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蘸水笔     
正小时候总盼着早日拥有一支钢笔。小学三年级前老师不让使用钢笔,怕弄脏作业本。现在流行的各类水笔那年月根本没有,连圆珠笔也不多见。那时,钢笔有两种,一种为蓄水笔,另一种为蘸水笔。蘸水笔特古老,从羽毛笔慢慢演化而来,木杆上面插一个薄薄的笔尖,笔尖有一点点蓄水功能,蘸一次墨水能写十几个字。还有一种蘸水笔  相似文献   

2.
钢笔     
笔的族群可谓兴旺庞大:毛笔、铅笔、圆珠笔、钢笔……然而,现在使用最多的还是钢笔。钢笔算得上是笔类中的中坚力量。钢笔是笔尖由金属制成的书写工具。按储藏墨水的方式,钢笔从笔的族群中引出说明的对象——钢笔。你能说说这一段采用了那几种说明方法?可分为蘸水钢笔和自来水笔两类。蘸水钢笔,顾名思义,就是要用笔尖蘸着墨水才能写字的钢笔。有时我们干脆就叫它蘸水笔。蘸水笔因书写太烦,不便携带,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自来水钢笔因其书写流利,携带方便,成为书写族的至爱。钢笔虽然姿态迥异,颜色各异,但一般都由外壳、笔管、笔尖、笔帽几部…  相似文献   

3.
钢笔     
自从东汉蔡伦发明纸后,各式各样的书写工具笔便应运而生。笔的家庭便兴旺起来:毛笔、铅笔、圆珠笔、钢笔……这些笔又繁衍出各式各样的后代子孙,然而现在使用最普通的还是钢笔。钢笔算得上是笔类中的一大类。按贮藏黑水的方式,可以分为蘸水钢笔和自来水笔两类。蘸水钢笔,顾名思义,就是要用笔尖蘸着墨水才能写字,有时我们干脆就叫它蘸水笔。因其貌不扬,构造简单、书写太烦,不便携带,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我们使用的是能贮藏墨水的自来水钢笔。因其书写流利,携带方便,造价低廉,成为不少书写者的至爱。钢笔的造形、颜色各异,但…  相似文献   

4.
<正>过去,墨水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一种书写工具,不讲究什么色彩和功能,能用就行。这种观念因彩墨的出现而被打破,在文具圈、手账圈里,墨水逐渐成为无可替代的角色。和彩铅、水彩笔等工具不同,彩墨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的变化性。同一瓶墨水用钢笔和玻璃蘸水笔来书写,可能会展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效果;一撇一捺中,每个角度都可能出现深浅的差异。一些特殊的彩墨还会自带金粉,甚至能够隐形或变色。难怪有人感叹:一入彩墨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相似文献   

5.
一、概 说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瑰宝,源远流长,并誉称世界,深受人们尊崇和宝爱。 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有毛笔和硬笔两种。硬笔书法早在三千七百年殷商之前成们祖先就使用属于硬笔的刀子和锥子,在甲骨上刻写健挺而秀丽的甲骨文字了。现在人们常用钢笔、蘸水笔、圆珠笔、铅笔、粉笔、腊笔、炭笔、竹签等书写工具,它们的写法也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6.
第一支钢笔     
那一年,我读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每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人甚至有两支,而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一支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笔,每次完成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相似文献   

7.
马彩霞 《考试周刊》2013,(70):29-30
<正>喷嚏、鳏寡、羸弱……这些常用词,很多人可能会读,但多少人能正确书写吗?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汉字是多么令人羡慕的技能,而如今,生硬的键盘替代了钢笔,冰冷的屏幕替代了稿纸,人们不再追求汉字书写的规范化和个性化。汉字书写脱离日常生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汉字书写水平下降、提笔忘字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不少人写不出"尴尬"二字时,表明我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尽管《语文课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一直都是使用铅笔,这已经成了一种传统的习惯。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使用铅笔与使用钢笔相比弊端很多,不仅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而且一种地影响视力和手指骨(主要是右手的食指)的正常发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进行指导低年级学生使用钢笔书写的试验。试验过程中注重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根据钢笔构造的特点(主要是笔尖),抓住几个主要问题,冲破"惯性思维"的"樊篱",细致耐心地指导。试验结果证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用钢笔书写不仅可行,保健、环保,书写效果更好、效率更高,而且书包也更轻了。学生和家长都很满意。用钢笔书写为广大学生写好中国的汉字、学号母语带来福祉。  相似文献   

