够更好地解决多方法律主体之间的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在仲裁程序中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师专学报》2021,(1):61-69
国际投资仲裁制度步入多边改革阶段。当前ICSID仲裁制度存在侵蚀东道国公共政策管制权、仲裁裁决不一致、错误裁决缺乏救济制度、仲裁员独立性与公正性的缺陷、仲裁审理程序透明度的缺陷、仲裁成本高等问题。推进ICSID仲裁制度的价值定位转向,均衡投资者与东道国权益可由两大主体实施:国家和ICSID中心。其中,ICSID中心针对透明度和非争端方参与问题进行两次仲裁规则改革,分别是《ICSID仲裁规则(2003)》和《ICSID仲裁规则(2006)》。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仲裁制度的主要缺陷及修正《仲裁法》的若干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协议效力的规定过于严格,仲裁财产保全的权力完全属于司法机关且保全程序多环节,难操作,对国内仲裁裁决司法复审的范围过宽。修订《仲裁法》的有关内容,应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确保仲裁机构相对独立性并限定司法干涉的范围、程度,从而发挥仲裁解决商事纠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与民事诉讼相比较,民商事仲裁具有较强的意思自治性、较大的独立公正性、较高的专业权威性、较好的经济效益性等丰富的价值内涵,最符合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的非诉讼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第三人制度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发展、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探索的共同产物。近年来我国仲裁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仲裁第三人制度存在的价值与途径争议颇多,这一制度的设立并未否认当人的意思自治与仲裁程序的保密性,仲裁的快捷性与经济性优势仍可得到发挥,同时也有助于维护裁决的确定性与司法的权威性。在我国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需从主体、时间、方式、权利等方面加以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临时仲裁是仲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机构仲裁而言的。这种仲裁形式具有灵活性、便捷性、经济性等优点,更符合作为投资者的当事人的心理。当事人选择临时仲裁将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临时仲裁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通行的,其在国际上解决经济纠纷中起着与机构仲裁同样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还不承认临时仲裁制度。随着我国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仲裁制度也应与国际惯例或者国际通行规定相符合,以利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