9.
钢笔是现代主要的书写工具,小学生作功课、笔记、作文、答卷要使用它,以后他们长大了,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都不能离开钢笔。钢笔和铅笔、圆珠笔,以及板书用的粉笔,都属于现代书写工具,为了跟柔软的毛笔相区别,人们统称它们为“硬笔”。对于今天的小学生,要求他们把字写清楚、整洁、甚至美观一些,是应当的,也是必要的。通过学习写字,可以培养人耐心、细致、关心别人、持之以恒等好习惯。当前我们提倡“精神文明”,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与写字也很有关系。一个人如果把字写得乱糟糟的,别人看时会多么不舒服!鲁迅先生对写字草率的行为,深恶痛绝:“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练习书写的字体和在读书时看到的字体不一致;二是印刷宋体、楷体字适合毛笔书写和刻刀刻画,不适合现代书写工具钢笔和中性笔等的书写。在此,笔者建议由国家统一把字体划分为艺术字体和通用字体,建设适合钢笔、中性笔等现代书写工具书写的印写通用标准字体库。在国家标准的印写通用字体库出台以前,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建议采用宋体字,尽量做到硬笔书法学习写的字与课本印刷字体相一致,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笔的历程     
古人最早使用坚硬的工具在泥板或石板上刻字,还有的使用涂料画出文字。发展到距今两千多年之前,为了适应兽皮和丝绸的使用,书写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人民发明了毛笔,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在木板面上涂蜡,然后用铁棒在蜡面上划写,古代埃及和波斯人将芦苇秆削尖当笔使用,欧美人则使用鹅毛笔。再之后,欧洲人发明了铅笔、钢笔和圆珠笔。毛笔在我国的书写史上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今仍有很多人以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相似文献   

12.
种种因素制约着学生钢笔书写的进程和质量,严重影响了三年级学生钢笔书写的水平,成为学生钢笔书写的"拦路虎"。好习惯犹如孩子的一双隐形的有力的翅膀,带着孩子飞向理想的天空。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使用的电教投影片要用专用笔和墨水书写,用钢笔又不容易写上,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现介绍一种简易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一直教初中语文,而且总是从初一教到初三。很多学生在小学没有受过正规写字训练,字写得不好,而且潦草。练字既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好,有利于工作和学习,而且可以培养严肃认真的精神。所以我每教一届学生,都指导他们练字。 指导学生练习哪一种字体呢?练正楷字。正楷字笔画秀劲圆润,结构疏朗严谨,是人们日常书写的主要字体。练好了正楷字,就能写好优美流畅的行书。 练习钢笔正楷字还是练习毛笔正楷字呢?应练习毛笔正楷字。写好了毛笔正楷字,可以写好钢笔正楷字;写好了钢笔正楷字不一定能写好毛笔正楷字。  相似文献   

15.
一、宇词句练功 1.把下面的字用钢笔书写在田字格中,注意写得正确、工整。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钢笔     
我想发明一种神奇的钢笔。这种钢笔的笔尖是粗细两用的,并且非常滑,写起字来十分流畅。笔头上安装着一个感应器,感应器直通笔尖上的清除器。如果同学们写字时写错了或写得太潦草了,感应器就会“嘟嘟”地叫起来,然后笔尖上的清除器就会自动把写错的和太潦草的字清除。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的字就会写得既正确又漂亮啦!指导老师曹瑜神奇的钢笔$四川省大邑县元兴中心小学六(1)班@陈实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作文中描写一个静止的事物,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具体。比如写钢笔,有的同学写“我的钢笔不长也不短,是不锈钢的。笔头很尖,里面装着墨水”,有的同学写“我的钢笔大约有十四厘米长,穿着黑色的外衣,笔帽是不锈钢的,上面刻着‘英雄’两个字。拧开笔帽,可以看到钢笔头的形状像小鸡那尖尖的嘴巴”。那么现在,你的大脑中可以勾画出哪枝钢笔的轮廓呢?我想,应该是描写具体,抓住了钢笔特征的那枝吧。在写静物时,要让事物吸引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定要做到观察细致入微,描写抓住特点,不能泛泛地写。那如何观察才能细致入微呢?静下心来,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动笔写教案、写板书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有的人写字本来就马马虎虎,用键盘打字代替钢笔书写后,对字形的印象就更模糊了。因此,尽管书写规范汉字的呼声很高,但响应并不大,此其一也; 也有一部分人对自己识别和书写汉字能力很自信,但往往越是自信,越不容易察觉自己的错误。事实上,大多数教师都存在书写不规范的现象(语文教师稍微好一些)。下面是笔者从众多的教师教案和学习笔记中找出的不规范的汉字,  相似文献   

19.
农村初中学生写不好钢笔字或者不用钢笔书写的情况已经相当普遍。本文主张采取端正办学思想,在农村初中开设写字课,为学生免费提供质量好的钢笔墨水,强化对学生钢笔字书写能力的素质评价等措施来改变农村初中学生钢笔字书写的现状。规范汉字书写,为汉语言文化的世代传承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农村初中学生写不好钢笔字或者不用钢笔书写的情况已经相当普遍。本文主张采取端正办学思想,在农村初中开设写字课,为学生免费提供质量好的钢笔墨水,强化对学生钢笔字书写能力的素质评价等措施来改变农村初中学生钢笔字书写的现状。规范汉字书写,为汉语言文化的世代传承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